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譯林人文精選達.芬奇筆記/(意大利)萊奧納多.達.芬奇/譯林人文精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74444
- 條形碼:9787544774444 ; 978-7-5447-7444-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譯林人文精選達.芬奇筆記/(意大利)萊奧納多.達.芬奇/譯林人文精選 本書特色
本書記錄了達.芬奇在數百年前留下的筆記和圖稿,內容異常豐富,包括繪畫、天文地理、人體解剖、建筑工程、科學機械、武器飛機、寓言哲理等,興趣之廣泛和觀察之精確令人驚嘆。 達.芬奇集藝術家和科學家于一身,不僅明察秋毫地看清各種事物,并且善于體貼地思考它們為何如此,總是設法以巧思來解決問題。《達.芬奇筆記》深刻體現了這位藝術大師的慧眼和慧心,讀來十分可親。
譯林人文精選達.芬奇筆記/(意大利)萊奧納多.達.芬奇/譯林人文精選 內容簡介
達·芬奇的筆記手稿,內容包括對光影和繪畫藝術的探索、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觀察、天文地理現象、人體結構解剖、建筑工程研究、武器和機械構造、飛行器和潛水裝置設計,以及寓言笑話、人生感悟等,無所不談。筆記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6000頁,其中包括大量手繪的圖片,許多文字寫在稿紙邊緣,有的文字是用左手反向書寫而成,是人類文化目前的珍貴資料。
譯林人文精選達.芬奇筆記/(意大利)萊奧納多.達.芬奇/譯林人文精選 目錄
【目錄】
藝術篇
**章 眼睛與透視
第二章 光影
第三章 色彩
第四章 人物
第五章 景物
第六章 構圖
第七章 畫家如何學習
第八章 藝術的比較
第九章 建筑設計
科學篇
第十章 人體小宇宙
第十一章 天文
第十二章 地理
第十三章 水
第十四章 空氣
第十五章 力學
第十六章 飛行
第十七章 科學方法
哲理篇
第十八章 故事和寓言
第十九章 生活感悟
第二十章 書信雜記
附錄:達·芬奇生活經歷年表
譯林人文精選達.芬奇筆記/(意大利)萊奧納多.達.芬奇/譯林人文精選 節選
第七章 畫家如何學習 …… 學習方法 駁畫家不應在節日工作 繪畫是學習了解創造神奇萬物的主的方法——而這才是深愛如此偉大的造物主的方法,因為深摯的愛源于對所愛事物全面的理解,若對其沒有了解,你便愛得不深,或根本不愛。 你們愛主,若是為了期望從他那里得到好處,你們便好像搖尾歡迎的狗,撲向或許會給它一根骨頭的人。但如果狗能夠知道并理解此人的德行,它的愛將會加深多少! 利用不同時間學習 年輕學生應在冬夜研究夏日期間準備的素材,即集中在夏天繪制的所有人體素描,從中選擇*優美的肢體用于練習,并存于腦海。 次年夏天,則應選擇少時未穿過緊身上衣,因此身材發育良好,未失自然姿態的人,讓他做些美麗優雅的動作,即使其肢體肌肉的輪廓表現得并不明顯也沒有關系,你足以從該形體身上獲得優美的姿態,之后你可用冬日研究過的肢體素材修正其肢體。 我從切身經驗發現,黑暗中躺在床上,回想所研究的形體的輪廓,或其他經過細思認為值得注意的事物,大有益處。這的確是值得稱贊的方法,有助于將事物印在腦海。 人被稱為“萬獸之王”,我卻認為是“禽獸之王”。人是*兇惡的禽獸,因為人馴養動物,不過是為了讓動物獻出子孫,滿足口腹之欲,竭力將一切動物葬入肚腹…… 自然為滿足人類,不是已造出足夠的簡單食物[素食]了嗎?如果你們還不滿足,你們難道不可以像普拉蒂納及其他著寫飲食書籍的作家那樣,搭配出無窮的組合嗎? 飛行 螺旋狀盤旋而上的鳥總是左右傾側,使自己的回旋運動逆著風來去的方向,從而高高飛起。 鳥一翼扇動時間長于另一翼,便會盤旋飛行。 鳥在不扇動翅膀時如果不想快速猛墜,會在斜落一段后,一個回旋,開始盤旋上升。