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漓江兩岸的流年碎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15835
- 條形碼:9787559815835 ; 978-7-5598-158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漓江兩岸的流年碎影 本書特色
桂林幸有山為座標,我們可以通過老照片去對應方位,還原已經消逝的舊時空。可是,老照片只給了我們空間感,卻無法敘述隱藏在舊時空中的老故事。比如,世人熟悉“桂林山水甲天下”,卻不知 “桂林的木屋尤其為天下第yi”。桂林旅游之發達,旅行雜志,早有辦刊。桂林的漁船、浮橋、十字街、臘味店……該書作者凌世君,多年潛心于對桂林老照片后面故事的調查、鉤沉,又用充滿詩意美感的文筆將這些故事展現開來,使老照片變得充實有趣而鮮活。時間成全故事,200余張老照片,還原了一座城市的舊時風貌。
漓江兩岸的流年碎影 內容簡介
靜止的照片,定格的流年;移軸的鏡頭,嬗變的身影。時間成全故事,溫情解讀老桂林。 一、作者長期從事檔案館工作,對桂林歷史文化有一定的積淀,熟悉影像檔案的內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后面,似乎有一雙觀察的眼睛,細致解讀和考證,展現了這段時間里,桂林的歷史、社會和百姓生活,既是對影像檔案的保護挖掘,也是繼承和發揚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現有血有肉的社會景象和人文關懷,文字雋永,頗為打動人。 二、除了老照片,本書附錄同時加入與風景、街道類老照片一一對應的、在同一地點拍攝的桂林城現狀照片。新舊照片對比,增加功能性,為讀者直觀地展現出桂林城市風貌的變遷。 三、本書稿兼具學術性、趣味性,對深入了解桂林的人文歷史具有普及作用,可讀性強。結合我社同類書《百年光影——桂林城市記憶》的廣受好評,本書是為延伸,且更細膩深刻。
漓江兩岸的流年碎影 目錄
城市記憶中的泥灣街 / 2
“東渡春瀾”的背影 / 6
大學士牌坊 / 16
清水池塘處處春 / 22
桃花江上南門橋 / 26
民國紙幣上的桂林城 / 30
穿山橋的前世今生 / 36
風光了近千年的八角塘 / 40
1944 年的十字街 / 43
小十字街的回憶 / 46
疊彩山下的定粵寺大雄寶殿 / 49
漓江西岸的流年碎影 / 52
遙望上關 / 57
繁華落盡雁山園 / 61
西林公園今何在 / 65
滿溪流水半溪花 / 69
桂林《十六尊者像》的誕生之地/ 75
北門在哪里 / 79
虞山,桂林歷史上的圣山 / 85
一株見過黃庭堅的大榕樹 / 90
三名合一景風閣 / 94
花神的祠堂 / 98
訾洲紅葉桂林秋 / 102
百姓滋味
傳承千年的鸕鶿捕魚 / 108
站在街頭賣石灰 / 113
睡在門前臺階上的孩子 / 117
1942 年的桂林臘味店 / 121
中正橋上的人們 / 125
桃花江上水車忙 / 129
1935 年桂林的船家 / 133
……
碎影流年
漓江上的紅帆船 / 158
1933 年的桂林是不是下了一場
大雪 / 162
美國“徐霞客”眼里的老桂林 / 166
獨秀峰下著名的“鐵房子” / 170
追尋獨秀峰遠去的歷史記憶 / 174
那些年,桂林城的木炭汽車 / 178
20 世紀 40 年代桂林就有兩條公
交線路了 / 182
民國的《桂林導游》怎樣介紹
桂林 / 186
民國時期的桂林導游書誕生記
/ 191
民國《旅行雜志》如何寫桂林
/ 195
那些紛至沓來的旅行團 / 199
一張老照片和兩度興安游 / 203
……
往昔風云
紀念封上的桂林光復日 / 262
威爾克斯與桂林城 / 265
102 歲的傳奇飛行員 / 270
虛云大師的桂林情緣 / 274
道安法師在桂林 / 277
為什么你的眼里寫滿悲愴 / 281
澳大利亞人筆下的桂林劫難/ 284
……
外篇
旋建旋拆,關于逍遙樓不能不說
的往事 / 318
馬秉良牽頭改造大清廣西貢院 / 326
兩江四湖:水與城 / 334
天賦自然 園城桂林 / 341
附錄
訪談:通過一張張老照片重新發
現桂林 / 350
后記
漓江兩岸的流年碎影 相關資料
桂林幸有山為座標,我們可以通過老照片去對應方位,還原已經消逝的舊時空。可是,老照片只給了我們空間感,卻無法敘述隱藏在舊時空中的老故事。感謝凌世君,她多年潛心于對桂林老照片后面故事的調查、鉤沉,又用充滿詩意美感的文筆將這些故事展現開來,使老照片變得充實有趣而鮮活。 ——龐鐵堅 文化學者 宛宛漓江,由北向南縱貫桂林。一幀幀泛著歷史幽光的照片,仿佛將悠悠歲月凝固,持書隨手翻閱,便讓人一頭扎進桂林古城的百年長河中。作者筆下的漓江是一軸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人文長卷,正如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書中文字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桂林的獨特風土和傳奇故事,絢麗斑斕讓人著迷。 ——林哲 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 多年以來,凌世君以隨筆打撈歷史,她的文章有料有味,字里行間不僅是一座城市的聲色光影,不僅是或溫暖或平淡的舊時月色,還是一個情懷獨具的知識分子對時代現象的準確把握,*終讓讀者在撫今追昔的感懷中觸摸到這片土地上優秀文化的發展脈絡。作為本書結集前在媒體發表時的專欄策劃人,我為自己能成為這些文章*早的讀者而榮幸。 ——劉春 著名詩人、媒體人
漓江兩岸的流年碎影 作者簡介
凌世君,女,畢業于廣西大學中文系,社科系列副研究員,桂林市作家協會會員。多年來潛心研究桂林歷史文化,參與編寫《桂林文化大事記》《桂林抗戰文藝辭典》《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等書。2010年7月,策劃舉辦了《百年光影——桂林城市記憶》展覽,并組織編寫、出版了同名圖書,社會反響熱烈。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