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卡爾·波普爾:理性與傳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47999
- 條形碼:9787568047999 ; 978-7-5680-4799-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卡爾·波普爾:理性與傳統 本書特色
“所有的知識都是人類的知識;
它們與我們的錯誤、我們的偏見、我們的夢想、我們的希望混雜在一起;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探索真理,盡管它遙不可及。”
卡爾·波普爾:理性與傳統 內容簡介
本書由波普爾的知識性傳記信息入手, 剖析波普爾的思想與想法以及波普爾哲學的接受度和對后世的影響, *后說明波普爾哲學的當代相關性。波普爾作為思想家的意義也許還比較容易澄清, 但對他在哲學上的貢獻則有非常多的爭議。雖然波普爾本人傾向于將自己看作哲學家, 但在專業哲學領域中他的聲譽是相當可疑的。許多人輕視他的工作, 也有人根本不承認他的哲學家資格。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復雜的。于是作者把很多大部頭的內容放進了一本小書里, 里面有關于波普爾知識傳記的章節, 以及他在認識論、政治和社會科學領域的領先思想, 他所接受的政治觀念, 以及這些與當代的相關性。
卡爾·波普爾:理性與傳統 目錄
早年生涯
教育學院
維特根斯坦和維也納學派
“戰斗書”
后期生活
波普爾的思想
波普爾的認識論
從科學到社會科學
從社會科學到政治學
開放社會
波普爾哲學的反響和影響
波普爾、伯克,以及推理的易謬性
激進的政治學、激進的哲學
波普爾與新右派的興起
關于意識形態的*終結論
波普爾哲學的當代關聯性
結論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英文原著
卡爾·波普爾:理性與傳統 節選
學術生涯
卡爾·波普爾是20世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的影響跨越諸多學科,著述涵蓋多個復雜的門類,如數學與科學哲學、音樂、歷史、心理學、政治學、邏輯學和認識論等。他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政治哲學家,盡管他針對柏拉圖、黑格爾等思想家所謂的極權主義傾向,為個人自由進行了著名的捍衛,長期以來為西方政治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將對歷史主義的批評作為一種理解方法,不僅包括對哲學、社會和政治的理解,也包括對音樂、科學和歷史本身的理解。對于在這些領域內如何進行辯論也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他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適當行為的觀點,仍然是20世紀對認識論和科學哲學作出的重要貢獻之一。他將這種方法應用于包括政治學在內的人類探究的各個方面,為理解政治和社會,以及哲學的適當目標,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具有啟發性的方法。
盡管如此,波普爾仍然是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個邊緣人物。當代政治理論家們很少提及他的觀點,甚至也很少鼓勵學生們研究他。
波普爾是具有爭議性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與《歷史決定論的貧困》(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兩本著作是他對社會和政治理論所作出的著名的貢獻,引起了許多哲學家的憤慨,也招來其他哲學家的嘲笑。他的書被批評為缺乏學術精神,因為他詆毀了西方文明史上一些受尊敬的思想家的名聲,他為簡單化的自由主義民主的資產階級霸權辯護,反對更激進的社會和政治觀點。波普爾的政治思想源自一種與當時的許多政治哲學都不相容的深厚的哲學理性主義,也發源于一種信仰,即相信我們需要社會和政治理論對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起到實際的幫助。