鶴群便是這樣,它們打破有序的飛行隊列后,聚攏成群,開始螺旋狀不斷回旋上升,等恢復初始隊形后,又像開始那樣慢慢斜落,隨后再度成群,盤旋上升。 鳥要向上飛時,會抬起雙肩,并在拍動雙翅時,將翼尖朝向自身,從而壓縮夾于翼尖和胸部間的空氣,這部分空氣的壓力便會將鳥托起。 當鳥拍動翅膀,打算向左側或右側偏轉時,所要偏轉一側的翅膀扇動得比較慢,在扇動較快的另一側翅膀的推動下,鳥便扭轉了方向。反之,則轉向另一側。 被移動的物體的沖擊會使空氣內部產生壓縮,沖擊速度越快,則壓縮得越厲害…… 空氣是一種能被壓縮的元素,物體以超過空氣流速的速度沖擊空氣時,被壓縮的空氣便在其余的空氣中形成云…… 鳥身處風中時,能雙翅不動而保持懸于空中,因為雙翅必須頂著風,而完成這一職責并不需要扇動翅膀。運動的空氣扛著不動的翅膀,將鳥托起;空氣靜止時,鳥則通過扇動翅膀托舉自身。 吹過山巔的風變得粗重迅猛,離山遠去的風則變得輕柔緩和,好像狹窄河道中的水流入了大海。 鳥從緩風進入疾風時,便會順疾風而行,直到為自身發現新的助力…… 鳥奮力逆風而行時,會側身飛行,并快速地大幅扇動翅膀;在如此快速而猛烈地扇動翅膀后,鳥常會有片刻低垂雙翅,并收攏雙足。鳥微微側身飛行時,若身下受到側風沖擊,便會被風吹翻,但在受側風沖擊,將要翻轉的時候,鳥攏起上方的翅膀,便會立即恢復至身體朝向地面的姿勢,而若鳥收攏下方的翅膀,便立刻會被風吹翻。 鳥在北風中向東飛,若左翅在風上,它就會被掀翻,除非在風起時它把左翅置于風下,以幾個這樣的動作向東北方突降,插入風下。 風就像楔子撬起重物那樣抬起鳥類。 許多鳥類上升或下降時,會同樣迅速地拍動翅膀,如喜鵲之類。 鴿子之類的鳥下降時翅膀拍動的速度則快于上升時。烏鴉之類的鳥下降時翅膀拍動的速度慢于上升時。 鳶一類只輕拍翅膀的鳥會尋找氣流。氣流高,它們便飛得高,氣流低,它們便飛得低。若空中無風,鳶在飛行中翅膀則撲動得頻繁些,從而飛入高空,獲得動力。隨后它緩緩下降,獲得的動力能讓它無需扇動雙翅,滑翔很長一段距離。降下去后,它便再度飛高,如此周而復始。在之 前疲勞地扇動雙翅后,無需撲動翅膀的滑降可作為在空中休息的方式。所有以拍打翅膀猛然高飛的鳥,在下降過程中便開始休息,它們在下降時都不扇動翅膀。 迎風懸停于空中的鳥自身具有意欲下降的力,而沖擊它的風中則具有另一種意欲將其抬升的力,若兩力相當,勢均力敵,鳥便既無法上升,也無法下降,因此懸停于空中所在的位置。 鳥類遷徙時逆風飛行并不是為了加快飛行速度,而是因為逆風飛行省力。逆風飛行時,鳥輕拍雙翅,從下方斜插入風中,將自身斜置于氣流上,斜下方吹來的風便像楔子一樣將鳥向上抬起。等獲得的動力逐漸耗盡,鳥便會再度降至氣流下方……它們隨即會重復上述的借風上行,直至回到先前的高度,如此周而復始。 鳥類極少順風飛行,這是因為順勢的風會將它們完全包裹,從后方吹散它們的羽毛,使裸露的肌體受寒。但順風飛行*大的問題在于,斜落后,除非倒飛,否則鳥無法飛入風中,并借風力抬升至先前的高度,而倒飛卻會耽誤旅程。 鳥類將翅膀的羽毛張得越開,則飛得越慢,這一現象所遵從的法則是:身體伸展得越寬,就變得越輕。 鳥逆風飛行時,若想前進,必須向下斜插入氣流下方……但倘若該鳥意欲高飛,則會飛入氣流上方。它會將在我們已闡述過的下降過程中所獲得的動力保留足夠的部分,憑借如此獲取的速度,鳥垂下尾翼和翅肘,抬起肩臼,便會飛入氣流上方。 尾翼的作用 自然的規定使一切大型鳥類均能停留于高空,好讓高空強勁而筆直的風推進它們飛行。因為,大型鳥類若在山間低飛,山間的風總是團團旋轉,始終充滿渦旋,鳥在山谷間壓縮的旋風中無法找到任何避風點,它們巨大的翅膀又無法引導它們,避免與峭壁、高巖和樹木相撞,大型鳥類豈不是往往要因此喪命?然而在高空中,即便風向偶爾偏轉,無論轉向何方,大型鳥類總有時間重新調整方向,安全并始終完全自由地調整自己的飛行……偉大成果的產生往往因為其初始的事物,我們可見尾舵一個幾乎難以察覺的微小運動便能頂著在兩邊緊壓船舷的水的重量,頂著包裹巨帆的疾風,轉動一艘裝載有極沉貨物的大船。因此,我們應該可以肯定,對于那些能夠雙翅不動,乘風滑翔的鳥來說,翅膀或尾翼的一個微小動作便能幫助它們或插入風下,或乘風而上,一個微小的動作便足以避免它們墜落。 