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知識轉型視域下中美高校網絡課程比較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44049
- 條形碼:9787520144049 ; 978-7-5201-440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識轉型視域下中美高校網絡課程比較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稿以知識轉型為研究視角,按照“研究基礎→事實呈現→理論探索→實踐考察→問題反思→對策建議”的技術路線,對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的發展進行比較研究。作為一種理論導向的教育政策經驗研究,本書稿由現象入手再引入理論,并用理論去考察實踐。先觀察、收集和描述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的研究現狀和政策事實,聚焦于系統性、分類化的網絡課程發展問題,以文獻研究法獲取已有研究的理論成果和實踐啟示,用歷史分析法以“事實呈現”的方式描述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的演變歷程及階段劃分,形成初步的經驗概括;然后進行“理論探索”,以“技術革命抑或是知識轉型”的研究假設,分別來論證技術力量和知識轉型對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帶來的影響,從中辯證地說明技術邏輯的不適合性,并尋求到知識轉型理論支撐的充分證據。將知識轉型相關理論進行整合和提升,建構新的知識轉型理論分析框架,用知識轉型衍生的制度邏輯分析和解釋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中的“趨同存異”現象,進而揭示出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在“問題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的未來方向。
知識轉型視域下中美高校網絡課程比較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稿以知識轉型為研究視角,按照“研究基礎→事實呈現→理論探索→實踐考察→問題反思→對策建議”的技術路線,對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的發展進行比較研究。作為一種理論導向的教育政策經驗研究,本書稿由現象入手再引入理論,并用理論去考察實踐。先觀察、收集和描述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的研究現狀和政策事實,聚焦于系統性、分類化的網絡課程發展問題,以文獻研究法獲取已有研究的理論成果和實踐啟示,用歷史分析法以“事實呈現”的方式描述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的演變歷程及階段劃分,形成初步的經驗概括;然后進行“理論探索”,以“技術革命抑或是知識轉型”的研究假設,分別來論證技術力量和知識轉型對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帶來的影響,從中辯證地說明技術邏輯的不適合性,并尋求到知識轉型理論支撐的充分證據。將知識轉型相關理論進行整合和提升,建構新的知識轉型理論分析框架,用知識轉型衍生的制度邏輯分析和解釋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中的“趨同存異”現象,進而揭示出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在“問題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中美高校網絡課程發展的未來方向。
知識轉型視域下中美高校網絡課程比較研究 目錄
知識轉型視域下中美高校網絡課程比較研究 作者簡介
蔣平,男,漢族,1979年12月生,四川南充人,綿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基礎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韓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四川科技青年聯合會理事,四川省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負責人,初中校長任職資格等“國培計劃”項目入庫培訓專家,綿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代表,北川中學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研究發展中心顧問,曾歷任綿陽師范學院教務處質量評估科副科長、教學研究科科長,四川北川中學掛職校長助理,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教育政策學與比較教育研究。現已在《教育發展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國青年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上海教育科研》、《中國教育報》等期刊報紙上發表科研論文1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20余篇,全國中文核心期刊50余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及索引18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等項目10余項,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6項;主編、副主編參與撰寫教育類專著6部;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其它省廳級等獎勵20項;獲得“社科優秀工作者”、“學習型組織先進個人”、“優秀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等榮譽稱號。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