這種理論與眾多分析性的政治哲學家中流行的理想理論化,以及許多后現代主義者和后結構主義者的抽象主義背道而行(如今仍然如此)。但是,他的思想也發源于深刻而清晰的道德意識。《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寫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正瀕于落入法西斯主義的魔爪,該書完全代表了對西方文明及其得以建立的價值觀的哲學性捍衛。它代表了對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價值觀的辯護,代表了對那些以民族團結、穩定或全民利益為名而否認這些價值觀的人發起的一場毀滅性的、直擊要害的攻擊。波普爾的語言往往是犀利的,他的論證無法以學術界的傳統標準來衡量,他的攻擊是有針對性的、破壞性的。他的開放社會承諾清晰有力、堅定不移,對于古往今來那些他認為給納粹、法西斯提供了哲學工具,為他們的罪惡辯護的人,他的仇恨是顯而易見的。那么,他的著作問世時引起如此爭議,這么多的當代哲學家面對他的著作不知如何回應,這也就并不奇怪了。他的政治藥方無法輕易地與任何政治意識形態相聯系,盡管政治領域內持各種觀點的思想家都試圖把他歸為自己一派。他的認識論觀點也將他置于了解社會和政治的眾多主流方法之外。波普爾對政治思想的貢獻是具有獨創性的、有爭議的、有缺陷的,卻是十分重要的。它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卻仍然被社會和政治理論家所忽視。在下面的章節里,我們將更加清楚地看到波普爾對政治、社會和哲學的論述,他所引發的爭議,以及他的主張對當代社會及其問題研究的持久的影響。
早年生涯
卡爾?波普爾的一生始于接近哈布斯堡王朝尾聲的維也納。當時,這座城市是一個龐大的多民族帝國的首都,民族主義正成為奧地利政治中一股日益顯著和重要的力量。在1867年至1879年間,奧地利自由主義完成了大批積極的社會和政治改革措施,包括經濟現代化和公共教育推廣,這將深刻地塑造波普爾后來出生時的社會和政治環境。然而,它也遺留下了一個將會籠罩波普爾世界的黑暗傳統。奧地利自由主義具有同化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特征:完全的公民權僅限于那些“展現了德國公民的堅實品格”的人。維也納當時是“歐洲同化比率高的城市”,“在歐洲城市中猶太人歸信基督教的比例高”,部分原因在于許多猶太人普遍感受到反猶太主義的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奧地利自由主義淪為德國民族主義,因為自由主義者試圖將日益支離破碎的中產階級在一個源自種族劃分的嶄新而本能的政治愿景下統一起來。這個愿景變得越來越強大,對像卡爾的父母西蒙和珍妮這樣的猶太人——特別是像他父親這樣的猶太移民(珍妮?波普爾出生在維也納)——的生活和利益則越來越不利。與眾多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其他猶太人家庭一樣,波普爾一家與猶太社區斷絕了關系,并在1900年轉為路德教派。但盡管如此,盡管他們也接受了德國文化的職業道德和價值觀,波普爾一家和大多數猶太人一樣,仍然從未真正被主流社會衷心接納。早期的自由主義觀點認為,一個人通過文化適應和努力工作,可以獲得“好公民”的品質。然而這種思想似乎已經被新近對種族劃分的訴求所取代。于是,猶太人閉關自守,生活、工作、社交、婚嫁,都在一個具有廣泛凝聚力和普遍排外的社區之內進行。
當時的維也納也是激進的進步運動的發祥地。波普爾一家與其中許多重要的成員在相同的圈子里活動。甚至在波普爾出生之前,激進的進步派就已經“背棄了主流自由主義的社會保守主義,為工人尋求出路。他們在開明的官僚主義的支持下選擇了一個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的聯盟,促進社會立法、經濟現代化和科學教育”。他們尋求新的左派議程,向奧地利自由主義挑戰。他們相信科學和“社會技術”能夠解決貧困和貧富之間資源分配不平等的問題。因此,他們認為,社會公正需要對這些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的科學理解。他們于1891年成立了維也納費邊社費邊社(Fabian Society)是英國的一個社會主義團體,成立于1884年,由一群中產階級知識分子所發起。奉行的思想被稱為費邊主義(Fabianism),又稱費邊社會主義(Fabian Socialism)。費邊社的傳統重在務實的社會建設,倡導建立互助互愛的社會,其實質在于把資本主義社會傳統的自由民主政治與社會主義相結合,從而推行和平憲政和市政社會主義的道路。主張通過漸進溫和的改良主義方式來走向社會主義,并強調通過教育的途徑讓權力回到知識精英的手中。譯者注。,1896年又成立了社會政治黨,并利用這些組織及其他論壇來倡導全面男性選舉和福利改革,反對天主教、反猶太主義。
