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質組學:脂質的綜合質譜分析/(美)韓賢林/國外優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23828
- 條形碼:9787518423828 ; 978-7-5184-238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脂質組學:脂質的綜合質譜分析/(美)韓賢林/國外優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材 本書特色
《脂質組學—脂質的綜合質譜分析》是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韓賢林教授的一部力作,也是國際脂質組學領域的權威著作。本中文譯本由王永華、許龍、藍東明主譯,全國脂質研究領域的21名優秀中青年學者共同參譯完成。
本書共20章,涵蓋了質譜技術在脂質分析領域的全部內容。詳細闡述了脂質、脂質組學及其質譜分析的基本理論,涉及脂質的提取、定性定量分析、質譜數據解析以及脂質組學數據處理,同時也對脂質組學在生物醫學、植物學和微生物學等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系統介紹。本書內容新穎、信息廣泛,參考性大、實用性強,可作為高等院校食品、生物、醫學等專業的本科教學用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研究生及科研人員參考。
脂質組學:脂質的綜合質譜分析/(美)韓賢林/國外優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材 內容簡介
《脂質組學—脂質的綜合質譜分析》是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韓賢林教授的一部力作,也是靠前脂質組學領域的非常不錯著作。本中文譯本由王永華、許龍、藍東明主譯,全國脂質研究領域的21名很好中青年學者共同參譯完成。
本書共20章,涵蓋了質譜技術在脂質分析領域的全部內容。詳細闡述了脂質、脂質組學及其質譜分析的基本理論,涉及脂質的提取、定性定量分析、質譜數據解析以及脂質組學數據處理,同時也對脂質組學在生物醫學、植物學和微生物學等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系統介紹。
本書內容新穎、信息廣泛,參考性大、實用性強,可作為高等院校食品、生物、醫學等專業的本科教學用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研究生及科研人員參考。
脂質組學:脂質的綜合質譜分析/(美)韓賢林/國外優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材 目錄
**篇
導 論
1 脂質與脂質組學
1. 1 脂質
1. 1. 1 定義
1. 1. 2 分類
1. 2 脂質組學
1. 2. 1 定義
1. 2. 2 脂質組學發展史
參考文獻
2 脂質組學的質譜分析
2. 1 電離技術
2. 1. 1 電噴霧電離
2. 1. 2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 / 離子化
2. 2 質量分析器
2. 2. 1 四極桿質量分析器
2. 2. 2 飛行時間質量分析器
2. 2. 3 離子阱質量分析器
2. 3 檢測器6
2. 4 串聯質譜技術
2. 4. 1 產物離子分析
2. 4. 2 中性丟失掃描
2. 4. 3 前體離子掃描
2. 4. 4 選擇反應監測
2. 4. 5 串聯質譜技術
2. 5 質譜分析脂質的其他*新進展
2. 5. 1 離子淌度質譜
2. 5. 2 解吸電噴霧電離
參考文獻
3 基于質譜的脂質組學
3. 1 引言
3. 2 鳥槍法脂質組學
3. 2. 1 直接進樣裝?
3. 2. 2 鳥槍法脂質組學的特點
3. 2. 3 鳥槍法脂質組學
3. 2. 4 優缺點5
3. 3 基于 LC-MS 的脂質組學方法
3. 3. 1 概述
3. 3. 2 基于 LC-MS 的脂質組學方法
3. 3. 3 優點和缺點
3. 3. 4 LC-MS 分離后脂質的鑒定
3. 4 脂質組學中的 MALDI-MS
3. 4. 1 概述
3. 4. 2 脂質提取物的分析
3. 4. 3 優點和缺點
3. 4. 4 MALDI-MS 在脂質組學中的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4 質譜技術在脂質組學應用中的變量因素
4. 1 引言
4. 2 脂質提取過程中的變量因素(即多重提取條件)
4. 2. 1 pH
4. 2. 2 溶劑極性
4. 2. 3 脂質固有的化學性質
4. 3 進樣溶液中的變量因素
4. 3. 1 極性、組成、離子對以及其他變量
4. 3. 2 改性劑的含量及組成
