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文化的張力:傳統解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82525
- 條形碼:9787508682525 ; 978-7-5086-8252-5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的張力:傳統解故 本書特色
《中國文化的張力》是劉夢溪先生五十余年研究精華之集結。傳統是從過去流淌到現今的精神河流,每個人都不自覺地站在其延長線上。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時期,也是需要反思文化、更新傳統,使其成為社會建構的有益養分的時期。作者從傳統文化如何進入現代生活、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的關系、中國文化的特質及其價值取向、傳統的流失與重建等角度延展開來,直面文明沖突,深挖現代生活中的文化張力與內核,為中國文化的復興提供了方向。
中國文化的張力:傳統解故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的張力:傳統解故》是《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國文化的命運》的同類圖書。《中國文化的張力》對中國文化進行了全新解讀。作者探討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認為傳統不是凝固的沉淀物,而是松散的相對穩定的結構。作者分析了文化延續的原因,觀察傳統文化如何進入現代生活,在傳統缺失的現代社會與每個人緊密相連、與時俱進,同時思考了中國文化如何與異域文化發生碰撞與融合,消解隔閡,殊途同歸,實現“大同”。
中國文化的張力:傳統解故 目錄
傳統的理念
中國文化的張力——傳統文化如何進入現代生活
傳統的誤讀
傳統與記憶
傳統的流失與重建
禮儀與文化傳統的重建
信仰與傳統
信仰與中國文化的特性
國學與傳統文化核論
第二篇
文化與傳統
中國文化的特質及其價值取向
文化學視野下的文化和中華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的現代意義
中國文化給出了人類麻煩解決之道
文化融合是人類未來的大趨勢
當代中國與傳統文化
賈寶玉為何替孔子背書
“和而不同”是中華文化的大智慧
第三篇
傳統解故(上)
如何評價儒家學說的歷史地位
孔子為何寄望“狂狷”
——《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韓文版序
莊子與現代和后現代
讀《漫述莊禪》致李澤厚
陽明學的性格
明清易代與士人之出處大節
士人的狂者精神在清代的斂退
白鹿洞書院訪學記
第四篇
傳統解故(下)
“以色取人”與古代的男寵
梁武帝的佞佛與大度
歷史上哪個朝代*開放
魏晉的人才閘門是如何打開的——從曹操的“
求才三令”說起
魏晉士風——從“
竹林”到“ 田園”到“ 禪林”
宮廷文化與時尚——“紫禁城論壇”上的發言
《紅樓夢》里怎樣過春節
《紅樓夢》與文化傳統
第五篇
傳統的反思與重建
重建對文化傳統的敬意與溫情
大學之道與“止于至善”
衣冠服飾與家庭倫理
古籍今譯不應大力提倡
不贊同公私學校施行跪拜禮
一國之內也應尊重文化差異
讀朱維錚的《走出中世紀》兩書
讀孫機著《中國古代物質文化》書后
第六篇
現代學術與傳統
現代學術背景下的大師與傳統——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演講現場全記錄
文化托命與中國現代學術傳統
現代學人的性情與信仰
現代學者晚年的寧靜
陳寅恪家族的“優美門風”
陳寅恪的學說為何有力量
錢鍾書的學問方式
社會變革中的文化制衡——對五四文化啟蒙的另一種反省
中國文化的張力:傳統解故 作者簡介
劉夢溪,文史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研究領域涉及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學思潮和近現代學術思想。主要著作有《傳統的誤讀》(1996)、《學術思想與人物》(2004)、《紅樓夢與百年中國》(2005)、《中國現代學術要略》(2008)、《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2012,韓文版,2015)、《陳寶箴和湖南新政》(2012)、《陳寅恪的學說》(2014)、《當代中國之傳統與現代的變奏》(新加坡青年書局,2014)、《馬一浮與國學》(2015)、《將無同:現代學術與文化展望》(2015)、《紅樓夢的兒女真情》(2016)、《學術與傳統》(上中下三卷,2017)、《七十述學》(2018)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