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學研究論叢再造中華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5800
- 條形碼:9787208155800 ; 978-7-208-1558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章學研究論叢再造中華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章太炎與“五四”一代的學思互動,觀察他們如何審視對方和評價對方。在這過程中,將可看見他們彼此間或斷或續的學思關系,顯示大家在同一的改造國家、社會的目標下,于文化意識或學術方法上雖有差異,但到了國家危在旦夕之際,學術畛域又不是那么的壁壘分明。同時,本書亦將說明,在太炎逝世八十余年而“五四”邁向一百年之際,太炎在清末民初形成的一些學術主張,直至今天仍有其前瞻性。
章學研究論叢再造中華 內容簡介
本書力圖展示國學大師章太炎學術思想承先啟后的歷史意義與時代魅力,彰示清末民初學術文化的思想發展脈絡,尤將對晚年太炎的學思趨向與政治實踐另作深入探究,借以補正學界目前之嚴重不足。
章學研究論叢再造中華 目錄
**章 導論:新知識與舊傳統的斷續——章太炎與“五四一代”
一、章太炎之學思活動簡述:從晚清至民初
(一)“排滿”時期章太炎之學思簡述
(二)民國建元時期章太炎的學思活動
(三)“五四”前后章太炎的政治活動
二、“五四”時期的思想一元化與章太炎的被邊緣化
(一)“五四”:新舊難以調和的時代
(二)章太炎與“新學小生”的學思差異
三、救國意識下難以厘清的政學畛域
四、本書的撰述框架
第二章 借學術以革命:章太炎的國學
一、章太炎與晚清的思想革命
二、革命的“國學”及其日本思想淵源
三、“國學”進入晚清革命后的意涵嬗變
四、以“國學”輔翼革命
五、章太炎的自我評價:倡國學以救國的貢獻
六、“五四”時期章太炎的國學活動
七、后“五四”時期的“國學”發展:“五四”一代對國學的揚棄
八、被簡化的國學與章太炎思想的深刻性
九、小結
第三章 革命的力量:章太炎的語言文字學
一、章太炎的語言文字學及其思想淵源
二、章太炎的民族主義思想
三、“排滿”復漢運動中語言文字的功用
四、西潮日盛下民族語言文字的發展路向
五、小結
第四章 重雅輕俗:章太炎迎古文、拒白話文的思想立場
一、文白之爭與章太炎的白話文立場
(一)章太炎在晚清十年中的白話文立場
(二)章太炎在民國初建至晚年一段時期對待白話文的態度
二、章太炎堅寫古文古字的原因
(一)謹守小學
(二)重視名實相應的觀念
(三)撰文重雅輕俗
(四)返古復始的文學思想
三、時人對章太炎堅執書寫古文古字偏好的批評
四、從堅持古文到“白話文開路先鋒”的誤述
五、小結
第五章 “古史辨”批判聲中的章太炎
一、學界近年有關“古史辨”思想來源的論爭
二、文本比較:顧頡剛與日本學者的疑古辨偽
(一)顧頡剛的文本
(二)日本漢學家的文本
三、中日思想交流與古史辨運動的興起
四、“古史辨”的日本因緣:章太炎的基本看法
五、拒絕疑史:源自清末護史衛國的思想脈絡
六、研讀史志:古史辨運動激發的救時對策
七、小結
第六章 捍衛共和:章太炎對聯省自治運動的貢獻
一、章太炎的“聯省自治”思想之形成
(一)力抗強權的民族主義與對個體獨立性的重視
(二)“聯亞”民族主義思想與聯省自治思想之發軔
(三)章太炎早期地方分權之主張與思想特點
(四)否定“國家”:章太炎倡導地方自治之因由
二、捍衛民國的“大改革”:章太炎的地方自治綱領
(一)以“自治”恢復民國法統
(二)實現國家的統一:章太炎眼中的聯邦主義與憲法
三、在湖南自治運動的歷史漩渦中
(一)章太炎的湖南之行
(二)回應孫中山政府對湖南自治的打擊
(三)挺身救助湖南自治運動
四、小結
第七章 拒絕簡化:魯迅陰影下的章太炎其人其學
一、魯迅視域下二氏“師徒交誼”言說之形成
二、魯迅視野下的章太炎偏頗評述
三、章太炎與魯迅的師徒結緣
四、魯迅對章太炎的戲謔評價
五、章太炎、魯迅學術思想之歧異
六、魯迅的戰斗個性與章太炎對待后學之道
七、晚年章太炎活動真貌:永遠的時代批評者
八、小結
第八章 結語
后記
展開全部
章學研究論叢再造中華 作者簡介
陳學然,哲學博士,現為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中國學術史、思想文化史、現代新儒學。著有“五四在香港:殖民情景、民族主義及本土意識》(該書獲2015年第八屆“香港書獎”),在“中華文史論叢》《國學研究》《新亞學報》《臺大歷史學報》《九州學林》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