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當心理咨詢遇上傳統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37613
- 條形碼:9787101137613 ; 978-7-101-13761-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心理咨詢遇上傳統文化 本書特色
本書提出了兩個當前中國心理咨詢領域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一是東西方心理咨詢的思路差異,二是東方心理咨詢技術的特點及優勢。書中認為,西方咨詢的思路是問題取向,以解決來訪者的具體問題為目標,東方咨詢的思路是境界取向,通過提升意識境界,將來訪者帶到沒有問題的地方。作者以海水與冰山來比喻境界取向與問題取向的差異:西方心理咨詢技術通過制作不同的工具砸碎不同的冰山,一個個解決心理問題。然如果海水溫度太低,大大小小的冰山又會再次出現。東方心理咨詢技術通過提高海水的溫度融化冰山,旨在消除心理問題產生的源頭,從根本上解決心理問題。
當心理咨詢遇上傳統文化 內容簡介
《當心理咨詢遇上傳統文化》是心理咨詢與傳統文化兩個領域推薦入門讀本,也是傳統文化愛好者打開心理咨詢大門的入門教材。本書回答了兩個困擾中國心理咨詢領域的核心問題:一是東西方心理咨詢技術的差異;二是東方心理咨詢技術的優越性。東方咨詢是境界取向,通過提升境界,帶到沒有問題的地方。作者以冰山來比喻境界取向與問題取向的差異。東方心理咨詢是通過提高水溫來融化冰山,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心理問題。西方咨詢是通過制作不同的工具把冰山砸碎來解決心理問題。一旦條件合適,大大小小的冰山又會出現。需要不斷的采用各種工具砸碎冰山。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中醫認為,人的心理和生理根本上是一體的,追求心身合一的境界。 西方心理咨詢技術把焦點局限在解決問題上,沒有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境界問題,問題就會層出不窮。往更深的地方走就需要東方的思想。該書內容豐富,邏輯清晰,行文流暢。
當心理咨詢遇上傳統文化 目錄
不同的自我成長:心理咨詢的個人體驗與佛道修煉的境界升華
一、心理咨詢的自我成長在小我,佛道的自我成長
在大我
二、小我的成長按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
大我的成長超越自我意識
三、先發展小我才能發展大我二者的發展
有何不同要求
四、大小我的成長或有重合部分,可以在一定階段同修
五、問答
**講 概說傳統文化與心理學的關系
一、傳統文化和心理學的概念
二、傳統文化與心理學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
三、傳統文化與心理治療的通用技術
四、本土化心理咨詢與治療的雙向發展
五、問答
第二講 禪宗的自性與弗洛伊德的自我
一、自性和自我的概念
二、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
三、禪宗的自性
四、自性和自我的比較
五、問答
第三講 老莊的無為與羅杰斯的人本
一、無為與人本的表述
二、天道與人道:無為與人本的不同前提和歸宿
三、來訪者中心療法的本土化問題
四、問答
第四講 王陽明的良知與榮格的集體無意識
一、王陽明的良知
二、榮格的集體無意識
三、王陽明和榮格都探討先天意識
……
第五講 中醫的情志學說與心理學的情緒情感
第六講 陰陽二十五人與人格、氣質
第七講 氣功的存想與心理學的催眠
第八講 移空技術與保險箱技術
第九講 元神與元認知、識神與意識
第十講 傳統文化與心理學的不同學習方法
當心理咨詢遇上傳統文化 節選
《當心理咨詢遇上傳統文化》: 三、禪宗的自性 一說這個話題,許多人會馬上就想起六祖惠能那個非常著名的偈子。偈子是指述說佛學思想的那種很簡短的詩。惠能的偈子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偈子所說的就是禪宗的自性,是惠能應五祖弘忍為確定傳人而讓眾門徒“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呈來吾看”而請人寫在墻上的。所以自性也就是“本心般若之性”,清凈而一塵不染,沒有內容! 』菽芩磉_的就是這塵無可染的空性。他的表達其實和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一樣,只不過是用比喻來說的,而且有針對性。針對什么呢?針對的是神秀寫在他之前的一首偈子。神秀是當時跟隨弘忍修習的門徒中被大家認為修為*高的和尚;菽苤皇莿側チ藥讉月的帶發修行者,一個無名小卒,而且也不識字。神秀寫的是:“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這首偈子其實寫得也不錯。他的偈子雖然也表達了心的清靜,但有一點很清楚:他認為自性是有什么東西在那里,似菩提樹,如明鏡臺,他用肯定事物存在的表達,就是認為有自性那么個東西。但那個東西得小心呵護和清潔,老得擦,要時常打掃干凈,有灰塵就得擦掉,然后慢慢就一塵不染了! 』菽苈牭缴裥愕馁首樱郎裥闵形撮_悟,于是就有針對性地請人代筆寫了那首著名的偈子;菽苡玫亩际欠穸ū磉_。神秀說“身似菩提樹”,惠能就說根本沒有菩提這棵樹;神秀說“心如明鏡臺”,惠能就說沒有明鏡臺這碼事兒。第三句說得更是非常清楚明確:本來無一物,原本啥都沒有。然后第四句,既然什么都沒有,即使有塵埃也沒地方落!所以就對空性而言,惠能比神秀的認識要深刻得多,他完全打破了有,真的是到了無。但這就是自性了嗎? 其實還不完全是。禪宗所說的自性,實際上是空有合一的,并非只是空;菽艿馁首颖磉_了空,或者可以說是自性的一半,開悟的一半!缎慕洝氛f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全都是空,任何有的東西,本質全都是空。但是《心經》又說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與空并不分家。得悟到這兒才行,只悟到空,還不算開悟,還得同時悟到有才算。 惠能什么時候悟到有了呢?還得往后說。五祖看到惠能的偈子,知道他確實是個好苗子,能開悟。五祖也知道廟里并不清靜,誰當了傳人都會有一幫人羨慕嫉妒恨,何況惠能作為一個帶發修行大字不識的新人,怎么就能成了衣缽傳人?那些資歷比惠能老的出家人肯定不服。于是五祖就當著眾人說惠能這偈子也沒開悟,還是回到后面去劈柴舂米吧。五祖事后悄悄來到了惠能住的小屋子,交談幾句之后,他拿錫杖在地上咚咚咚敲了三下,就轉身走了。惠能挺機靈,當夜三更的時候,他就去見了五祖。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時,惠能“言下大悟”,又說了一個偈子:“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
當心理咨詢遇上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
劉天君,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研究生學歷,現就職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已出版《禪定中的思維操作》、《中國佛家氣功經典導讀》、《中醫氣功學》(中、英文版)、《氣功入靜之門》(中、英文版)、《生命在于呼吸》等著作!吨嗅t氣功學》為當前國內高等中醫院校規劃教材。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