因此,1902年7月28日卡爾?波普爾出生時,正是處在這樣一個在政治、社會、經濟和宗教方面各自分野的帝都,在這樣一個剛剛歸信基督教的家庭,他的父母為了獲取成功放棄了自己的宗教、接納主流文化,卻仍然被在很大程度上反猶的主流社會疑心猜忌。盡管如此,波普爾的父母仍然成功地爬上了維也納社會的上層。西蒙?波普爾(Simon Popper)是一位高薪的律師,他和妻子、兩個女兒及剛出生的兒子住在一套有20個房間的寬敞公寓里。這里足夠容納他們一家五口、他汗牛充棟的藏書、他的秘書和仆人,以及他所經營的各個慈善機構。在他的自傳中,波普爾形容他的父親“更像是一個學者,而不是律師”,父親對詩歌、歷史和哲學都很感興趣,他的藏書浩若煙海,書房里擺不下,只好擺放在公寓里的其他房間,多達14000冊書籍,包括柏拉圖、培根、笛卡兒、斯賓諾莎、尼采、洛克、康德和密爾的作品,以及“德國、法國、英國、俄國和北歐文學經典作家”的作品;還包括大量的歷史文獻、古典著作、當代哲學和文學以及近的維也納政治、社會改革和心理分析出版物;還有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著作。
波普爾的家人以及他父母所參與的進步運動的成員,對他多加鼓勵,令他很小就開始學習知識、學問和文化。他形容自己是一個“書呆子”,“相當死板”和“多愁善感”。從很小開始,卡爾就迷上了哲學問題,他對這些問題的探尋也得到了鼓勵。他寫道,在8歲時,無限性就令他窮思竭慮。在12或13歲時,他開始探究“達爾文留下的關于生命起源的問題,以及生命是否僅僅是一個化學過程等問題”。他聲稱在15歲時,偶然發現了一個后來預示他重要、成熟的哲學體系的觀點:“本質主義的問題”(problem of essentialism)。
波普爾形容他的學校生活“無聊透頂”。盡管他的老師盡了大的努力,他還是發現那些課程只不過是“好幾個小時的酷刑”和“浪費時間”。出生于重視批判、思考傳統智慧的家庭和社會環境,波普爾討厭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他尋求一種更具反思性和互動性的學習方式,這樣的方式允許學生培養出批評和鑒別的能力,而不是不加批判地接受老師教導的一切。在**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后的幾年,這個觀點得到了強化,因為他開始對自己當時所持的許多觀點提出了質疑。
戰爭爆發時他12歲。他清楚地記得那一天。家里的一位朋友亞瑟?阿恩特(Athur Arndt)是個社會主義者,經常帶他去參加一元論者協會的會議。這是一個進步社會主義者的協會,致力于“哲學、教育和法律的科學化改革”。卡爾在這里了解到了進步派的事業,參與討論政治改革。波普爾與那些一元論者們在一次遠足時,**次聽到了弗朗茲?費迪南德大公被暗殺的消息。一周后,在他的生日那天,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對奧匈帝國和波普爾都具有深厚的、不可逆轉的影響。戰前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分歧(存在于貧富、猶太人少數派和基督徒多數派、自由派和進步派之間)進一步惡化,并成為政治問題。其結果是,維也納社會變得更加四分五裂,反動加劇。戰爭開始變得白熱化,移民(其中許多是猶太人)涌入奧地利。反猶太主義興起,猶太難民被大眾視為寄生蟲。嚴重的糧食和燃料短缺加劇了社會的緊張局勢,終導致了罷工和示威。社會和經濟混亂,加上前線的巨大失利,共同造成了局面的動蕩。到1918年10月簽署停戰協議(標志著哈布斯堡王朝的結束),維也納社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當時的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政治化,卡爾?波普爾也不例外。幾乎就在波普爾反抗奧地利學校制度所代表的權wei的同時,他也對那些主導當時政治話語的思想發起了反抗。1918年,波普爾離開了學校(違背了父母的意愿),在維也納大學成為一名不在冊的學生。