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梁啟超家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71986
- 條形碼:9787530671986 ; 978-7-5306-7198-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梁啟超家書 本書特色
1、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啟超九個子女,個個成才,這在中國家庭中極為罕見。長女梁思順,詩詞研究專家、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長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學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三子梁思忠,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次女梁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四子梁思達,著名經濟學家;三女梁思懿,著名社會活動家;四女梁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后參加革命;五子梁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科院院士。 2、傳統家風與現代家教結合的典范,精英家庭的立身之道。 身為父親,梁啟超對子女品格上的教育是一樣,他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品質,磨煉他們的意志,但是在具體的教育方法上,他因材施教,兼顧每個子女的特點。除了傳統家風,梁啟超還注意培養孩子的職業觀、理財觀、愛情觀、家庭觀等,尤其是家庭觀的培養,言傳身教,諄諄告誡。所以九個子女,不僅擁有健康的思想體魄、淵博的知識,還具有健康的家庭觀,這種教育理念,不僅超前,而且對當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3、關于修身、讀書、職業、理財、愛情、擇友、家庭等百余封家書。 本書編選了梁啟超1898—1928年給家人的上百封書信,兼顧孩子特點,就修身、讀書、職業、理財、愛情、擇友、家庭等方面進行的交流,既包括品格、意志的磨練培養,也包括對現實社會的適應,比如理財、家庭、愛情、職業等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梁啟超注重對家庭的教育,除了跟子女通信溝通,還與妻子通信交流,這種相濡以沫共同經營家庭的智慧,為子女做出了表率。 4、梁啟超的經典三問 梁啟超曾說:“我們生在這種混濁社會中,外界的誘惑和壓迫如此其厲害,怎么樣才能保持我的人格,不與流俗同化?人生總不免有憂患痛苦的時候,這種境遇輪到頭上,怎么樣才能得精神上的安慰,不致頹喪?我們要做成一種事業或學問,中間一定經過許多曲折困難,怎么樣才能令神志清明精力繼續?”時移世異,今日人們所疑惑、痛苦的根源,似乎仍不外于此。
梁啟超家書 內容簡介
梁啟超九個子女,個個成才,這在中國家庭中極為罕見。 本書編選了1898—1928年間梁啟超寫給家人的上百封書信,信中梁啟超 “筆端飽含感情”,以自己的感悟與愛,兼顧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就修身、讀書、職業、理財、愛情、擇友、家庭等方面進行交流,既有生命的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的細膩感,沒有嚴厲的呵斥,沒有居高臨下的姿態。在孩子們面前,梁啟超既是一位父親,又是一位導師,還是一個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讓他們全面發展,這種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不僅超前,而且對當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除了書信上的叮嚀與指導,在現實生活中,梁啟超還以身作則,躬身示范,他積極生活適應時代的取舍,他與妻子相濡以沫經營家庭的智慧,都為子女做出了表率,于今而言,仍不乏現實意義。
梁啟超家書 目錄
梁啟超家書 節選
