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我的看病記:中外醫療體制比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96607
- 條形碼:9787508696607 ; 978-7-5086-966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看病記:中外醫療體制比較 本書特色
看病難、看病貴,在歐美發達國家是否存在? 全民公費醫療的公平與效率如何權衡? “醫保定點”的約束是否只在中國存在? 國外的醫患關系如何? 國外的家庭醫生體制是如何運行的? …… 作者用親身經歷,揭開各國醫療的神秘面紗
我的看病記:中外醫療體制比較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作者在五個國家看病就醫的見聞和思考,講述了在他國看病和在中國看病的差異和各個國家的醫療特點。書中不僅生動有趣地展現了靠前外醫療行業百態,如形形色色的醫院、風格迥異的醫生、千姿百態的護士、錙銖必較的醫保公司…….更折射了深層次的醫療體制問題:不同醫療體制如何權衡公平和效率,如何影響醫生和病人的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就醫體驗和醫患關系;對中國來說,究竟應該如何推動醫療體制改革,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目標。
我的看病記:中外醫療體制比較 目錄
目錄
寫在前面的幾句話Ⅲ
自立門戶的醫生
眼花繚亂的醫生品種
各國醫生素描(上)
各國醫生素描(下)
未了的醫患“官司”
不屬“誤診”的悲劇
護士百態:說不完的故事
形形色色的醫院
兒童醫院的記憶
誰是老大?
藥品價格背后的蹊蹺
藥劑師“一夫把關”
遭歧視的牙和眼
有趣的“話療”
神奇的理療
旅途求醫記
親歷外國救護與急診
不靠譜的“秋后算賬”
病債與非抵押貸款
綴在書末:比較與思考
我的看病記:中外醫療體制比較 節選
寫在前面的幾句話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看病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尤其對于家里的老人更是如此。同齡朋友們聊天的核心話題十有八九離不開老人看病。我雖然生活在國外,但對國內看病難的情形毫不陌生,從看好醫院、名醫生的一號難求,不得不找票販子高價掛號,到醫院里的人頭攢動,住院部的人滿為患,還有一些無醫保病號的天價醫療費。我有時慶幸自己住在國外,看病時至少醫院里不擁擠。但是,平心而論,國外看病也有苦惱。*令人頭疼的是預約醫生動輒要等幾天、幾周都不稀奇。名醫不是掛號就能看上的,必須通過特定醫生的介紹,還要得到公費或私人醫保的許可。 于是就引出我的很多回憶,想起自己或周圍的人在國內外看病的故事。周游世界在今天已經不是夢想,無論是環游世界的游輪,還是乘飛機飛遍世界各地,只要有錢、有時間,做到這一點輕而易舉。然而,在世界上五個主要國家居住并經常性看病,卻是極少數人能做到的,我大概就是這極少數人之中的極少數。20世紀80年代后期之前,我住在中國,生于此,長于此。到英國讀書一住近七年。1990年中期回到北京,帶著當時不足周歲的孩子。幾年之后去了加拿大,又輾轉到西海岸。從2011年秋天開始,我們又長途遷徙,這次跑得又遠又不可思議,居然到了南半球的非洲大陸*南端——南非。在南非駐外的日子幾年后結束,我們又海運家當到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目前,這里是我們的家。這樣,我便有了滿世界看病的奇特經歷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感慨和思考,當然也免不了比較。這也是我這些年的經歷中與眾不同之處。留學和移民的人成千上萬,很多人的足跡與我幾乎別無二致。但是,因特殊原因而經常看醫生、跑醫院卻不是人人都會經歷的。 *直接促動我開始落筆(打鍵盤)的緣由是女兒在美國做的一次花費十幾萬美元的手術。但凡聽說這個故事的朋友除了驚奇,還有些許好奇:在別的國家看病與在自己國家看病有什么不同?