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畫梁春盡落香塵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33484
- 條形碼:9787559633484 ; 978-7-5596-3348-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畫梁春盡落香塵 本書特色
紅學家劉心武畢生“研紅”心血結晶特別收錄劉心武與“紅學泰斗”周汝昌來往信件若干三篇“紅學探佚”小說——《秦可卿之死》《賈元春之死》《妙玉之死》探微一花一木,妙解一字一音重溫故人舊夢,參透曹公本心★著名紅學家劉心武畢生“研紅”經典之作,揭秘《紅樓夢》中不為人知的真相,三篇探佚小說寫作形式新穎,故事生動曲折,是劉心武續寫《紅樓夢》的基礎。 ★特別收錄劉心武與紅學大家周汝昌從未公開過的探討紅學的信件若干,每一封信都是一篇難得的學術文章。兩輩紅學家觀點碰撞,你來我往,精彩紛呈。另有周汝昌贈詩數首。
畫梁春盡落香塵 內容簡介
“畫梁春盡落香塵”,是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對秦可卿命運的暗示。劉心武從研究秦可卿入手,探討了秦可卿、賈元春、妙玉之死因,并附有百多年來"紅學"研究中前人未及道出的憬悟,包括秦可卿的出身和遺言、太虛幻境四仙姑等內容。他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了三篇關于秦可卿、賈元春、妙玉的小說,這些學術小說建立在堅實的考據基礎上,人物血肉豐滿,情節起伏跌宕,細節豐富生動,內行可以看門道,外行可以看熱鬧。這本書里還收入“紅學”論說、隨筆多篇,多有前人未曾道及的新發現、新觀點,而且文筆輕松活潑,讀來如吮橄欖,回味多滋,意蘊深遠。這是一本"紅學"方面的專著,同時也是一本清心悅性的休閑讀物。
畫梁春盡落香塵 目錄
○ 紅學論說·閱紅隨筆
帳殿夜警
紅樓探秘
——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
“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
張友士到底有什么事
“友士”藥方藏深意
可人曲
園中秋景令
《廣陵懷古》與秦可卿
賈珍何罪
元春為什么見不得“玉”字
“三春”何解
《紅樓夢》中的皇帝
牙牌令中藏玄機
北靜王的原型
老太妃之謎
蘆雪庵聯詩是雪芹自傳
太虛幻境四仙姑
“枉凝眉”曲究竟說的誰
“三十”與“明月”
妙玉之謎
再探妙玉之謎
雅趣相與析
薛寶琴為何落榜
賈母天平哪邊傾
“金蘭”何指
賈環的皮膚饑渴癥
黑眉烏嘴話賈琮
臘油凍佛手·羊角燈
龜大何首烏
紅樓夢煙畫
遠“水”近“紅”
倫敦弘紅記
講述《紅樓夢》的真故事
——賀周汝昌先生從事“紅學”研究五十年
滿弓射鵠志銳堅
——讀周汝昌先生《紅樓家世》有感
○ 紅學探佚小說
秦可卿之死
賈元春之死
妙玉之死
畫梁春盡落香塵 節選
“三春”何解 《紅樓夢》第五回里關于元春的判詞,有“三春爭及初春景”句,一般論者都把“三春”解釋為迎春、探春和惜春,如馮其庸等主編的《紅樓夢大辭典》就把這句的含義說成“隱指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的命運不如元春的榮耀顯貴”。但在關于惜春的判詞里,卻又有“勘破三春景不長”一句(關于她的曲《虛花誤》頭一句也是“將那三春看破”),上述辭典則解釋為“惜春從三個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命運中看破紅塵”。按這樣的解釋,似乎只要從元、迎、探、惜里任意抽出三位加以排列組合,都可說成“三春”,而元、迎、探、惜的名稱設計本是以“原應嘆息”為諧音的,似不可隨意割裂。到了第十三回,秦可卿給王熙鳳托夢,又有“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讖語,如果這句話里的“三春”還是指四姐妹中的三位,那么,究竟是哪三位呢?解釋起來,可實在費思量了!上述辭典卻還是想當然地解釋為元、迎、探三春,細想一下,這樣解釋實在很難說通,如果“去后”是“死后”的意思,那么只有元、迎兩春;如果“去后”是“遠去(嫁)后”,那么只有一個探春;如果“去后”是“出家后”,那么只有一個惜春,怎么歸并同類項,也得不出“三春”來。上述辭典是把元、迎之死與探的遠嫁歸并為“遭受毀滅”的悲慘命運,故得三,但惜春的遁入空門,難道就不悲慘嗎?而且,按曹雪芹的構思,在已遺失的八十回后的篇幅里,惜春很可能是在探春遠嫁前就先悲慘地埋葬青春的,況且探春的遠嫁雖有不得已的痛苦一面,但也由此比元、迎、惜命運的悲慘度減弱,還談不到是“遭受毀滅”。秦可卿的“三春去后諸芳盡”一句里的“三春”,不大可能是選出元、迎、探為坐標而排除掉惜春,她似乎要說“四春去后諸芳盡”才合乎以人為坐標的邏輯;更深一步想,“諸芳”里如林黛玉,也未必是在元、迎、探、惜中的“三春去后”才“盡”的,她很可能在元、迎兩春死后就先于探、惜而“盡”了。 其實,從字面上看,“三春”的意思很明確,就是“三度逢春”,也就是“三年好日子”的意思!叭籂幖俺醮壕啊保褪钦f三年的好日子里,唯有頭一年*好,后來是一年不如一年。“勘破三春景不長”,則是說看破了好日子也就是短暫的三年。“三春去后諸芳盡”,更明明白白地指出,三年的好日子過完后便有大難臨頭,不僅所有美麗的女性都會失掉幸福陷入慘境,而且賈府所有的生靈也都會“家亡人散各奔騰”,“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紅樓夢》里所寫,脂硯齋批語點得很透:“作者之意,原只寫末世。”