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少年抑郁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830611
- 條形碼:9787516830611 ; 978-7-5168-3061-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年抑郁癥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大眾1.每5個孩子中,就有1個可能抑郁。本書首度以親歷者口述的形式,真實呈現少年抑郁的癥狀與誘因:父母關系破裂、校園霸凌、創傷事件、遺傳…… 2.北京回龍觀醫院原主治醫師于宏華擔任醫學顧問,提出具體的家庭療法“心理養育”: ①與其改變孩子,不如改變教養方式 ②以整個家庭為“治療單位”,不只是孤立地治療患病的孩子通過改善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來治療抑郁 ③家庭成員一起努力解決問題,而非相互指責 ④矯正“功利性教育”,更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 …… 3.少年抑郁癥案例中,90%的父母不懂孩子的真實心聲,比如: ①父母每次吵架,我都會覺得是自己的錯 ②我覺得自己活不過26歲 ③因為父母難過得要死,又害怕父母難過不敢去死 …… 4.隨書附贈全國主要城市心理援助熱線,如有需求,可就近撥打。
少年抑郁癥 內容簡介
孩子失眠、厭學、易怒易哭、甚至自殘自傷…… 他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癥。 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 幾乎每5個青少年中,就有1個有抑郁表現。 但冰冷的數據不一定能真正呈現事情的嚴重性,本書首度以親歷者口述形式,記錄了17 個家庭在孩子抑郁之后的掙扎與蛻變:父母天天吵架,讓孩子自認為是累贅……其中好幾個故事在真實故事計劃上發布時,戳中了上百萬 父母的心。 本書醫學顧問,原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治醫師于宏華,提出了具體的家庭治療方案:心理養育。青少年正處在心理發展的迅猛期,情緒波動劇烈,如果得不到父母正確的心理撫養,極易誘發抑郁。 現在翻開這本書,補上中國家庭始終欠缺的一堂心理養育課。
少年抑郁癥 目錄
**部分
父母什么都不懂,卻總說是為我好
**章 抑郁癥讓我成為更好的心理咨詢師
第二章 偏執的父親,抑郁的女兒
第三章 寄養在親戚家的我,*討厭的是自己
第四章 對從小社交恐懼的我,媽媽卻說你要勇敢
第五章 我是母親“雞娃教育”的失敗品
第六章 被孤立的優等生
第二部分
我為孩子做了那么多,他卻得了抑郁癥
第七章 賣房辭職,陪女兒度過抑郁時光
第八章 兒子抑郁后,我學著做一個父親
第九章 抑郁后,家人說“我是吃飽了撐的”
第十章 初二那年,母親和我開始被家暴
第十一章 想靠婚姻逃離原生家庭,卻陷入新困境
第十二章 被同學霸凌后,媽媽說“他們只是鬧著玩”
第十三章 缺愛的孩子,大概率成為不會愛的父母
附 錄 全國部分省市自治區心理援助熱線
少年抑郁癥 節選
抑郁癥讓我成為更好的心理咨詢師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 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為 7.4%。我國有大量患者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郁癥,更沒有進行過診治,造成了患者不自知、醫生難識別的現狀。抑郁癥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導致病情加重,還會衍生出其他難以治療的病癥,嚴重者會自殘或自殺。 01 對抑郁癥的誤解和無知 迫使學霸同學休學 我早聽說抑郁癥,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是2002年12月,學校還秉承著“高考成績代表人生地位”的教學理念。 當時我們作為省重點高中的重點班級,學業重,壓力大。出于某些原因,我的一位同學罹患抑郁癥。在她初表現出抑郁癥狀時,大家對心理疾病都不了解,因此根本沒人重視。老師甚至還讓她“少作”,說考出好成績來才是要緊的,別想那些沒意義的東西。 “就要考試了,你居然還有時間抑郁,不把心思花在學習上,不是好孩子,再不聽老師的話,將來會沒有前途的,老師是為你好呀。” 半年后,她的抑郁癥越來越嚴重,伴隨著強烈的焦慮、驚恐。有時候她會控制不住地大聲求救,使勁敲打床板,歇斯底里地喊出一些沒有意義的音節。但大多數時候她都是在半夜失聲痛哭。無論當時還是現在,我都蠻理解她的。當時的她已經沒有正常的學習能力了,成績一落千丈。