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51042
- 條形碼:9787519451042 ; 978-7-5194-510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研究 本書特色
本研究首先從宏觀層面入手,以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為主線,按照“高等職業院校組織——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邏輯思路,來探討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這一結構性因素對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職業路徑選擇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橫向分析和比較以德國、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世界發達國家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對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并縱向考察我國自清朝末期以來至今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的演化歷程及其對教師職業發展產生的影響,借鑒總結了中外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影響的經驗與不足。為了進一步考察在微觀層面青年教師職業道路的選擇行動,本研究又從教師個體行動入手,以結構化理論為基礎,選取30名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通過訪談的方式,對青年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路徑選擇進行分析,探討教師制度及其它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作用。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本研究首先從宏觀層面入手,以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為主線,按照“高等職業院校組織——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邏輯思路,來探討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這一結構性因素對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職業路徑選擇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橫向分析和比較以德國、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世界發達國家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對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并縱向考察我國自清朝末期以來至今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的演化歷程及其對教師職業發展產生的影響,借鑒總結了中外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影響的經驗與不足。為了進一步考察在微觀層面青年教師職業道路的選擇行動,本研究又從教師個體行動入手,以結構化理論為基礎,選取30名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通過訪談的方式,對青年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路徑選擇進行分析,探討教師制度及其它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作用。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研究 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背景和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二)問題產生的背景
(三)研究意義
二、概念界定
(一)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
(二)職業發展
(三)“雙師型”教師
(四)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
三、文獻綜述
(一)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研究綜述
(二)高職院校教師制度研究綜述
四、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五、本研究的創新點
第二章高等職業院校組織與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
一、高等職業院校組織特性
(一)高職院校組織目標: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現代高技能勞動者
(二)高職院校組織結構:從“類官僚”型向多元類型轉變
(三)高職院校組織功能拓展:與普通高校建立松散耦合關系
(四)高職院校組織形象構建:一項有待完善的綜合性工程
二、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
(一)高職院校教師制度的涵義
(二)高職院校教師制度的構成
第三章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及其與教師制度的關系
一、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隊伍的現狀
(一)專任教師數量總體呈增長趨勢,規模逐步穩定
(二)青年教師所占比例較為穩定,成為教師隊伍的主力軍
(三)女教師數量持續增長,占據“半邊天”
(四)教師職稱結構進一步優化,高級職稱教師所占比例較低
(五)“雙師型”教師比例持續增加
二、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
(一)職業發展的內涵和構成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相關問題
三、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和教師制度的關系
(一)高職院校教師制度——規范和約束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教師決策——影響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個體力量
(三)教師職業發展——高職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個體決策相互作用的產物
第四章國外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
一、德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
(一)德國高職院校師資認證的構成特征
(二)德國高職院校教師制度及其特色
(三)德國高職院校教師制度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
二、美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
(一)美國高職院校教師的構成及其特征
(二)美國高職院校教師制度及其特色
(三)美國高職院校教師制度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
三、日本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
(一)日本高職院校教師的構成及其特征
(二)日本高職院校教師制度及其特色
(三)日本高職院校教師制度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
四、德、美、日三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啟示
(一)高職院校教師資格要求多元,準入制度嚴格
(二)高職院校具有較大的聘任自主權,聘任方式靈活多樣
(三)高職院校教師培訓制度完善,側重對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的培養
(四)高職院校教師待遇較為優渥,工作環境穩定
第五章中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
一、中國近代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
(一)清末高職院校教師制度的建立及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
(二)民國時期的職教教師制度及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
二、新中國建立后至21世紀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
(一)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高職院校教師制度及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
(二)改革開放后至21世紀前高職院校教師制度及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
三、 21世紀至今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
(一)21世紀至今各項高職院校教師制度
(二)21世紀至今高職院校教師制度改革對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
第六章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以天津市為例
一、天津市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分析
(一)天津市高職院校教師資格制度
(二)天津市高職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制度
(三)天津市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制度
(四)天津市高職院校教師考核制度
(五)天津市高職院校教師薪酬制度
二、天津市部分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道路選擇
(一)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基本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道路選擇的準備階段
(三)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道路選擇中的決策
(四)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對職業發展道路選擇結果的調整
三、制度性因素與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關系分析
(一)結構的力量: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道路選擇的影響因素
(二)對職業道路選擇行為的解釋:超越理性選擇理論
第七章結語
一、研究發現和貢獻
(一)高職院校教師制度的作用:強制規約還是形同虛設?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樣態:一個持續動態的歷程
二、政策建議
(一)制定科學嚴格的師資準入制度
(二)提高師資培養培訓制度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三)實施契合高職院校教師發展的師資評價制度
(四)突破傳統的高職院校教師人事管理制度
三、研究反思與修正
(一)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決策: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二)修正后的研究框架:從理性選擇理論到結構化理論
四、研究局限
五、后續研究
附錄A《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訪談提綱
附錄B受訪者基本情況表
參考文獻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制度與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
楊 爽 2013年9月-2017年6月,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管理學博士;2006年9月-2008年6月,天津大學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教育學碩士;2002年9月-2006年6月,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商務英語文學學士。工作經歷:2017年9月至今,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教師。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