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火苗的遐想者:致我的同代人/微光.青年批評家集叢第2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67579
- 條形碼:9787532167579 ; 978-7-5321-675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火苗的遐想者:致我的同代人/微光.青年批評家集叢第2輯 本書特色
這是青年文學批評家金理近年來文學批評的結集,收入文章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研究主題——“同時代”。
在對象上,近年來作者在從事文學批評寫作時,關注的大多是同代人,“70后”、“80后”,或文學新人,在這意義上,“同時代性”的批評之旅,等同于先鋒探索。
在方法上,這種文學批評試圖在創作“可能性的萌芽狀態”中預期未來“更好的途程”。
本書討論的對象——作者的同代人及其作品,尚未被文學史坐標所捕獲、錨定,也有可能就此在文學長河中一閃而過。然而,正如加斯東•巴什拉筆下的“孤獨燭火”:遐想者凝視孤獨燭火,這是知與詩、理性與想象的結合。躍動的火苗,恰是萌芽的綻放、動態的現場、迎向未知的姿態。
這是青年文學批評家金理近年來文學批評的結集,收入文章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研究主題——“同時代”。
在對象上,近年來作者在從事文學批評寫作時,關注的大多是同代人,“70后”、“80后”,或文學新人,在這意義上,“同時代性”的批評之旅,等同于先鋒探索。
在方法上,這種文學批評試圖在創作“可能性的萌芽狀態”中預期未來“更好的途程”。
本書討論的對象——作者的同代人及其作品,尚未被文學史坐標所捕獲、錨定,也有可能就此在文學長河中一閃而過。然而,正如加斯東•巴什拉筆下的“孤獨燭火”:遐想者凝視孤獨燭火,這是知與詩、理性與想象的結合。躍動的火苗,恰是萌芽的綻放、動態的現場、迎向未知的姿態。
不管是創作還是批評,其實都是對生活發言,以“不同的方式回應著相同的境遇”。說到底,探討同時代人的創作,既是追蹤文學可能出現的“新變”因素,也是理解這代人的生命經驗。
火苗的遐想者:致我的同代人/微光.青年批評家集叢第2輯 內容簡介
文學批評的結集,收入文章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研究主題——“同時代”。在對象上,作者文學批評寫作關注的大多是同代人,“70后”、“80后”,或文學新人,在這意義上,“同時代性”的批評之旅,等同于先鋒探索。在方法上,這種文學批評試圖在創作“可能性的萌芽狀態”中預期未來“更好的途程”。探討同時代人的創作,既是追蹤文學可能出現的“新變”因素,也是理解我們這代人的生命經驗。
火苗的遐想者:致我的同代人/微光.青年批評家集叢第2輯 目錄
引言
“同代人批評”:對象、關系、視野與方法
**輯 時間的廢墟
時間的廢墟:青年一代的記憶詩學
當代青年遭遇都市:青春文學與城市書寫的一個現象考察
宅女,或離家出走:當下青春寫作的兩幅肖像
“80后”寫作的三重研究視野
為什么我們看不見他們
青春文學的重生
第二輯 有風自南
小說之心:田耳論
有風自南:葛亮論
通向天國的階梯:孫頻論
焦慮感,或“青春文學”的再生:鄭小驢論
自我的搏斗:甫躍輝論
“不合拍”的風景與“慢”的人:畢亮論
第三輯 塵世落在身上
塵世落在身上:《出家》
“命懸一線”中的不絕生機:《北鳶》
死滅,或“青春的重返”:《可悲的**人稱》
詩意世界與脫序時刻:讀作品記
第四輯 無能的力量
無能的力量
煉金,追魚,或捕風
附錄
做同代人的批評家
什么是“80后”文學
后記
火苗的遐想者:致我的同代人/微光.青年批評家集叢第2輯 作者簡介
金理,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任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著有《從蘭社到》《青春夢與文學記憶》《同時代的見證》等,獲“2012年度青年批評家”、上海2014年度“社科新人”、第五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入選“上海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