她的成績曾經很不錯,是村子里一個考上省重點的“準金鳳凰”。老師每天都會批評她不把心思花在學習上,逼她盡快恢復到以前的成績。她做不到,但也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于是越來越愧疚。 那是一種折磨,她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就想,如果不提升成績就會辜負大家的期望,但無法學習就沒法提升成績。她試圖強迫自己停止抑郁,但這也只能讓自己更加抑郁。每個夜晚對她來說都非常難熬,畢竟一覺醒來,就又要去面對她無法解決的局面。 當時沒有人能為她做什么。宿管老師還會因為她頻繁的癥狀發作,投訴她半夜作妖,鬧得其他同學不能休息,影響大家的學習狀態。班主任只好連夜把她送到醫院去,醫院查來查去也沒發現她有啥生理疾病。醫生建議帶她去看心理醫生,但那時候的醫院是沒有心理科設置的,于是她就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后確診了她是抑郁癥,醫生開了一些抗抑郁的藥物給她。雖然她并非真正的精神病患者,但學校還是讓她退了學。 以人們當時對心理學的了解,并不明白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的區別。相關校領導聽說她的病要送精神病院治療,雖然她正常服藥能夠控制癥狀,但學校“出于對學校聲譽、相關影響和其他學生的安全考慮”當即決定讓她退學回家,不過后還是給她預留了參加高考的機會。 她走時沒人送她,只有班主任跟家長進行了對接。我悄悄在陽臺上看她,她也發現了我,只是跟我揮了揮手,沒有說話。 后來我問班主任,我們難道不能為她做點什么?班主任說,只有專業的心理醫生才能真正幫助到她,但是我們這里沒有,要去大城市,很貴,她家負擔不起。這是我次見識到抑郁癥的威力,它摧毀了一個農村女孩想要通過高考改變自己命運的夢想。 后來我再也沒有見過她。 現在想想,我當時能在某種程度上理解她,大概是同病相憐的人之間一種微妙的心理感應吧。但那時我還沒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痛苦也是抑郁癥導致的。 02 學習心理學過程中 我理清了自己的抑郁根源 高中畢業后,我提出想學習心理學,被家里以“沒有錢途”為理由拒絕,于是上了一個工學專業。 但有些事情,仿佛我注定要做。 2005年10月,我大一,國家號召所有學校都要設置心理咨詢室并配備相關心理服務人員。學校應要求開設心理診室,老師派我這個學生會長去學心理學,同時兼任學校心理學會的會長。學習心理學的前提,首先要先厘清自己的成長經歷。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次明確原來折磨自己那么多年的痛苦也是抑郁癥。 我次遭遇心理危機是在1991年,那年我5歲。我的家人都比較強勢,尤其是爺爺,他很專制,喜歡掌控一切,完全不懂尊重任何家人。家里總是爭吵不斷,每隔幾天就會爆發一次激烈的家庭戰爭。 有一天父親正在擦窗戶玻璃,姑媽說了一句打擊他的話。我到現在都不知道她具體說了什么,只記得父親當時氣急敗壞一拳打碎了玻璃,要從三樓跳下去。就在他整個人都撲下去的時候,姑媽沖上去一把拽住了他,但還是有一塊玻璃碎片扎進了父親的小腿,割斷了腿筋和主要血管。 爭吵爆發的時候我就站在旁邊,還在想著做些什么能讓他倆高興起來,背一首唐詩還是跳舞。一切就在眨眼間發生了,在我還沒來得及反應之前,一股熱乎乎的血猛地噴了我一身。我看到父親的腿在飆血,姑媽的身上和地上全都是血。我嚇得尖叫一聲,躲到床底下渾身哆嗦。好在醫院就在附近,父親得到了及時的救治,人沒事,腿也沒事,但需要臥床半年。 然而戰爭并未因此停止,母親對姑媽“逼得父親跳樓”不依不饒,爺爺奶奶則幫著姑媽說話……家里充滿了怒火,不斷陷入混亂。 父親休養期間沒有什么收入,母親因為經濟壓力開始埋怨父親。父親無法下床心情更加郁結,總是叫囂著去死算了。母親吵著要離婚,每次他們吵完架,她都會跟我說要把我留給父親,她沒有能力帶我走。 每個大人都被困在自己的不開心里,沒人意識到這件事對我的沖擊和傷害到底有多大,我的安全感是在那一瞬間被徹底擊潰的。我甚至經常會自責,是我沒能力讓他們高興起來,所以他們才會不停吵架。我開始經常回憶起父親要跳樓的畫面,頻繁地做噩夢。每個夢里,父親總是跟我說他要去山里上吊,去野外凍死,去什么地方跳樓;母親則總是在說不要我了,她要去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 母親把對父親的不滿和怨恨投射在我的身上 —— 她總跟我說父親的不對,然后讓我支持和拯救她,如果我做不到,她就會覺得我也背叛了她,對我有很多的埋怨。我想討好他們,讓他們都開開心心。但我那時候還小,對一切無能為力。母親就會怨我“什么用都沒有”。 我總是會在半夜里突然驚醒過來,大哭不止。這是典型的創傷后應激障礙,但是沒人發現。他們只會責怪我讓本來就壓抑的家庭氛圍雪上加霜。他們質問我為什么不懂點事,說只是父親這邊的事情就夠煩了。于是后來我每次驚醒之后,就學會了把眼淚憋回去,強迫自己再去睡,有時候一夜會醒三四回。 