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文庫藝.道.技:黎錦傳統工藝文化與數字化保護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41592
- 條形碼:9787520341592 ; 978-7-5203-415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文庫藝.道.技:黎錦傳統工藝文化與數字化保護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文庫的叢書之一。書中探討了黎錦傳統工藝在現代化的土壤里如何保存而不失傳,保真而不變味。作者首先介紹黎錦的傳統工藝、文化內涵,并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對黎族傳統的紡染織繡工藝進行梳理、整合;其次介紹黎錦傳統工藝數字化保護的技術手段,指出數字化保護應該遵循五大原則,處理好五種關系,關注五類問題,從而使傳統工藝在數字化土壤中具有生根發芽的可能。該書論及的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理論指導意義,不但為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與共享提供可操作性范本,也為國家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現實參考。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文庫藝.道.技:黎錦傳統工藝文化與數字化保護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文庫的叢書之一。書中探討了黎錦傳統工藝在現代化的土壤里如何保存而不失傳,保真而不變味。作者首先介紹黎錦的傳統工藝、文化內涵,并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對黎族傳統的紡染織繡工藝進行梳理、整合;其次介紹黎錦傳統工藝數字化保護的技術手段,指出數字化保護應該遵循五大原則,處理好五種關系,關注五類問題,從而使傳統工藝在數字化土壤中具有生根發芽的可能。該書論及的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理論指導意義,不但為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與共享提供可操作性范本,也為國家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現實參考。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文庫藝.道.技:黎錦傳統工藝文化與數字化保護研究 目錄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文庫藝.道.技:黎錦傳統工藝文化與數字化保護研究 作者簡介
林毅紅,女,1973年生,漢族,碩士,副研究館員,現就職于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長期從事少數民族文化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主持國家社科一般項目《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海南黎族傳統工藝數字化保護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民族傳統工藝與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中國節日志——畬族三月三(烏飯節)》,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研究》。出版專著《畬族三月三(烏飯節)》,并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其中,系列論文《畬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利用》榮獲國家民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論文《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與民族博物館陳列》榮獲湖北省第一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