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47043
- 條形碼:9787505747043 ; 978-7-5057-470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探討死亡與瀕死體驗的智慧之書。作者聽到一位精神病學家講述自己“死”而 復生所經歷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學講授柏拉圖“靈魂不朽”專題時聽很多學生講起類似的故事,大感震驚,遂投入到對該現象的研究中。在本書中,作者直接或間接采訪了150名有上述經歷者,總結出15個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概念。另外,作者還將其與人類歷史上對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學論述加以比較,并列舉心理學、自然科學對該現象的解釋,邏輯清晰,說理翔實,大大增加了本書的科學性與哲學內涵,引人深思。 本書一經推出,即引起轟動,并開啟了全世界科學家對瀕死體驗的研究熱潮。雖然剛開 始很多醫學界人士對其冷嘲熱諷,但現在科學已經站在了穆迪博士這一邊。三十多年過去了,本書仍然不斷再版,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數千萬冊,實為該領域的經典著作。 全書文字生動優美而富有哲理,讀后不但能讓大家對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現有的生命。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 內容簡介
瀕死體驗研究之父的經典著作 本書作者采訪了150名被臨床判為“死亡”卻又活過來的人,詳細記述且分析了他們所經歷的“死后世界”,并首次提出“瀕死體驗”的概念,開啟了之后數十年全世界科學家對于該現象的研究。因此,作者被紐約時報評為“瀕死體驗之父”,而本書則為該領域的經典著作之一。 創下全球銷量超過1300萬冊的驚人紀錄 本書自1975年首次出版,即在美國社會各界引起轟動,很多人因此開始關注生命與死亡的終極問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之后其不斷再版,并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傳向世界各地,至今已在全球銷售超過1300萬冊,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25周年授權中譯本,數位知名科學家聯合推薦 本書為25周年特別紀念版,增加了國內外幾位知名科學家的推薦序以及21世紀瀕死體驗研究的進展綜述,內容更加豐富。語言方面,也比之前的譯本更加準確、生動和詳盡。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 目錄
序二 一窺死亡的些許樣貌 陳錫琦
序三 以融合科學和哲學的觀點來闡述死后的世界 曾煥棠
序四 瀕死體驗的珍貴啟示 趙翠慧
英文紀念版序 死亡是個復雜得多的東西 麥爾文·摩斯
英文初版序 一位正直誠實的研究者所寫的書 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 導論
**章 死亡的現象
第二章 死亡經驗 無以名狀
聽到消息
平和與寧靜的感覺
聲響
黑暗的隧道
脫離身體
和別人相遇
光的存有者
回顧一生
邊界或界線
回程
告訴別人
對生活的影響
對死亡改觀
佐證
第三章 以古喻今 《圣經》
柏拉圖
《西藏度亡經》(《中有聞教得度密法》)
伊曼紐·斯威登堡
第四章 答客問
第五章 諸家解釋 超自然的解釋
自然科學的解釋
心理學的解釋
第六章 感言
后記 二十一世紀的瀕死體驗 雷蒙德•穆迪
致謝
出版后記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雷蒙德·穆迪(Raymond A.Moody),弗吉尼亞大學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后因對醫學和科學的濃厚興趣,繼續到醫學院學習并教授醫療哲學,并取得西喬治亞學院心理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喬治亞州醫學鑒識精神病學家,先后任教于西喬治亞學院、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等高校,首次提出“瀕死體驗”的概念,被《紐約時報》譽為“瀕死體驗之父”,并因其在該領域的卓越貢獻,于1988年在丹麥獲頒“世界人道主義獎”。如今,他仍在不遺余力地繼續其事業,出版相關書籍十幾本,在全球銷售幾千萬冊。并積極在各地舉辦相關講座,普及瀕死體驗的知識。 譯者簡介 林宏濤,中國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弗萊堡大學博士。譯著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精英的反叛》《詮釋之沖動》《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愛在流行》《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神話學辭典》《與改變對話》等。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