4. 3. 3 進樣溶液中的脂質濃度
4. 4 離子化過程中的變量因素
4. 4. 1 離子源溫度
4. 4. 2 噴霧電壓
4. 4. 3 進樣 / 流動相的流速
4. 5 MS / MS 掃描監測過程中的結構單元
4. 5. 1 前體離子掃描中碎片離子的 m / z
4. 5. 2 中性丟失掃描中中性丟失片段的質量
4. 5. 3 產物離子質譜分析中的結構單元碎片
4. 6 碰撞過程中的變量
4. 6. 1 碰撞能量
4. 6. 2 碰撞氣壓
4. 6. 3 碰撞氣體類型
4. 7 分離過程中的變量
4. 7. 1 源內分離中的電荷性質
4. 7. 2 LC 分離中的洗脫時間
4. 7. 3 MALDI 中選擇離子化的基質
4. 7. 4 離子淌度分離中的漂移時間(或碰撞截面)
4. 8 結論
參考文獻
5 生物信息學在脂質組學中的應用
5. 1 引言
5. 2 脂質文庫和數據庫
5. 2. 1 脂質代謝途徑研究計劃(Lipid MAPS)結構數據庫
5. 2. 2 基于結構單元概念的理論數據庫
5. 2. 3 LipidBlast - 電子串聯質譜庫
5. 2. 4 METLIN 數據庫
5. 2. 5 人類代謝組數據庫
5. 2. 6 LipidBank 數據庫
5. 3 用于自動化脂質數據處理的生物信息學工具
5. 3. 1 LC-MS 譜圖處理
5. 3. 2 生物統計分析和可視化
5. 3. 3 脂質種類結構的解釋
5. 3. 4 用于常見數據處理的軟件包
5. 4 脂質網絡 / 通路分析和建模的生物信息學
5. 4. 1 脂質網絡 / 通路的重建
5. 4. 2 模擬用于解釋生物合成途徑的脂質組學數據
5. 4. 3 空間分布和生物物理背景建模
5. 5 “組學”整合
5. 5. 1 脂質組學與其他組學的整合
5. 5. 2 脂質組學為基因組學分析提供指引
參考文獻
第二篇
脂質的表征
6 簡介
6. 1 脂質結構表征
6. 2 脂質定性的模式識別
6. 2. 1 模式識別的基本原則
6. 2. 2 應用舉例
6. 2. 3 小結
參考文獻
7 甘油磷脂的裂解特征
7. 1 引言
7. 2 磷脂酰膽堿(PC)
7. 2. 1 正離子模式
7. 2. 2 負離子模式
7. 3 磷脂酰乙醇胺(PE)
7. 3. 1 正離子模式
7. 3. 2 負離子模式
7. 4 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肌醇磷酸
7. 4. 1 正離子模式
7. 4. 2 負離子模式
7. 5 磷脂酰絲氨酸(PS)
7. 5. 1 正離子模式
7. 5. 2 負離子模式
7. 6 磷脂酰甘油(PG)
7. 6. 1 正離子模式
7. 6. 2 負離子模式
7. 7 磷脂酸(PA)
7. 7. 1 正離子模式
7. 7. 2 負離子模式
7. 8 心磷脂(CL)
7. 9 溶血甘油磷脂(lysoGLP)
7. 9. 1 溶血卵磷脂(LPC)
7. 9. 2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
7. 9. 3 陰離子溶血甘油磷脂(anionic lysoGPL)
7. 10 其他甘油磷脂
7. 10. 1 N-酰基化磷脂酰乙醇胺
7. 10. 2 N-酰基化磷脂酰絲氨酸
7. 10. 3 酰基磷脂酸甘油
7. 10. 4 雙(單酰甘油)磷酸酯(BMP)
7. 10. 5 環狀磷脂酸
參考文獻
8 鞘脂的裂解特征
8. 1 引言
8. 2 神經酰胺
8. 2. 1 正離子模式
8. 2. 2 負離子模式
8. 3 神經鞘磷脂
8. 3. 1 正離子模式
8. 3. 2 負離子模式
8. 4 腦苷脂
8. 4. 1 正離子模式
8. 4. 2 負離子模式
8. 5 硫苷脂
8. 6 寡糖基神經酰胺與神經節苷脂
8. 7 肌醇磷酸神經酰胺
8. 8 鞘脂的代謝產物
8. 8. 1 鞘氨醇骨架
8. 8. 2 1-磷酸鞘氨醇
8. 8. 3 溶血鞘磷脂
8. 8. 4 神經鞘氨醇半乳糖苷
參考文獻
9 甘油脂的裂解特征
9. 1 引言
9. 2 甘油單酯
9. 3 甘油二酯
9. 4 甘油三酯
9. 5 已糖基甘油二酯
9. 6 其他糖脂
參考文獻
10 脂肪酸和改性脂肪酸的裂解特征
10. 1 引言
10. 2 游離脂肪酸
10. 2. 1 未衍生化的游離脂肪酸10. 2. 2 衍生化的游離脂肪酸10. 3 改性脂肪酸
10. 4 脂肪酸組學
參考文獻
11 其他生物活性脂質代謝物的裂解特征
11. 1 引言
11. 2 酰基肉堿
11. 3 酰基輔酶 A
11. 4 內源性大麻素
11. 4. 1 N-酰基乙醇胺
11. 4. 2 2-酰基丙三醇
11. 4. 3 N-酰基氨基酸
11. 5 4-羥基烯醛
11. 6 氯化脂質
11. 7 固醇和氧固醇
11. 8 脂肪酸-羥基脂肪酸
參考文獻
12 脂質的質譜成像分析
12. 1 引言
12. 1. 1 適用于脂質質譜成像的樣品12. 1. 2 樣品處理 / 準備
12. 1. 3 基質的應用
12. 1. 4 數據處理
