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群體制裁對經銷商竄貨意愿的抑制作用研究:基于社會網絡的視角: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03307
- 條形碼:9787550403307 ; 978-7-5504-0330-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群體制裁對經銷商竄貨意愿的抑制作用研究:基于社會網絡的視角: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內容簡介
《群體制裁對經銷商竄貨意愿的抑制作用研究:基于社會網絡的視角》從社會網絡的視角來研究竄貨意愿,運用囚徒困境的博弈范式來解釋竄貨行為,將威懾理論的一般研究范式用于非正式制裁的作用研究,體現出該書在研究思路上的創新;谒悸返耐卣梗芯康贸龅慕Y論亦豐富了相關理論。該書主要創新點如下: 。1)在經銷商社會網絡情景下,定義了群體制裁變量,并按照制裁的形式區分了群體制裁的維度。 。2)完善了營銷渠道場景中決定渠道成員群體制裁的社會網絡因素。該書引入關系涉入作為群體制裁的前置因素,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完善了群體制裁決定因素的相關理論。
群體制裁對經銷商竄貨意愿的抑制作用研究:基于社會網絡的視角: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的意義
1.1.1 實踐意義
1.1.2 理論意義
1.2 研究內容及方法
1.2.1 研究內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創新與局限
1.3.1 研究創新
1.3.2 研究局限
2 文獻及理論基礎回顧
2.1 竄貨相關文獻及理論基礎回顧
2.1.1 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2.1.2 現有竄貨研究運用的主要理論
2.2 威懾理論
2.2.1 威懾理論的發展歷史
2.2.2 威懾理論的基本原則
2.2.3 懲罰的客觀特征和認知特征之間的聯系
2.2.4 懲罰威脅的認知和違規行為之間的聯系
2.2.5 威懾理論對非正式制裁作用的認識
2.3 社會制裁相關文獻回顧
2.3.1 社會制裁存在的證據
2.3.2 社會制裁和社會規范的關系
2.3.3 溝通對社會制裁和合作的作用
2.3.4 關系涉入與社會制裁
2.4 社會資本理論
2.4.1 社會資本的概念
2.4.2 社會資本是進行社會制裁可利用的一種手段
2.4.3 社會資本理論的基本命題
2.5 社會規范文獻回顧
2.5.1 社會規范的概念
2.5.2 規范的形成
2.5.3 規范的傳播
2.5.4 規范的作用
2.5.5 制度規范、非制度規范、個人規范與威懾
3 概念發展、假設推演與模型構建
3.1 概念發展
3.1.1 竄貨意愿的決定因素
3.1.2 控制變量:竄貨經濟收益、制造商制裁、竄貨可行性
3.1.3 決定群體制裁的社會網絡因素
3.1.4 網絡關系依賴
3.2 變量關系和假設推演
3.2.1 群體制裁與竄貨意愿的關系
3.2.2 個人規范
3.2.3 決定竄貨意愿的經銷商社會網絡因素
3.2.4 網絡關系依賴的調節作用
3.3 概念模型
3.4 研究對象的層面
4 研究設計與方法
4.1 研究情景
4.2 數據分析方法
4.3 量表設計
4.3.1 網絡溝通能力
4.3.2 群體制裁
4.3.3 群體規范
4.3.4 個人規范
4.3.5 關系涉入
4.3.6 網絡關系依賴
4.3.7 竄貨意愿
4.4 量表預測
4.4.1 預調查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4.4.2 預調查數據信度分析
5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5.1 樣本描述
5.2 群體制裁對竄貨意愿的影響
5.2.1 群體制裁、竄貨意愿量表效度、信度檢驗
5.2.2 群體制裁與竄貨意愿的假設驗證
5.3 個人規范的直接作用和調節作用分析
5.3.1 個人規范量表效度和信度檢驗
5.3.2 個人規范作用假設檢驗
5.4 群體制裁的前置因素分析
5.4.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4.2 變量的描述統計值
5.4.3 假設驗證
5.5 網絡關系依賴對群體制裁與竄貨意愿關系的調節作用分析
5.5.1 網絡依賴量表信度效度檢驗
5,5.2 網絡關系依賴調節作用假設驗證
5.6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6 研究結論、理論貢獻與未來研究方向
6.1 主要結論
6.1.1 群體制裁對竄貨意愿的作用
6.1.2 網絡依賴對竄貨意愿的調節作用
6.1.3 社會網絡因素對群體制裁的影響
6.1.4 個人規范的作用
