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shù)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y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yī)內(nèi)科學·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
教育學視閾中的人-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78814
- 條形碼:9787030278814 ; 978-7-03-027881-4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育學視閾中的人-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思考 本書特色
人,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教育的歷史與實踐表明:任何教育活動要想真正卓有成效,就必須建立在對人的充分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因此,教育學研究*應以對人的問題的探討和解答為己任,*該將有關人的學說作為其理論核心。然而,在目前大量、豐富有關人的學術思想和成果中,教育學特有的學科立場和視角對人的解讀卻微乎其微!禕R》 本書選擇“教育學視閾中的人”為研究課題,就是想嘗試呼吁并突出人學研究在教育學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想盡其所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教育學視閾中的人-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思考 內(nèi)容簡介
立足馬克思主義人學探究教育學視閾中的人,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學說為理論基礎,并從教育學特有的視角審視人的一些根本特性。劉黎明著的《教育學視閾中的人(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思考)》把馬克思、恩格斯等經(jīng)典作家關于人性的揭示概括為自然性、社會性、發(fā)展性和實踐性,以此為邏輯起點深入探討了教育學視閾中的人性問題,即:自然性為人的生命本原,是教育學關于人的認識的原點;社會性為人的現(xiàn)實本質(zhì),是教育學關于人的認識的依據(jù);發(fā)展性為人的價值所在,是教育學關于人的認識的價值取向;實踐性為人的生成機制,是教育學認識人的思維路徑。*后.提出了教育中“人的存在”到“人的生成”的教育人學構思。本書適合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從事教育學研究、教學、學習的人員參閱。
教育學視閾中的人-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思考 目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jīng)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