“書中之榮府已是末世了!钡@末世的賈府卻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的盛況開始,歷經整整三年的好日子,從書里出現大觀園,曹雪芹非常細致地來寫這三年的生活,從第十八回到第五十三回用了三十五回的巨大篇幅來寫“初春”,從第五十四回到七十回則寫了“二春”,七十回到八十回則是寫的“三春”,一春不如一春,節奏也變得急促起來。八十回后呢?一定會寫到“三春盡”后的突變,“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樹倒猢猻散”,肯定是滿紙凄涼,辛酸淚浸,怎么可能在八十一回去寫什么“占旺相四美釣游魚,奉嚴詞兩番入家塾”呢? 《紅樓夢》不是自傳也不是家史,但卻有著清代康、雍、乾三朝里,曹家因*高權力更迭激蕩而一波三折終于由寵盛而衰湮的真情實況的巨大而鮮明的投影。周汝昌先生在1999年出版的《文采風流**人——曹雪芹傳》一書里,以翔實的史料、細密的分析考證出,曹家雖在雍正朝被抄家治罪,卻在乾隆登基后的頭三年里有過一段回黃轉綠的小陽春,這也是少年曹雪芹記憶*深的一段“春夢”,是《紅樓夢》的素材來源。三年過后的“春夢隨云散”,是由于曹家被卷進了一場針對乾隆的皇族謀反的政治旋渦里,乾隆的怒火“接二連三牽四掛五”如“火焰山一般”,除根務盡,卻又不留痕跡,所以使曹家那以后的檔案材料突然中斷,并且也就可以推想,曹雪芹即使大體完成了全書,而且也確實“不敢干涉朝廷”,但那八十回后關于“春盡”“云散”的描寫,無論如何也是隨時會被納入文字獄的,“風刀霜劍嚴相逼”,其難以流傳,成為一大憾事,也就不難推想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三春”這個語匯在《紅樓夢》中除上述各例外,還一再地出現過,如寶玉題大觀園“蘅芷清芬”詩:“軟襯三春草,柔拖一縷香。”薛寶琴詠柳絮的《西江月》:“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而與曹雪芹關系密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合作者的脂硯齋,在“三春爭及初春景”旁批“顯極”,“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后旁批“此句令批書人哭死”,還有一條署名梅溪的眉批:“不必看完,見此二句即欲墮淚”,都說明他們對“三春”二字有著特別的敏感性,一提到那三個短暫而夢境般消失的年頭,便不禁心裂肝痛,這也都說明“三春”不是從書內任選出三個姐妹來便可解讀的,必須從書內延伸到書外,從籠罩在曹雪芹家族及其姻親們榮枯與共的社會政治環境,以及所遭受的命運打擊,所形成的創作心理、審美情緒諸方面去綜合分析,方可了然。 【附】周汝昌 讀《“三春”何解》 心武作家研讀“紅樓”,出于性情,用心深細,時出新意,言人所未能言。近見其解析“三春”一文,可謂善察能悟——我之評語,看來不虛。心武謂:如以“三春”為指賈府之姊妹四春中之任何某三人,皆不能通;故知以往此類說法,均難成立。此說良是。可破一般相沿的錯覺。而他正式提出:雪芹筆下之“三春”應指三年的“好日子”佳景況。按之書丈,若合符契。此為一個新貢獻。啟人心智。心武舉了很多處“三春”語例。其一為“軟襯三春草”(題蘅蕪院)。按,此處之“三春”,暗用孟郊名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而加以運化也。此“三春”,則實指每春分為孟、仲、季三段,故三春即“九十春光”——三個月九十天為一春也。此義在詩文中多見(京戲中且有“陶三春”之名)。依此而言,九十芳辰,三年好日,可以兼通復解,觸類逢源,雪芹靈心慧性,每有此種妙語。故覺不妨提及,乃更宏通貫串,或能深獲芹心,未可知也。 拙見紅樓前半寫“三春”(好日子,佳景況),后半寫“三秋”。故其時間布局是三度元夕,三度中秋。正如你說的:皆一年不如一年,愈來愈覺凄涼悲切。春以元宵節大場面為裁,秋以中秋節大情景為裁!叭逯星锵,清游擬上元”,語意至明。(有個中秋是“暗場”,在劉姥姥二進榮府之時。) 辛巳新正草草不論 周汝昌 (劉心武按:這是周汝昌先生持放大鏡看了拙文《“三春”何解》的三號字打印稿后,迅疾親筆書寫的一篇文章。題目為我所加。因周先生目力已極壞,每個字皆比三號印刷體更大,且筆畫多有重疊脫漏,故我辨認打印也頗吃力。但周先生熱情鼓勵后進,及平等討論問題的學術精神,著實令人感動。我的關于“三春”的解析,當然也歡迎否定性的批評!凹t學”的進一步發展,應著力于對其文本的認真研究討論。2001年2月15日記)
畫梁春盡落香塵 作者簡介
劉心武,194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曾當過中學教師、編輯、《人民文學》雜志主編。1977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的發軔之作。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鐘鼓樓》《四牌樓》!剁姽臉恰帆@第二屆茅盾文學獎。2005年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錄制《劉心武揭秘〈紅樓夢〉》,2011年出版《劉心武續紅樓夢》,引發國內新的“《紅樓夢》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