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現(xiàn)代外國哲學(2018年秋季號·總第15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4785
- 條形碼:9787542664785 ; 978-7-5426-647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xiàn)代外國哲學(2018年秋季號·總第15輯) 內容簡介
本書是“現(xiàn)代外國哲學”集刊系列第15輯, 也即2018年秋季號。本輯18篇文章, 其中國內學者論文16篇, 翻譯作品2篇, 研究了康德、阿倫特、海德格爾、施米特、蒂里希、胡塞爾等哲學家思想和作品, 還有一篇文章研究中國學者李猛的著作《自然社會》。本集刊代表了國內現(xiàn)代哲學研究領域中青年學者的前沿研究成果。
現(xiàn)代外國哲學(2018年秋季號·總第15輯) 目錄
——基于康德相關文本的探討
康德對功利主義學說的系統(tǒng)回應與反駁
——基于《判斷力批判》中相關闡述的分析與思考
不參與的意義
——與阿倫特共思同行
海德格爾、施密特與博伊姆勒
——打擊敵人并消滅之
“社會的”或“政治的”
——阿倫特與馬克思之爭的根源
公民平等何以可能
一——羅爾斯、阿馬蒂亞·森到納斯鮑姆
我們追求的幸福是什么?
——阿馬蒂亞·森對福利的反思和批評
試論當代分析政治哲學與歐陸政治哲學的差別與融合
論胡塞爾現(xiàn)象學還原的動機與進路的優(yōu)先性
康德表象概念的現(xiàn)象學解讀
辯證法
——在胡塞爾與馬克思之間
亞里士多德與《存在與時間》
神經(jīng)現(xiàn)象學是解決意識難問題的新范式?
——評《神經(jīng)現(xiàn)象學:整合腦與意識經(jīng)驗的認知科學哲學進路》
“唯識”與“名言”
——論唯識學有關意識與語言關系的基本思路
維特根斯坦論審美規(guī)則與實踐
卡西爾文化形式符號一體圖式分析
理性尋求啟示
——保羅·蒂利希論基督教信息對現(xiàn)代理性的問題之回應
當代儒教問題的論爭、理解與反思
思入“西學”深處的中國學者
——讀李猛的《自然社會》
愛丁堡大學圖書館側記
《現(xiàn)代外國哲學》(半年刊)征稿啟事
現(xiàn)代外國哲學(2018年秋季號·總第15輯) 節(jié)選
《現(xiàn)代外國哲學(2018年秋季號·總第15輯)》: 納斯鮑姆將森的能力分析方法繼續(xù)向經(jīng)驗領域推進,提出以能力平等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納斯鮑姆認同哈利·法蘭克福(HarryFrankfurt)的觀點,即“平等本身并不是一個顯性的政治價值;只有當它影響到某些其他的能力——如演說能力、自尊或有尊嚴地生活的能力或不以等級社會為基礎的各種關系的能力——時,它才變得重要。”⑩平等觀念至關重要,但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什么程度上確定人與人之間平等的標準?或者說,一旦我們要確定平等的評估域時,我們必須要借助平等影響到的其他價值進行說明。納斯鮑姆從“什么與不平等相關”“關于什么的不平等是人無法忍受的”來說明公民平等何以可能。 既然能力平等是平等的重要指標之一,那么能力的缺失就是不平等的重要內容。在具體理解能力缺失時,納斯鮑姆訴諸于能力缺失伴隨著的尊嚴和自尊的不足加以說明。平等的觀念或者平等的可能是人類對自身平等尊嚴的一種認可,這種認可在于人們能否將其他人視作與自己具有平等價值的、有尊嚴的個體來對待。納斯鮑姆沒有給尊嚴下定義,但尊嚴在政治的意義上已經(jīng)內在地包含了平等的理念。*低限度的正義社會不但能給公民提供人性尊嚴所要求的生活,而且能推動公民對平等人性尊嚴所規(guī)定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將公民作為平等的人并不是要實現(xiàn)人們生活水平的平均化,而是考慮到具有平等尊嚴的人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的,或者說具有人性尊嚴的生活在*低限度上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基于此,平等的要義不在于救濟和補償,而在于讓公民獲得平等的機會并積極努力地生活,政策制定的導向也在于保護和支持公民基本能力的發(fā)展并將能力轉化為運作(一種或幾種能力的實現(xiàn))。在具體考察一種人性尊嚴要求的生活時,納斯鮑姆訴諸于核心自由領域中的人的能力,也稱核心能力。此種核心能力保證公民過一種*低限度的有尊嚴的生活,政府也有責任讓人們有能力追求一種*低限度的有尊嚴的生活。 涉及公民平等的問題上,平等尊嚴的理念是政治觀念的核心要素。納斯鮑姆認為平等尊嚴不是一個形而上學觀念,也不是讓公民拋棄自己的宗教和其他完備性學說中的核心要素。在公民平等問題上,平等尊嚴指向核心能力。因為核心能力成為一個*低限度的門檻,它關系到公民是否免受侮辱并獲得平等的尊重。但是,在平等的人類尊嚴得以保障的基礎上,能力進路考慮的是公民的能力發(fā)展是否充分,而不是公民之間平等與否的問題。 在過一種*低限度的有尊嚴的生活和平等尊嚴的意義上,納斯鮑姆進一步提出核心能力清單。納斯鮑姆認為體面的政治秩序必須保證全體公民的十種能力(生命,身體健康,身體健全,感覺、想象和思考,情感,實踐理性,歸屬感,娛樂,對外在環(huán)境的控制)在*低限度以上。核心能力關乎公民平等尊嚴的實現(xiàn),能力理論的初始點在于平等,尤其是公民平等。但是,核心能力的提出不意味著社會生活中的核心能力被平等地平均化,它意味著政府應該保障公民的十種核心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由此,平等首要關注的是核心自由領域,“所謂核心可作如下理解,如果沒有這些自由,就無法實現(xiàn)一種人性尊嚴所要求的生活。”⑩我們也可以說能力意味著人有選擇的機會、有自由,十種核心能力旨在保障公民得到平等的對待。核心能力歸屬于公民個體自身,納斯鮑姆在森的能力進路基礎上進一步指出政治的恰當目標在于能力,因為這樣可以為人的自由留下更多的行動空間。 納斯鮑姆雖然提出了十項核心能力清單,但這十項核心能力仍然是抽象的。問題是能力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以及誰能夠進一步將它們具體化?納斯鮑姆認為這是每一個國家的憲法體制的責任,憲法體制能夠呈現(xiàn)對能力的不同闡釋空間。在這個問題上,她和森持有相同的立場,即以能力確定平等的評估域,但評估內容具體要素的選取取決于具體的制度原則、具體的問題等。不同之處在于,納斯鮑姆推進了對能力本身的理解。在能力清單中,納斯鮑姆強調了四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核心能力之間彼此相互支持,它們之間的架構主要取決于歸屬和實踐理性。歸屬和實踐理性滲透在其他能力之中,而實踐理性起了組織其他能力的作用。只有通過實踐理性,人才能夠更好地規(guī)劃自己的機會并讓能力之間協(xié)調運作。第二,能力之間有可能沖突,納斯鮑姆提醒我們應該注意區(qū)分悲劇性困境與排序的不可能。在能力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她認為不是所有的悲劇性困境都不能進行排序,但要避免用完全排序的方式解決所有的沖突。換言之,完全的排序有可能導致人們誤入歧途。 ……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