6.2 主要理論貢獻
6.3 管理意義
6.3.1 通過增加經銷商對群體制裁的感知控制竄貨
6.3.2 建立經銷商的竄貨傾向評估體系,服務渠道管卵和招商
6.3.3 促進經銷商自組織發展,增進經銷商利益
6.4 研究局限及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1.1 研究的意義
1.1.1 實踐意義
1.1.2 理論意義
1.2 研究內容及方法
1.2.1 研究內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創新與局限
1.3.1 研究創新
1.3.2 研究局限
2 文獻及理論基礎回顧
2.1 竄貨相關文獻及理論基礎回顧
2.1.1 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2.1.2 現有竄貨研究運用的主要理論
2.2 威懾理論
2.2.1 威懾理論的發展歷史
2.2.2 威懾理論的基本原則
2.2.3 懲罰的客觀特征和認知特征之間的聯系
2.2.4 懲罰威脅的認知和違規行為之間的聯系
2.2.5 威懾理論對非正式制裁作用的認識
2.3 社會制裁相關文獻回顧
2.3.1 社會制裁存在的證據
2.3.2 社會制裁和社會規范的關系
2.3.3 溝通對社會制裁和合作的作用
2.3.4 關系涉入與社會制裁
2.4 社會資本理論
2.4.1 社會資本的概念
2.4.2 社會資本是進行社會制裁可利用的一種手段
2.4.3 社會資本理論的基本命題
2.5 社會規范文獻回顧
2.5.1 社會規范的概念
2.5.2 規范的形成
2.5.3 規范的傳播
2.5.4 規范的作用
2.5.5 制度規范、非制度規范、個人規范與威懾
3 概念發展、假設推演與模型構建
3.1 概念發展
3.1.1 竄貨意愿的決定因素
3.1.2 控制變量:竄貨經濟收益、制造商制裁、竄貨可行性
3.1.3 決定群體制裁的社會網絡因素
3.1.4 網絡關系依賴
3.2 變量關系和假設推演
3.2.1 群體制裁與竄貨意愿的關系
3.2.2 個人規范
3.2.3 決定竄貨意愿的經銷商社會網絡因素
3.2.4 網絡關系依賴的調節作用
3.3 概念模型
3.4 研究對象的層面
4 研究設計與方法
4.1 研究情景
4.2 數據分析方法
4.3 量表設計
4.3.1 網絡溝通能力
4.3.2 群體制裁
4.3.3 群體規范
4.3.4 個人規范
4.3.5 關系涉入
4.3.6 網絡關系依賴
4.3.7 竄貨意愿
4.4 量表預測
4.4.1 預調查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4.4.2 預調查數據信度分析
5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5.1 樣本描述
5.2 群體制裁對竄貨意愿的影響
5.2.1 群體制裁、竄貨意愿量表效度、信度檢驗
5.2.2 群體制裁與竄貨意愿的假設驗證
5.3 個人規范的直接作用和調節作用分析
5.3.1 個人規范量表效度和信度檢驗
5.3.2 個人規范作用假設檢驗
5.4 群體制裁的前置因素分析
5.4.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4.2 變量的描述統計值
5.4.3 假設驗證
5.5 網絡關系依賴對群體制裁與竄貨意愿關系的調節作用分析
5.5.1 網絡依賴量表信度效度檢驗
5,5.2 網絡關系依賴調節作用假設驗證
5.6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6 研究結論、理論貢獻與未來研究方向
6.1 主要結論
6.1.1 群體制裁對竄貨意愿的作用
6.1.2 網絡依賴對竄貨意愿的調節作用
6.1.3 社會網絡因素對群體制裁的影響
6.1.4 個人規范的作用
6.2 主要理論貢獻
6.3 管理意義
6.3.1 通過增加經銷商對群體制裁的感知控制竄貨
6.3.2 建立經銷商的竄貨傾向評估體系,服務渠道管卵和招商
6.3.3 促進經銷商自組織發展,增進經銷商利益
6.4 研究局限及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展開全部
群體制裁對經銷商竄貨意愿的抑制作用研究:基于社會網絡的視角: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作者簡介
馬斌,男,1975年出生,四川省西昌市人。199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01年獲新加坡國立大學MBA學位,2010-2014年在西南財經大學師從工商管理學院張劍渝教授研究營銷渠道,獲博士學位。長期在企業從事營銷和管理工作,2004-2018年擔任四川省綿陽市豐谷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董事長。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