從幾歲到十幾歲的這段時光里,我每時每刻都在面對各種“家庭戰爭”,每天都在擔心會不會鬧出人命來。 我變得越來越敏感,一旦察覺到家里誰的情緒不對,就會戰戰兢兢地主動去討他們開心。 這一切讓我變得越來越自卑。上學之后也總是唯唯諾諾的,很呆很木,因此不受班主任待見,還陷入了一場長達6年的校園欺凌中。被欺負到絕望的時候,我向老師求助。老師卻問我:“人家為啥不欺負別人?”向家里求助,爺爺和父母問我:“人家為啥不欺負別人?” 我不知道為什么,那就只能是我自己的錯了。我覺得我可能真的是個很令人討厭的人吧。直到上了大學,我一直都堅信自己真的什么用都沒有,一點被愛的價值都沒有。我從來沒有真正開 心過,覺得生活里的一切都沒有意義。 03 分手回家后我的抑郁癥爆發了 在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時,我幾乎是毫無防備地明白了:我的原生家庭并不溫馨,我經歷的一切足以毀滅一個人。還有那些困擾我多年的,持續的不開心和莫名低落的情緒都是因為抑郁癥。 一直以來,我為了讓父母滿意,努力活成他們想要的樣子,也為了不讓別人說我有什么“毛病”,一直都努力在人前扮演一個正常人該有的樣子,一切都是偽裝。然而實際上,我的內心極度敏感自卑,經常覺得生活毫無希望,覺得自己不配得到任何美好。我甚至會故意挑選各方面條件均不如自己的人做男友,堅信只有這樣的人才會看得上我。 2009 年 9 月,我和當時交往的酒店服務生男友在街上吵架,他甩開我就走了。回到出租屋,我發現他把家里的東西都打碎了,房間里和他有關的物品均已搬空。我一下子崩潰了,跪在地上大哭,連玻璃碴兒刺進膝蓋都沒發現。第二天,我哭著給遠在西北的父母打電話,讓他們接我回家。 ‘ 在家頭一周,我保持著正常作息。父母以為我只是回家休息幾天,高興地鼓動我考公務員。我次跟家人正面談論了我的狀態,說自己有抑郁癥,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母親不以為然:“你一個孩子,有什么不開心的呢?”我家有點封建,以爺爺為尊,他的話就是圣旨。他說我的抑郁癥純屬扯淡,都是父母沒有教育好我,我才會用這種借口說謊不求上進。 我能理解他們,畢竟我糟糕到沒能參加大學的畢業典禮。家人一直想看我戴學士帽的樣子,誰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以這種形式從大學畢業,畢業后又直接變成我這個廢物樣子。但他們并不理解我,家人給我的只有指責,我意識到自己需要自救。 為了避免和家人過多交流,我開始晝伏夜出。父母為此打我、罵我,把我的書撕掉,東西扔掉。我反抗他們,拿刀在胳膊上劃了幾十下,半夜去城郊墳場喝酒,拼命跟他們吵架,他們只好不再管我。 后來我開始出現幻視。有次梳頭,我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恍惚間看見了一具骷髏。我很清楚,抑郁癥患者自殺,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為了不讓自己有更加的舉動,我經常通過酗酒來麻痹自己。 狀態稍好時,我就按照學過的心理學知識努力自救:買泡沫地板,有精力就做瑜伽和健身操;讀正能量的書,寫很多正能量的故事;實在覺得活不下去的時候,我就看各種真實尸體的照片、詭異的殺人案,告訴自己,死了就是這么難看;我也曾經通過制訂自殺方案、寫下遺書來排遣,避免真的去執行。 現在看看,那一年多過得神魂顛倒,黑白不分,好幾次瀕臨崩潰邊緣,也算劫后余生。 04 撥通心理咨詢熱線 迎來走出抑郁的轉機 隔絕了原生家庭的負面環境,加上自我調節,我的狀態略有好轉。 2010 年秋天,我努力逼迫自己走出家門,找到一份在私立學校做老師的工作。為了方便在辦公室喝水,我買了個塑料水杯。爺爺看到后問:“家里有那么多搪瓷杯,為什么非得再買一個?” 我說:“爺爺你不懂,現在都不時興那種杯子了。” 爺爺很生氣:“你就是虛榮,敗家!看別人有自己也想要,過幾天不喜歡,又扔掉了。” 我不服氣,大聲反駁。爺爺氣得丟掉了拐杖,拿起水杯把里面的熱水潑到我身上。激怒爺爺后,我和家人的關系徹底崩壞,再也沒法在家待下去。次日,我辭掉工作,坐上了開往省城的火車。買完車票,我身上僅剩下 37 塊錢。 到了省城后,我又一次急性抑郁發作,給心理咨詢熱線撥去了電話。電話那頭是一個年長的男人,我怕他不靠譜,問了他幾個心理學常識問題和幾個很刁鉆的咨詢難點,聽到他對答如流才放下心來。 與老師的這次相遇,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轉折和救贖。 歷時半年,他用他深厚的心理學功底為我做了很多事。他告訴我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原生家庭,自己和原生家庭之間應該是怎樣的關系,與原生家庭和解有怎樣的意義。他讓我明白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我的走投無路,可能正好是別人的絕處逢生。