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認知力:如何超越認知盲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03283
- 條形碼:9787521703283 ; 978-7-5217-032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認知力:如何超越認知盲點 本書特色
“我了解自己的內心。我能公正而準確地評價他人。” 你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嗎?人類意識到自己的想法的比率其實是很低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對自我洞見保持謙卑的態度。 我們終其一生與種種文化態度共存,它們所針對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種族、民族、國籍、性取向、宗教信仰、社會階級乃至是否有殘疾。在這些文化心態的影響之下,其實每個人心底都對他人有些偏見,這正是心理學家馬扎林·貝納基和安東尼·格林沃爾德在本書中重點探討的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對上面引述的自我認知提出了質疑。本書作者用“認知盲點”來比喻人們思維中暗藏偏見的區域。在渾然不覺的情況下,我們對不同社會人群的“刻板印象”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好惡,以及對他人性格、能力、潛力的評價?貝納基和格林沃爾德拋出了這一系列問題,引導我們抽絲剝繭去找到自己身上的“潛意識偏見”或“隱性偏見”,做出效用*大化決策。
認知力:如何超越認知盲點 內容簡介
“我了解自己的內心。我能公正而準確地評價他人。” 你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嗎?人類意識到自己的想法的比率其實是很低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對自我洞見保持謙卑的態度。 我們終其一生與種種文化態度共存,它們所針對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種族、民族、國籍、性取向、宗教信仰、社會階級乃至是否有殘疾。在這些文化心態的影響之下,其實每個人心底都對他人有些偏見,這正是心理學家馬扎林·貝納基和安東尼·格林沃爾德在本書中重點探討的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對上面引述的自我認知提出了質疑。本書作者用“認知盲點”來比喻人們思維中暗藏偏見的區域。在渾然不覺的情況下,我們對不同社會人群的“刻板印象”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好惡,以及對他人性格、能力、潛力的評價?貝納基和格林沃爾德拋出了這一系列問題,引導我們抽絲剝繭去找到自己身上的“潛意識偏見”或“隱性偏見”,做出效用很大化決策。
認知力:如何超越認知盲點 目錄
認知力:如何超越認知盲點 相關資料
輕松的語言風格讓這本書非常好讀,更重要的是,它很有可能會顛覆你對自己的認知和了解。 ——《紐約時報》這本書兼具**性和可讀性。雖然我們要**內心的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們一定要努力減少它們。行動的*步就是找到我們的認知盲點,看看我們是不是真像自己認為的那樣慷慨、公正、誠實? ——《華盛頓郵報》 這部著作掀起了社會心理學領域的革命,它用有趣的行為實驗和生動的案例證明,我們的行為和決策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潛意識偏見、思維定式和刻板印象的影響。 ——《今日心理學》 兩位作者用易于理解和令人信服的寫作方式向我們解釋了造成刻板印象和歧視心理的原因,即使是心理學門外漢,也很難抵擋書中大量的行為實驗和研究的巨大吸引力。 ——《出版者周刊》 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克服自身的非理性偏見。 ——《柯克斯書評》 ?
認知力:如何超越認知盲點 作者簡介
馬扎林·貝納基(Mahzarin R. Banaji)和安東尼·格林沃爾德(Anthony G. Greenwald)已經合作了30多年,兩人分別任教于哈佛大學和華盛頓大學,是兩位**的社會心理學家。他們志趣相投,都希望通過研究理解人類思維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的運作方式。他們和同事布萊恩·諾塞克一起開發了“內隱聯系測驗”。這種方法改變了他們自身,也改變了他們的研究工作和所研究的學科領域。在內隱聯系測驗網站上,有超過1400萬人完成了這項測試。在本書中,來自作者所在實驗室的研究數據和上述網站的測試結果首次與普通讀者見面。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