12. 2 MALDI-MS 成像
12. 3 二次離子質譜成像
12. 4 DESI-MS 成像
12. 5 離子淌度成像
12. 6 脂質質譜成像分析的優點和缺點12. 6. 1 優點
12. 6. 2 局限性
參考文獻
第三篇
脂質的定量
13 樣品前處理
13. 1 引言
13. 2 采樣、儲存及相關問題
13. 2. 1 采樣
13. 2. 2 萃取前的樣品儲存13. 2. 3 *大限度地減少自動氧化13. 3 脂質萃取的原則與方法
13. 3. 1 脂質的萃取原則
13. 3. 2 內標
13. 3. 3 脂質萃取方法
13. 3. 4 脂質萃取過程中的注意事項13. 3. 5 脂質萃取物的儲存參考文獻
14 脂質組學中各個脂質的定量分析
14. 1 引言
14. 2 脂質質譜定量原理
14. 3 脂質定量方法
14. 3. 1 串聯質譜法
14. 3. 2 多維質譜“鳥槍法”脂質組學中的兩步法定量
14. 3. 3 選擇離子監測模式(SIM)
14. 3. 4 選擇反應監測模式(SRM)
14. 3. 5 基于高準確度質譜的定量方法參考文獻
15 影響脂質精確定量的因素
15. 1 引言
15. 2 脂質聚合
15. 3 定量分析的線性動態范圍15. 4 串聯質譜法定量分析脂質時的基本要素15. 5 離子抑制
15. 6 質譜基線
15. 7 同位素的影響
15. 8 定量分析所用內標的*小數量15. 9 源內裂解
15. 10 溶劑的質量
15. 11 脂質定量分析中的其他方面
參考文獻
16 數據質量控制與分析
16. 1 引言
16. 2 數據質量控制
16. 3 通過識別脂質代謝途徑進行數據分析16. 3. 1 鞘脂代謝途徑網絡16. 3. 2 甘油磷脂的生物合成途徑網絡16. 3. 3 甘油脂的代謝
16. 3. 4 不同脂質之間的相互關
16. 4 基于脂質功能的數據分析16. 4. 1 作為細胞膜成分的脂質16. 4. 2 脂質作為細胞能量儲存庫16. 4. 3 脂質信號分子
16. 4. 4 脂質在細胞內的其他作用16. 5 由于樣品不均勻性和細胞區室的存在導致的數據分析復雜性16. 6 整合“組學”數據進行數據驗證
參考文獻
第四篇
脂質組學在生物醫學及生物學領域的應用
17 關于健康和疾病的脂質組學
17. 1 引言
17. 2 糖尿病和肥胖癥
17. 3 心血管疾病
17. 4 非酒精性脂肪肝
17. 5 阿爾茨海默病
17. 6 精神疾病
17. 7 癌癥
17. 8 營養學中的脂質組學
17. 8. 1 脂質組學在特殊膳食或挑戰性試驗研究中的應用17. 8. 2 脂質組學在食品質量控制方面的應用參考文獻
18 植物脂質組學
18. 1 引言
18. 2 植物脂質組中的特殊脂質18. 2. 1 半乳糖脂
18. 2. 2 鞘脂
18. 2. 3 固醇及其衍生物
18. 2. 4 硫脂
18. 2. 5 脂質 A 及其中間體
18. 3 脂質組學在植物生物學中的應用18. 3. 1 應激誘導的植物脂質體變化18. 3. 2 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脂質體的變化18. 3. 3 脂質組學在基因功能表征中的應用
18. 3. 4 脂質組學有助于改善轉基因食品的質量參考文獻
19 酵母菌和結核分枝桿菌的脂質組學
19. 1 引言
19. 2 酵母脂質組學
19. 2. 1 酵母脂質組質譜分析策略19. 2. 2 酵母脂質組的定量分析19. 2. 3 不同酵母菌株的脂質組學19. 2. 4 酵母脂質組學對脂質合成及功能的影響19. 2. 5 生長條件對酵母脂質組的影響19. 3 結核分枝桿菌的脂質組學參考文獻
20 細胞器和亞細胞膜中的脂質組學
20. 1 引言
20. 2 高爾基體
20. 3 脂滴
20. 4 脂筏
20. 5 線粒體
20. 6 細胞核
20. 7 結論
參考文獻索引
展開全部
脂質組學:脂質的綜合質譜分析/(美)韓賢林/國外優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材 作者簡介
韓賢林(Xianlin Han)
教授,1990年獲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Barshop長壽與衰老研究院、糖尿病醫學部終身杰出教授。韓賢林教授是脂質組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多維質譜“鳥槍”法(shotgun)脂質組學技術的發明者。已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300篇,總被引用超過21000次,H-index高達74。授權國際專利5項,受邀參與撰寫專著14部。現擔任J Lipid Res,Lipids,BBA - Mol Cell Biol Lipids和Chem Phys Lipids等脂質領域權威國際期刊編委、副主編、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