要看到全局,不要困在自己的苦難里。他送給我很多書,讓我看看已經走出來的智慧的人是怎么做的。我看到有很多人甚至經歷了比我更大的苦難,之后又是怎樣通過這些苦難塑造了更好的自己。他說這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學會用心理學家、哲學家的眼界看待世界和自己的困擾。他教我一些在胡思亂想的時候讓自己靜下來的方式,用格式塔心理學、冥想、有規劃的運動、繪畫靜心、音樂治療…… 他讓我試著把抑郁當成朋友,然后好好跟它玩耍。有一天,老師對我說,我的心理學功底和這段時間的調整,已經足夠我自己解決抑郁癥的問題了,我可以試著去跟這位伴隨我多年的“老友”說再見了。 當晚,我靜坐一夜。 我把對自己來說很痛苦也很重要的成長經歷重新在腦海里過了一次,試著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和理解它們。我試著理解父母,理解爺爺,理解傷害我的人。我尋找自己慘禍密布的童年里,還有什么珍貴的經歷和成長的寶藏是我不知道的。我和過去的一切一一道別,然后接受那就是我的一部分,引導自己愛它們。 過去的經歷像是一場夢,我告訴自己,該醒了。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并且去關愛過去的自己。我感恩一切,也饒恕一切。 痊愈之后,老師向我發出邀請。他覺得這次成長歷程是我成為一個心理咨詢師的重要經歷。他看好我,說我“似乎天生是做心理咨詢師的苗子”,他邀請我去他的機構,試試做助理咨詢師。 也許是因為我久病成醫,我對抑郁癥的了解比很多咨詢師都深入,又或許傷痕累累的過往確實是我的獨特優勢,我很能理解來訪者的心理狀態。那段與抑郁癥大戰八百回合的日子,讓我太清楚怎么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回到人生的正軌上去。 醫生說: 由于對抑郁癥的認知匱乏,很多抑郁癥孩子不能及時得到診斷和治療,再加上社會普遍存在的病恥感,家長經常以孩子患病為恥,無法支持孩子積極就醫,導致有太多的孩子病情被耽擱,繼而衍生出大量的悲劇性事件。 就像文中剛開始作者的同學那樣,大部分學校都會選擇將此類學生排除在學校之外,這樣一刀切的辦法簡單直接,既不會影響其他學生,又消除了危險隱患,但是完全沒有考慮到會對當事人的內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學校對于青少年來說,是僅次于家庭的第二重要場所,在這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會讓他們產生嚴重的被拋棄感和對自我價值的否定,這會對患者形成二次傷害。 學校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加強學生對抑郁癥的認知教育,教會學生面對患有抑郁癥的同伴該怎么處理;加強對老師的培訓, 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及時干預;對于病情不嚴重的孩子,學校可以為她做一些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在減輕學生的精神壓力的基礎上,保證學業不中斷;多跟父母溝通,一起為孩子構建一個健康的外部環境;對于病情嚴重的同學,也應該給予明確的休學期限和安慰溝通,好能夠有讓孩子在家自學的推薦方案;盡可能減少對孩子的二次傷害,鼓勵他配合治療,盡快回歸校園生活。 抑郁癥很大比例上會受遺傳因素影響,生活中的應激事件可以誘發遺傳基因的表達,導致抑郁癥發病的可能性升高。的應激事件包括親人死亡、受到侵犯、離婚或分手等等。本文作者童年目睹了父親跳樓、受傷,父母爭吵、鬧離婚等,都屬于特別嚴重的負性應激事件。 家長平時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要給孩子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問題。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幫孩子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重視,有自信,也能增強孩子對家長的信任。
少年抑郁癥 作者簡介
于宏華 《少年抑郁癥》醫學顧問,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原主治醫師,擅長青少年抑郁癥診斷與治療,累計心理治療時長超過6000小時。她對書中的每個案例都進行了專業的心理分析,并給出治療指導。 真實故事計劃 國內頭部非虛構文學平臺,每天講述一個從生命里拿出的故事,勾勒中國人的心靈地圖。 訂閱用戶超過800萬。《少年抑郁癥》中的好幾個案例在真實故事計劃上發布后,戳中上百萬父母的心。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