我便決定把那些**手的故事盡可能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發表出來,給讀者們一些特殊見聞。 寫作過程中,我又聽說國內對醫療體制改革的討論很熱烈。這個話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2003—2006年我在國內工作時,就曾通過組織研究課題和參加研討會等途徑參與過當時的討論。這些年來,改革想必有很大推進,但醫療體制存在的核心結癥始終沒有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這些背景讓我的寫作動力加強。在回顧以往的很多看病經歷時,也不能不問:在英國、加拿大、南非、美國看病,與在國內看病有什么差異?各個國家又有什么特點?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是否應該參考國外流行的體制,還是獨自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健體系? 在故事開始之前,還有一點必須強調。我居住的各個國家和接觸的醫療保健實踐只反映這些國家的某個城市和區域。例如,在國內生活時,我主要的看病經歷是在北京。到英國后,蘇格蘭的格拉斯哥是我看病的唯一城市。在加拿大,我先后在中東部的多倫多和西部的溫哥華以南的小鎮(白石)居住,談及加拿大看病的經歷都局限在這些地方。在南非,我們住在首都比勒陀利亞,看病自然也在這個城市。在美國看病的城市較多,去過紐約、西海岸的圣地亞哥和目前居住的弗吉尼亞北部及首都華盛頓地區。在本書中,為簡化起見,我會用“國內”“英國”“加拿大”“南非”“美國”這樣的表述特指我接觸的每個國家的每個城市的醫生、醫院以及其他醫療服務機構,但并非企圖籠統地用一個國家的名稱代表某個局部的故事,更無意為一個國家的全部醫療保健體系下結論。我希望避免出現這樣的現象:很多評論文字其實講述的只是某個國家的某個地區發生的具體事件,卻動輒用“中國人如何如何”“美國人如何如何”為整個國家的、與本事件毫無關聯的人和事下結論。不管是褒是貶,都極其不恰當,嚴重誤導讀者。我在交談中也時常犯類似錯誤。所以在此要特別聲明,希望讀者不要對本書使用這些國家名稱的具體含義產生誤解。 本書主要采用的是交叉混合性的敘述方式,以一個國家發生的故事為主線,插入其他國家的類似經歷,除非故事只發生在一個特定國家,如《未了的醫患“官司”》和《不屬“誤診”的悲劇》兩個故事發生在英國,《有趣的“話療”》發生在加拿大。個別主題集中在一個國家,醫療保險公司在醫療保健領域的重要地位(《誰是老大?》)和醫療費用的處理(《病債與非抵押貸款》)以美國的實例為主。故事發生的時間不分先后,更多的是圍繞事件的主線將我在不同國家的同類經歷放在一起,這樣便于比較。例如,關于護士(《護士百態:說不完的故事》、醫生(《各國醫生素描》)的故事,醫院的故事(《形形色色的醫院》《兒童醫院的記憶》)等,同時寫了幾個國家的見聞。關于藥品報銷,看牙、配眼鏡的費用等,也綜合了不同國家的做法,希望這樣的手法能夠給讀者提供一種縱向與橫向結合的視角。 關于感謝的部分,別的作者會寫得較長,借這個機會真誠地表達自己對為此書問世而做出貢獻的朋友和編輯的辛勤勞動。但我對這部分一向吝嗇筆墨,并不是缺少需要我感謝的人。每部作品的誕生,都不是作者一個人的成果,必定包含很多其他人直接和間接的幫助和啟發,至少,朋友們是*早的讀者和評論員,沒有他們的鼓勵,寫書便是對牛彈琴了。但是,我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也認為我的朋友們亦是如此。因此,還是要重復每本書序言里都要重復的話,感謝大家的支持,在此恕不一一道名。讀了這本書,知道我需要感謝誰的朋友心里自然會領情。
我的看病記:中外醫療體制比較 作者簡介
劉衛,經濟學博士,先后就讀北京大學和英國格拉斯大學,曾在美國、加拿大、南非生活數年,現居美國。愛好寫作,近些年撰寫若干國外游記及生活體驗,出版有《人在非洲:我的游歷散記》《移民加拿大:如何找工作》等作品。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