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6536
- 條形碼:9787520336536 ; 978-7-5203-3653-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研究 內容簡介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研究》采取總分法,對西柏坡時期文化建設的特點、內容、經驗啟示和西柏坡時期我黨的政治、經濟、法治、黨自身、婦女群團以及文藝宣傳等不同層面的文化建設的特點、內容、成就與啟示,分別進行了論述。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研究 目錄
一 西柏坡時期的內涵與特點
(一)西柏坡時期的內涵
(二)西柏坡時期的特點
二 西柏坡時期文化與西柏坡時期文化建設
(一)文化內涵與文化特點
(二)西柏坡時期文化與西柏坡時期文化建設的含義
與特點
(三)西柏坡時期文化建設基本內容
三 西柏坡時期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
(一)重視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二)文化建設高度一致性
(三)轉折時期尤其突出黨的自身文化建設
(四)直面問題、構建順暢的溝通機制
(五)注重傳承優良文化傳統
第二章 西柏坡時期的政治文化建設
一 西柏坡時期政治文化概述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內容
(二)政治文化的類型與功能
二 西柏坡時期的政治文化
(一)以“民主協商”為核心的政治文化
(二)以“服務和依靠群眾”為核心的政治文化
第三章 西柏坡時期的經濟文化建設
一 西柏坡時期經濟文化概述
(一)西柏坡時期經濟文化背景
(二)西柏坡時期經濟文化特點
二 關于新民主主義經濟的思想
(一)根據時局發展需要區別對待不同所有者資本
(二)新民主主義經濟的構成及其發展戰略
(三)合作社經濟
三 關于變革土地制度的思想
(一)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二)解決土地問題必須走群眾路線的思想
(三)要進行徹底的土地改革必須整黨的思想
(四)土地政策執行中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思想
四 關于宏觀調控的思想
(一)宏觀調控的基礎、目標和任務
(二)完善宏觀調控的政策工具
五 關于經濟建設的思想
(一)重視經濟建設的思想
(二)在接管中積累經驗
(三)制定“四面八方”經濟政策
第四章 西柏坡時期的法治文化建設
一 西柏坡時期法治文化的價值取向
(一)西柏坡時期的法治彰顯平等、自由、民主、創新價值
(二)西柏坡時期的法治文化價值當屬西柏坡精神的應然內涵
二 西柏坡時期法治環境建設
……
第五章 西柏坡時期的黨建文化
第六章 西柏坡時期的婦女文化建設
第七章 西柏坡時期的中國紅色文藝
后記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研究 節選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研究》: (二)西柏坡時期文化與西柏坡時期文化建設的含義與特點 1.西柏坡時期文化與西柏坡時期文化建設的含義 西柏坡時期文化:是指從1947年3月到新中國成立前這段時間,為徹底消滅國民黨軍隊有生力量,實現由戰爭到和平,由農村到城市,由局部向全局、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建設過渡,奪取全國勝利,而進行思想、組織、制度、人才準備和軍事、經濟、政治準備過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精神、生存方式與狀態、信息與環境及其相互聯系的綜合,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心理文化等。 文化建設是指一個國家、民族、群體自覺認知自我,提煉自身價值追求,明確前進方向,并為實現所追求的價值目標,自覺創造物質財富、完善制度規范、塑造傳播文化精神,形成思想、價值追求共識和心理、行為習慣的過程。主要內容是進行物質文化環境、思想、精神、制度、行為、作風等建設。主要目的是明確價值追求、目標和奮斗方向,形成執著追求的內在動力、行為習慣,凝聚共識和力量,調控行為,培養人才,促進社會向前發展! ∥靼仄聲r期文化建設是指:在西柏坡時期,我黨為了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自覺建立、完善經濟、政治、法律等制度機制、塑造和傳播人民當家作主、平等、自由,法治等文化精神,進行物質環境、思想、精神、制度、行為、作風建設,形成與其價值追求相一致的思想、制度、共識、行為習慣和環境的過程! ∥靼仄聲r期我黨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如毛澤東在修改新華社稿件《五四運動二十八周年》時,曾加寫道:沒有五四運動所開始的新文化事業,革命戰爭和革命建設的勝利是不可能的……我們十分需要廣大有力的革命文化事業,為戰勝敵人、克服困難之共同目標而奮斗,為獨立、民主、和平的新民主主義中國而奮斗。強調發展文化事業的重要性,明確提出我們的文化追求的價值和奮斗目標。闡明文化建設的目的和作用。2.西柏坡時期文化建設特點**,西柏坡時期文化建設機制較為完整。任何有效的文化建設需要四個階段。**個階段為文化的提煉與構建階段,主要是理清價值觀,明確使命、愿景等文化核心要素與方向。文化的清晰度是文化能夠發揮效用的關鍵。要確定清晰的文化核心要素,首先是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提煉與優化;其次是使命目標的提煉與優化;其三是文化核心要素的整體分析與優化。這需要進行文化整理,使文化體系化、系統化,只有系統的力量才能推動文化發展。主要體現在文化精神理念體系的歸納與闡述,要與制度文化體系、行為文化體系的規劃與設計一致,相互印證,相互促進。西柏坡時期正是通過文化整理,提煉出了更加清晰的獨立自主、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追求。為了實現這些價值和目標,就要為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推翻其獨裁統治,建立獨立自主、自由平等、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自覺、無畏、不懈地奮斗。這正是我黨在西柏坡時期的價值追求、任務和使命。第二階段為建立文化的落實機制,即文化管理、傳播與落實機制。文化管理就是完善文化運作機制、職責和流程,形成文化管理體系方案。首先,文化建設要心誠意正,循序漸進。文化建設需要文化認知、自信,需要忠實于明確而科學的價值、目標。真誠才能執著,執著追求才能有效,不能急于求成,不搞形式主義。其次,制定制度化、措施化的實施方案,如明確職責,建立完善、環環相扣的制度保障。只有理性、制度化的運作和管理機制,文化建設才可能前后一致,引導行為持續且富有實效,否則可能會朝三暮四,變化無常,無法持續、有效引導行為。文化傳播需要整理和優化文化傳播信息及媒介,如根據實際情況,以會議、報紙、電臺等形式教育宣傳、典型引領等,把文化傳播的信息選擇、時機選擇、媒介選擇有機結合。*后是完善落實文化傳播方案。文化理念必須通過專業、明確的傳播、落實、考核、激勵等制度機制,讓這些理念融進成員的言行與生活中,才能真正落實并產生價值。強化文化情感化、習慣化,文化群體行為化、審美化。 ……
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研究 作者簡介
朱鳳榮,副教授,南開大學碩士,主要研究哲學、政治學。曾多次主持省市級課題研究,著重研究大學文化與精神,城市文化與精神、社區建設等,曾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報》《黨史博采》《人民論壇》《教育理論與實踐》《芒種》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如: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發表《論我國大學文化之精神重建》;在《黨史博采》2013第2期發表《石家莊精神內涵研究》;在《人民論壇》2015年4月15日發表《城市社區規范化管理現狀及優化》等。參與多本書的撰寫,F在石家莊學院任教。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