-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數字金融產業創新發展.傳導效應與風險監管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65688
- 條形碼:9787509665688 ; 978-7-5096-656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金融產業創新發展.傳導效應與風險監管研究 本書特色
《數字金融產業創新發展、傳導效應與風險監管研究》以數字金融的相關文獻如金融創新、信息不對稱、信用、大數據、金融風險等理論為基礎,深入分析當前我國數字金融發展的幾種業態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數字保險、網絡眾籌、貨幣基金、智能投顧、大數據征信、數字銀行和區塊鏈等;之后實證分析數字金融對實體經濟和傳統金融的傳導影響;然后結合數字金融的風險及其異化,還有各個業態的風險監管問題展開分析;同時借鑒國外數字金融風險的監管經驗,探討我國的數字金融風險監管對策;*后給出促進我國數字金融行業未來規范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數字金融產業創新發展.傳導效應與風險監管研究 內容簡介
本研究以數字金融的相關文獻如金融創新、信息不對稱、信用、大數據、金融風險等理論為基礎;深入分析當前我國數字金融發展的幾種業態模式,有第三方支付、p2p、數字保險、網絡眾籌、貨幣基金、智能投顧、大數據征信、數字銀行和區塊鏈等;之后實證分析數字金融對實體經濟和傳統金融的傳導影響;然后結合數字金融的風險及其異化,還有各個業態的風險監管問題展開分析;同時借鑒國外數字金融風險的監管經驗,探討我國的數字金融風險監管對策;*后給出促進我國數字金融行業未來規范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數字金融產業創新發展.傳導效應與風險監管研究 目錄
1.1 選題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學術價值與理論意義
1.2.2 應用價值與實踐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1.3.1 國內研究現狀
1.3.2 國外研究現狀
1.3.3 簡要述評
1.4 研究目標、思路、方法、內容、技術路線
1.4.1 研究目標
1.4.2 基本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內容框架
1.4.5 技術路線
1.5 創新點與不足之處
1.5.1 創新點
1.5.2 不足之處
第2章 數字金融的相關理論基礎
2.1 金融創新理論和金融抑制理論
2.1.1 金融創新理論
2.1.2 金融抑制理論
2.2 金融中介理論和普惠金融理論
2.2.1 金融中介理論
2.2.2 普惠金融理論
2.3 金融脆弱性理論和風險理論
2.3.1 金融脆弱性理論
2.3.2 風險理論
2.4 信用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
2.4.1 信用理論
2.4.2 信息不對稱理論
2.5 金融監管理論與大數據理論
2.5.1 金融監管理論
2.5.2 大數據理論
2.6 二八定律與長尾理論
……
第3章 數字金融產業創新發展模式
第4章 數字金融產業對實體經濟的傳導效應
第5章 數字金融與傳統金融體系之間的傳導效應
第6章 數字金融行業的風險及異化分析
第7章 國外數字金融風險監管經驗啟示與我國數字金融風險應對
第8章 促進數字金融產業規范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專家推薦表
數字金融產業創新發展.傳導效應與風險監管研究 作者簡介
姚博,現供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曾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數字金融中心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博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金融科技、產業貿易等。主持或參與過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科基金、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出版學術獨著3部,作為核心成員參編著作與教材5部,以作者在《經濟日報》、《中國工業經濟》、《財貿經濟》等核心報刊發表論文40余篇,相關研究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以上學術獎勵。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