他也開始參與學生和青年政治活動,衷心支持以共產主義為手段來終結沖突、貧窮和普遍的社會動蕩。然而,他對共產主義的這種同情注定將是短暫的,在1919年一次由像他一樣的共產主義者組織的學生示威中熄滅了。在這次示威中,一些學生被警察槍殺。在《無盡的探索》(Unended Quest)中,他寫到他“被警察的暴行震驚,也被我自己震驚。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也負有部分責任——至少在道義上。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求深化階級斗爭以加速社會主義的來臨。其論點是,盡管革命可能會犧牲一些人,但是與整個社會主義革命相比,資本主義會犧牲更多的受害者”。槍殺事件發生在波普爾17歲生日前幾天,他聲稱到17歲時他就成了反馬克思主義者。“我意識到了其信念的教條化和它驚人的知識分子式的傲慢。”他寫道,“妄稱自己具有某種知識,稱這種知識使自己為了一個不加辨別而接受的教條,或者一個在當時的條件下可能終不可實現的夢想,而有義務以犧牲他人生命為代價,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這對于一個勤讀多思的知識分子來說尤其是一種壓抑,因為陷入這樣一個陷阱令人非常沮喪。”波普爾開始“厭惡”他的“一些馬克思主義者朋友和同學的知識分子式的自以為是,他們幾乎想當然地認為他們就是工人階級的未來領袖”。他說,他們“沒有特殊的知識才能,他們所能聲稱的理論只是基于對馬克思主義著作的某種熟悉——盡管甚至算不上是完整的認識,當然也不是批評性的認識”。
在這些話語中我們或許可以窺見他未來思想的影子。在《無盡的探索》中,波普爾贊揚了維也納的工人和他們的政治運動,同時否定了“他們的社會民主領袖的極端錯誤的歷史主義觀點”。他們的領袖能夠在他們心中激發出一種感覺,即他們要履行的使命的重要性不啻要把人類從貧窮、饑餓和壓迫中解放出來。這個運動以工人受教育為前提——提供個體“解放自己,從而解放全人類”所必需的知識資源。將教育建立起來,使之成為全民都可以獲得的東西(無論貧富),這一直是波普爾所持有的進步目標。他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主張國家提供全民教育。因此,自由和平等可以由國家制度來保證,使人民有能力將自己的生活(和政治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個觀點繼續存在于他后來的著作中,并形成了他對極權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以及他認為它們憑以建立的歷史主義學說的批判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通過知識解放自我,通過人類能動性——對貧窮、不公正和壓迫的憎恨——進行社會改革,波普爾認為,在他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同時,仍然保有以上這些觀點。
卡爾·波普爾:理性與傳統 作者簡介
菲爾·帕爾文(Phil Parvin)
當代政治哲學的專家。倫敦經濟學院博士,英國拉夫堡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學院高級講師。曾任劍橋大學利弗休姆政治和國際研究系職業研究員,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研究員;曾任教于倫敦瑪麗皇后學院和倫敦經濟學院,并兩次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拉夫堡大學公共生活研究小組主席。研究方向主要在自由、正義、民主、多元文化以及政治游說的理論和實踐等方面。主要著作有《卡爾?波普爾》(Continuum)、《政治哲學:一部完整的介紹》(霍德出版社)、《卡爾?波普爾:德性與傳統》(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
譯者簡介
莫昕
現居加拿大。北航英語專業學士,后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學習。愛好翻譯、文學、社科。曾獲第五屆《英語世界》翻譯大賽優秀獎。《英語世界》的合作譯者。譯有《無法翻譯的世界之詩》《歲月》《未知的宇宙》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