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文化產業與管理(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447924
- 條形碼:9787302447924 ; 978-7-302-4479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產業與管理(第3版) 本書特色
《文化產業與管理(第3版)/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特色: 兼顧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特點,在闡述文化產業管理理論體系的同時,突出文化產業管理實務和實踐。 根據文化產業的特點,引入大量有時代感的新穎案例和時尚內容,符合文化產業的創意特征。 引用新數據,吸收新研究成果,并結合國內外文化產業的新發展現狀和問題進行論述。 學習和借鑒優秀教材的風格,緊扣教學特點組織內容,并提供教學課件方便教師使用。
文化產業與管理(第3版) 內容簡介
《文化產業與管理(第3版)/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圍繞文化產業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系統地介紹了文化產業管理的主要知識框架和體系。全書分為文化產業與管理總論和分論兩篇。總論包括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管理的路徑、原則和模式,文化產業的戰略管理,文化產業的投資管理,文化產業的品牌管理,文化產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文化產業的項目管理和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分論為分行業介紹,包括圖書出版業、新聞傳媒業、廣播影視業、動漫業、網絡業、表演藝術業、廣告業、景區游覽業、設計業及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管理,具體論述文化產業中主要行業部門的管理實務和方法策略。 《文化產業與管理(第3版)/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文化產業管理、工商管理、傳播學、新聞學、文學、藝術學等專業的教材使用,也可作為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實用的參考書。
文化產業與管理(第3版) 目錄
**章 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
引導案例 我們會遇到哪些“互聯網+”?
本章導讀
**節 文化產業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文化產業的產生和發展
第三節 發展文化產業的任務和意義
思考題
案例討論 文化惠民工程讓老百姓享受高質量文化生活
第二章 文化產業管理的路徑、原則和模式
引導案例 中宣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規范全國性出版推薦活動
本章導讀
**節 我國文化產業管理現狀
第二節 文化產業管理的國際借鑒
第三節 文化產業管理的路徑
第四節 文化產業管理的原則
第五節 文化產業管理的模式
思考題
案例討論 拍賣寒冬逆行如何深度挖掘管理運營模式
第三章 文化產業的戰略管理
引導案例 區域協作+跨界整合冷冰雪攪動熱經濟
本章導讀
**節 文化產業戰略
第二節 文化產業戰略走向
第三節 文化產業戰略的選擇與執行
思考題
案例討論 中國剪紙皇后:讓民俗文化走進資本市場
第四章 文化產業的投資管理
引導案例 社會資本“給力”文化產業
本章導讀
**節 文化產業投資的特點
第二節 文化產業資本投資和運營方式
第三節 文化產業投資的宏觀管理
思考題
案例討論 如何“嘗鮮”藝術品質押融資?
第五章 文化產業的品牌管理
引導案例 《功夫熊貓3》樹立IP授權及衍生品開發新模式
本章導讀
**節 文化產業需要樹立品牌理念
第二節 文化產業品牌的打造和傳播
第三節 文化產業品牌的維護
思考題
案例討論 《爸爸去哪兒》入選年度文化品牌
第六章 文化產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引導案例 設立網絡安全專項基金促進網絡安全人才培養
本章導讀
**節 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的特點
第二節 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的現狀和問題
第三節 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的培養模式
第四節 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
思考題
案例討論 雙創人才扶持:讓更多創意人才脫穎而出
第七章 文化產業的項目管理
引導案例 眾籌出版項目:做好細節才能成功
本章導讀
……
下篇 文化產業與管理分論
文化產業與管理(第3版) 節選
