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原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717153
- 條形碼:9787566717153 ; 978-7-5667-171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原道 內容簡介
《原道(第36輯)》設“近代政治精英與治道轉型”專題,著眼于華夏治道近代轉型之際的重要人物思想和實踐議題展開討論。專題由6篇文章組成,分別涉及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熊十力的治道思想,以及民初央地軍政關系和長沙祭孔困境。“儒學研究”關注民主、守節、不仕、井田、樂教等儒學基本命題和心學核心概念。“百家論道”兼及中外文化交流、古今思想論爭、清代公所職能等。“處士橫議”關切孝治、禮治與古典政治。
原道 目錄
“近代政治精英與治道轉型”專題
康有為譚嗣同弘揚儒家人世精神的兩個維度/李細成
康有為對近代科學的儒家式解讀及其意義/王士良
康有為與熊十力的中國現代性籌劃之比較/張豐赟
孔與佛之間的抉擇:論梁啟超的變與不變/趙天
“袁氏當國”時期的央地軍政關系析論/張敏
民初祭孔及其困境:以湖南長沙為例/龐毅
儒學研究
《尚書》“民主”解義/林國敬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命題之重探/洪明超
從子夏“不仕”看先秦土人的生存境遇/馬愛菊
論《孟子》田地制度與教育制度的關系/諶衡
論儒家禮樂文化的本原:以《禮記》為中心/延瑞芳
廣博易良而不奢:從琴看儒家樂教/張軒辭
“中原文獻之傳”內涵嬗遞之考辨/徐艷蘭朱漢民
論船山對荊公朱子“六經四書之辯”的重構/楊超
論李世熊的“修真學術”實學思想/張宇
百家論道
天山康家石門子巖畫與古代中外交流/巫新華
論羅光生命哲學中的創造觀/黃志鵬
重啟古今之爭的背景及現實可能/高瑞杰
論清代公所公益職能的狹隘性:以蘇州為中心/沈俊杰
處士橫議
儒家孝式社會控制與當代治理/湯二子
法治的社會面相與禮治的規范功能/劉旭東
《國王的兩個身體》與注釋法學派的政治世界/尹景旺
康有為譚嗣同弘揚儒家人世精神的兩個維度/李細成
康有為對近代科學的儒家式解讀及其意義/王士良
康有為與熊十力的中國現代性籌劃之比較/張豐赟
孔與佛之間的抉擇:論梁啟超的變與不變/趙天
“袁氏當國”時期的央地軍政關系析論/張敏
民初祭孔及其困境:以湖南長沙為例/龐毅
儒學研究
《尚書》“民主”解義/林國敬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命題之重探/洪明超
從子夏“不仕”看先秦土人的生存境遇/馬愛菊
論《孟子》田地制度與教育制度的關系/諶衡
論儒家禮樂文化的本原:以《禮記》為中心/延瑞芳
廣博易良而不奢:從琴看儒家樂教/張軒辭
“中原文獻之傳”內涵嬗遞之考辨/徐艷蘭朱漢民
論船山對荊公朱子“六經四書之辯”的重構/楊超
論李世熊的“修真學術”實學思想/張宇
百家論道
天山康家石門子巖畫與古代中外交流/巫新華
論羅光生命哲學中的創造觀/黃志鵬
重啟古今之爭的背景及現實可能/高瑞杰
論清代公所公益職能的狹隘性:以蘇州為中心/沈俊杰
處士橫議
儒家孝式社會控制與當代治理/湯二子
法治的社會面相與禮治的規范功能/劉旭東
《國王的兩個身體》與注釋法學派的政治世界/尹景旺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