關于修養:致梁思順(1916年1月2日) ——處憂患*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 王姨今晨已安抵滬,幸而今晨到,否則今日必至挨餓。因鄰居送飯來者已謝絕也(明日當可舉火,今日以面包充饑)。此間對我之消息甚惡,英警署連夜派人來保衛,現絕無虞。吾斷不至遇險。吾生平所確信,汝等不必為我憂慮。現一步不出門,并不下樓,每日讀書甚多,頃方擬著一書名日《泰西近代思想論》,覺此于中國前途甚有關系,處憂患*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兩年來所境較安適,而不知不識之間德業已日退,在我猶然,況于汝輩,今復還我憂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視前此乃不啻天壤,此亦天之所以玉成汝輩也。使汝輩再處如前數年之境遇者,更閱數年,幾何不變為紈绔子哉。此書可寄示汝兩弟,且令寶存之。 一月二日 有人來時可將下列書撿托帶來,但撿交季常丈處彼自能理會也。《哲學大辭書》七冊;《文藝全書》一大厚冊,似是早稻田大學編輯,隆文館發行;《津村經濟學》,新改版者。召希哲之故,孟希想已言之,能來則來,否則暫止亦無妨。 關于讀書:致梁思順(1921年5月30日) ——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 我間數日輒得汝一書,歡慰無量。昨晚正得汝書,言大學校長邊君當來。今晨方起,未食點心,此老已來了。弄得我狼狽萬狀,把我那“天吳紫鳳”的英話都迫出來對付了十多分鐘。后來才偕往參觀南開,請張伯苓①當了一次翻譯。彼今日下午即入京,我明晨仍入京,擬由講學社請彼一次,但現在京中學潮未息,恐不能熱鬧耳。某 黨搗亂此意中事,希哲當不以介意,凡為社會任事之人必受風波,吾數十年日在風波中生活,此汝所見慣者,俗語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吾行吾素可耳。廷偉為補一主事,甚好。嘗告彼“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彼宜從實際上日用飲食求學問,非專恃書本也。 汝三姑嘉禮日內便舉行,吾著書已極忙,人事紛擾,頗以為苦,但家有喜事,總高興耳。王姨有病入京就醫,聞己大痊矣。 父示嫻兒。 五月卅日 ①張伯苓:(1876一1951),近代著名教育家。1919年在天津創辦南開大學,著有《四十年的南開學校之回頤》。 關于職業:致梁思順(1916年10月11日) ——作官實易損人格,易習于懶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 月來季常丈在此同居,所益不少,前游杭游寧,皆備極歡迎,想在報中已見一二。頃決于十五日返港,省奠靈幃,且看察情形,能否卜葬,若未能,則住港兩旬必仍返滬,便當北歸小住也。寫至此,接來稟,悉一切。希哲就外交部職無妨,吾亦托人在國務院為謀一位置,未知如何?領事則須俟外交總長定人乃可商。但作官實易損人格,易習于徽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吾頃方謀一二教育事業,希哲終須向此方面助我耳。十二舅事,循若復電言運使已允設法,吾亦已電告汝母矣。別紙言《京報》事,可呈汝叔。 父示嫻兒。 十月十一日 關于愛情:致李蕙仙(1898年9月15日) ——卿之與我,非徒如尋常人之匹偶,實算道義肝膽之交。 南海師來,得詳聞家中近狀,并聞卿慷慨從容,詞色不變,絕無怨言,且有壯語。聞之喜慰敬服,斯真不愧為任公閨中良友矣。大人遭此變驚,必增抑郁,惟賴卿善為慰解,代我曲盡子職而已。卿素知大義,此無待余之言,惟望南天叩托而已。令四兄*為可憐,吾與南海師念及之,輒為流涕。此行性命不知何如,受余之累,恩將仇報,真不安也。 譯局款二萬余金存在京城百川通,吾出京時,已全交托令十五兄,想百川通不至賴賬。令兄等未知我家所在,無從通信及匯寄銀兩,卿可時以書告之,需用時即向令兄支取可也。聞家中尚有四百余金,目前想可敷用。吾已寫信吳小村先生處,托其代籌矣。所存之銀,望常以二百金存于大人處,傅隨時可以便用。至要。若全存在卿處,略有不妥,因大人之性情,心中有話,口里每每不肯說出,若欲用錢時,手內無錢,又不欲向卿取,則必生煩惱矣。望切依吾言為盼。卿此時且不必歸寧(令十五兄云擬迎卿至湖北),因吾遠在外國,大人遭此患難,決不可少承歡之人,吾全以此事奉托矣。卿之與我,非徒如尋常人之匹偶,實算道義肝膽之交,必能不負所托也。 吾在此受彼國政府之保護,其為優禮。飲食起居一切安便。張順不避危難,隨我東來,患難相依,亦義仆也。身邊小事,有渠料理,方便如常,可告知兩大人安心也。
梁啟超家書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戊戌變法”領袖,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他于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顯著,是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堪稱“中國知識分子首人”。 他憂國憂民、勤奮著書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對下一代的教育,從自己的社會際遇和閱歷出發,以獨特的教育方法將自己的學識和感悟潤澤在兒女身上,使九個子女各有成就,堪稱中國家庭教育的楷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