《文化產業與管理(第3版)/21世紀經濟管理類精品教材》: 一、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階段 我國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實行計劃經濟,把文化當作一項事業,由政府統包統攬,在當時特殊的國內外環境中,這對于迅速確立社會主義文化在全社會的領導地位及迅速普及教育、科學和文化知識發揮了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但是,長期強調文化的意識形態性,甚至把文藝產品當作直接的政治宣傳品,當作階級斗爭的工具,又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同時,計劃經濟體制中延續下來的文化事業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社會經濟環境,越來越不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建立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的任務被逐漸擺到議事日程上來。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階段(1978-1991年):文化產業的初步建立和探索階段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起來,同時在國外流行文化、通俗文化的影響下,國內的娛樂業開始恢復并日漸繁榮。 1980年,廣州出現了音樂茶座,娛樂業開始恢復。此后,錄像放映、歌舞演出等營利性質的娛樂活動逐漸增多。1984年,上海出現大陸首家咨詢公司。這是一家以知識、信息為特色,主營精神產品,并按市場化方式運作的公司。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的文化產業悄然起步。 在這個階段,中國的廣告業開始出現并迅速發展。人們很快認識了廣告對于產品營銷的宣傳推廣和中介作用,電臺、報紙、電視臺等各種媒體投放廣告的時間日漸增多,廣告的質量、水平也逐步提高。體育產業本身是無煙工業,而且其連帶產業多,如旅游、餐飲、場館建設等,同時發展體育產業又能增強人民的體質、振奮人民的精神,在和平條件下顯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所以成了許多國家競相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我國抓住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這一契機,大力發展體育產業。1990年,我國成功舉辦了第十一屆亞運會,通過這次活動的舉辦,中國開始了體育的產業化、市場化運作。例如,舉行亞運會捐款抽獎活動,實際上開了后來發行體育彩票的先河。但總的來說,我國文化產業在這一階段還處于探索的時期,在整個社會經濟生活中只占據一個局部的位置,總體上影響不大。 (二)第二階段(1992-2001年):文化產業開始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同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正式把文化產業列入第三產業,把文化部門由財政支出型部門定位為生產型部門,從而為文化產業的發展作了政策上、體制上的準備。這時,文化產業的發展進入建規立制、構建成形的階段。例如,1998年,國務院進行機構改革,參照國際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并著眼于我國文化產業的長遠之計,增設了文化產業司,以便更好地領導、推進我國的文化產業工作。2000年,中共中央在國民經濟“十五”發展規劃建議中,**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到了要發展相關文化產業。這表明,文化產業在政策層面、觀念層面上已經深入人心。 在這一階段,報紙首先展示出文化產業的威力。在人們業余生活豐富、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的情況下,報紙成了重要的文化消費對象。許多報紙相繼擴版,推出了文化、娛樂方面的各種專刊。許多報社創辦了自己的晨報、晚報,增設、擴大了周末版、周刊、副刊,以擴大發行量,吸引讀者,搶占、擴大市場份額。同時,許多報紙進行分眾化、小眾化、專業化經營,鎖定讀者對象,定位目標受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確立自己的立身之地。報紙發行量的擴大吸引了眾多的廣告商投放廣告,既繁榮了報業,又發展了廣告業。這一時期的電影業也在產業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進一步走向了國際市場。電影的融資體制發生了變化,一些影視公司、文化公司自覺走向市場,采取股份制等方法,吸取國營、民營資本投資電影,進行商業化運作。這一時期出現的賀歲片電影票房表現不俗,在國產電影的商業化、產業化方面取得了成功。電視劇的生產、制作也大有起色。許多電視劇采取了制播分離的新機制,進行市場化運作。電視臺購買市場前景看好的電視劇,以高收視率換取高額廣告收入,形成了電視產業的良性循環。這一時期旅游業也得到了良好發展,國家采取各種措施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其中五一、十一、春節三個長假更是為旅游業的發展增加了三個黃金亮點,極大地繁榮了國內旅游線路。同時,擴大服務內容,改善交通、餐飲、酒店等各種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改善軟、硬環境,切實吸引國內外客源,展示形象,振興經濟。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出現,這一時期出現了新的文化產業形式——網絡業。網絡作為虛擬社會,提供了新的交流手段。網絡經濟具有高知識、高技術的特點,是智力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的產業,也是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技術時代的主要經濟增長點,發展較為迅速。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