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文化史跡(12卷)(精裝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651252
- 條形碼:9787532651252 ; 978-7-5326-5125-2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史跡(12卷)(精裝版) 本書特色
★4開精裝,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本書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上海市文教結合“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出版工程”資助項目
★日本學界對近代中國系統調查的圖像資料中*有影響力的成果
★融合歷史學、藝術史、考古學、人類學、宗教學等學科理論,對日版原著進行考訂,據此編纂“踏查校記”,附于各卷之后,形成圖版、解說、踏查校記三者合一的出版形態
★著名學者葛兆光撰寫導言,本書主編、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副院長李星明教授撰寫各卷的踏查校記及踏查勘校記述
★印質精良,超大開本,布面封面,內頁采用優質的厚實紙張印刷
中國文化史跡(12卷)(精裝版)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史跡》(日文初版書名為《支那文化史跡》)共十二卷,是一部以圖片為主、全面系統地介紹中國百年前的代表性建筑、宗教、藝術等文化史跡的巨著。由田本學者常盤大定、關野貞編撰,是日本學界對近代中國系統調查的圖像資料中*有影響力的成果。
日本學者常盤大定、關野貞于1918—1924年組織田野調查團,在中國的粵、蘇、浙、魯、晉、陜等地從事中國史跡調查工作,出版了《中國文化史跡》(即1925年初版的《支那文化史跡》)。2014年起,復旦大學與東京大學合作,組織人員對此套書進行翻譯,并結合今天的田野考察,以新的問題意識與研究模式,進行學科融合與國際對話,展現這批文化史跡百年來的變化及其全方位的現實意義。
此次中文全譯本,不僅按日本初版原樣影印了圖版,并將解說與圖注等的日文原文全部翻譯成中文,而且組織人員對這些史跡的今貌重新進行考察研究,融合歷史學、藝術史、考古學、人類學、宗教學等學科理論,對原著進行考訂,據此編纂“踏查校記”,展現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史跡近百年來的演變情況,附于各卷之后,形成圖版、解說、踏查校記三者合一的出版形態。實際上將與圖像資料有關的信息、傳統文獻中的印證材料,以及相關的學術研究,都納入到資料的收集與匯聚過程中,這對中國美術史研究的資料利用、學術史追溯等方面有著借鑒意義。
葛兆光教授專為中文全譯本撰寫了導言,介紹文化史跡的歷史、發展、變化,梳理相關的學術史脈絡,評價其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化遺跡的“定格”。本書主編、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副院長李星明教授撰寫了各卷的踏查校記及踏查勘校記述(代跋)
十二卷依次如下:一 山西,二 河南,三 廣東、湖南,四 江蘇、浙江、福建,五 河南、河北,六 浙江、福建,七 山東,八 山西、河北,九 河南、陜西,十 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十一 山東,十二 河北。
本套書具有文獻價值、文物價值、文化價值“三重價值”。首先在于,通過勘誤和今昔對比,更正了原著中的一些錯誤信息,也便于以后學者正確地對該著內容進行引用。其次,對當時史跡現存的樣貌進行了比較和描述,考察其百年的演變歷程。第三,涉及的史料內容包括了壁畫、建筑、雕塑、器物等,它們不但在歷史研究中成為文獻之外的一種補充,也對史跡復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通過今昔資料對比,昭示了我們:對歷史遺跡要加以尊重和保護,保護這些歷史遺跡,就是保護我們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希望本項目有助于我國歷史、文化和藝術史的研究。
中國文化史跡(12卷)(精裝版) 節選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