在空中快速水平飛行的鳥向下及向后拍打翅膀,向下拍翅的幅度以防止墜落所需為限,向后拍翅的幅度則取決于它希望前行的速度。 鳥通過展開尾翼來控制速度。 只要改變飛行方向,鳥便會展開尾翼。 鳥展開并垂下尾翼,同時完全伸展雙翅,便能使快速運動減緩。鳥快落至地面,頭部低于尾部時,會垂下展得極開的尾翼,同時急促地扇動翅膀,從而使頭部抬升,高于尾部,并使速度減緩,讓鳥可以平穩著陸。 鳶翻身向下俯沖時,必須先盡量使尾翼與其打算去的地方反向偏轉,隨后迅速將尾翼折回至其希望轉入的方向。鳥飛行方向的改變與尾翼的轉動相對應—正如船尾舵的偏轉將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 鳥和昆蟲的飛行 鳥將身體伸展得越開,身體便越輕;反之,將身體攏得越緊,便越重。蝴蝶下降時便這樣調控體重。 蝴蝶一類的昆蟲用四翅飛行,后翅小于前翅,前翅部分地覆蓋后翅。 這一類的昆蟲都有直線飛起的能力,因為當它們向上飛時,會不斷拍打翅膀,其中前翅撲動的幅度遠大于后翅。促使它們向上飛的動力消失后,它們便會停止拍打翅膀,將翅膀收攏,較大的前翅和較小的后翅合并,以便在再度下降時,獲得新的推動力。 [附蜻蜓的草圖]蜻蜓用四翅飛行,前一對翅膀抬起時,后一對翅膀便降低。 但每一對翅膀必須足以承受全部體重。 一對翅膀抬起時,另一對翅膀便降低。 若要觀察四翅的飛行,便到護城的壕溝里去,你會發現黑色的蜻蜓。 從一種元素突入另一種元素的動物。 論述鳥類的專題可分為四篇:**篇研究鳥類振翅飛翔;第二篇研究鳥類借風力滑翔;第三篇總括研究鳥類、蝙蝠、昆蟲、魚等動物的飛行;*后探討運動的機理。 飛.機 鳥是一部遵循數學法則運作的機器。人類有能力造出機器,模仿鳥類的各種動作,雖然不包含同樣多的力量。人類所造機器唯一的缺陷在于維持平衡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說,人類所造的這種機器所欠缺的只是鳥類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必須用人的生命模仿。存于鳥類肢體內的生命力能靈敏地服從各肢體的需要,與機械肢體分離的人類的生命力相形之下無疑不如這般靈敏,尤其在保持平衡的運動中,那些運動微小得幾乎難以覺察。但我們發現鳥類有一套應對多種靈敏運動的方法,所以我們能夠從觀察的經驗中推導出,那些運動的*明顯之處能為人類的理解力所參透。那樣,人類便在很大程度上有了能力,避免以人類自身為生命和向導的機器墜毀。 物體與空氣間相互的阻力相等。看,沉重的老鷹用雙翅擊打空氣,在靠近火元素層的稀薄空氣中飛翔。我們還能看到,海上運動的氣流漲滿了風帆,推動滿載的沉重貨船。 根據這些例子及上述理由,人類只要妥善地裝上足夠巨大的翅膀,應該能夠學會克服空氣阻力,并在成功地降服它后扶搖而上。若擁有一頂寬和高均達十二意尺的布篷(布上孔隙全都封住),人便能從任何高處跳下而不受傷。 ……
譯林人文精選達.芬奇筆記/(意大利)萊奧納多.達.芬奇/譯林人文精選 作者簡介
萊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代表,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他廣泛地研究繪畫、雕塑、音樂、光學、數學、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建筑工程等多種學科,既是藝術巨匠,也是現代生理解剖學的先驅,構想出了初級機器人、機械車、飛行器,以及樂器、鬧鐘、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等許多發明設計。達·芬奇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記錄了這位曠世全才對世界的精確觀察和無數奇思妙想。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