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自卑與超越-無刪節全譯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40513
- 條形碼:9787201140513 ; 978-7-201-14051-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卑與超越-無刪節全譯本 本書特色
“在我看來,阿德勒一年比一年顯得正確。隨著事實的積累,這些事實對他關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給以越來越強有力的支持。”——亞伯拉罕·馬斯洛(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阿德勒,自卑情結之父。他就是他自己,傳播福音的人。”——《紐約先驅論壇報》 “阿德勒的思想比一般人所承認的要大些,因為其他的理論家都曾受到他的著作的影響。”——舒爾茨(美國心理學教授) “阿德勒的心理學在心理學歷史上是一個沿著我們今天應該稱之為社會科學的方向發展的心理學體系。”——墨菲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自卑與超越-無刪節全譯本 內容簡介
《自卑與chaoyue》是現代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以“自卑情結”為線索,深刻詮釋了教育、愛情、婚姻、倫理等領域對人生的影響。阿德勒認為,人生而自卑,人類的文明亦是由自卑建立起來的。全書以大量的實例為論述基礎,探究人類的困境與解決之道。
自卑與超越-無刪節全譯本 目錄
生活對于我們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 /3
人生要面對的三大制約? /6
社會情感? /9
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14
生理缺陷? /17
溺愛? /19
忽視? /21
早期記憶的重要價值? /23
學會合作的重要性? /27
心靈與肉體
心靈與肉體的相互作用? /31
感情的作用? /35
身形、性格與心智? /48
目? 錄2
自卑感和優越感
自卑情結? /55
追求優越感? /63
設立有意義的目標? /68
早期的記憶
對記憶的理解? /77
早期記憶的六個案例? /81
早期記憶是行為的根源? /92
夢
過去對夢的解釋? /101
弗洛伊德學派對夢的研究? /103
個體心理學對夢的研究? /1063
夢的構成? /110
常見的夢? /115
家庭的影響
母親的作用? /127
父親的作用? /137
為人父母的技巧? /142
學校的影響
教育的變革? /157
教師的作用? /159
課堂里的合作與競爭? /164
先天素質與后天培養? /168
看清每個孩子的個性? /172
學校顧問會議的作用? /1794
青春期
對青春期的理解? /185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186
青春期的生理特征? /188
青春期的掙扎? /189
青春期的性意識萌芽? /195
正視青春期? /199
犯罪及其預防
罪犯的心理? /203
罪犯的類型? /213
合作的重要性? /221
對犯罪行為的矯治? /2315
職? 業
平衡生活的三條系帶? /241
職業的早期訓練? /243
影響職業選擇的其他因素? /246
對待職業的態度? /250
人及其同伴
人類需要團結? /255
宗教信仰? /256
政治和社會活動? /258
利己主義? /260
心理障礙? /261
過失犯罪? /266
社會興趣和社會平等? /2676
愛情與婚姻
愛情、合作與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271
夫妻是平等的伙伴關系? /275
兒童的戀愛意識? /278
不適合結婚的人? /283
婚姻觀與人生觀? /289
自卑與超越-無刪節全譯本 節選
人類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人類對事物的感知通常不會抽象進行,而是以自身的視角來考察,zui初“經驗”的產生也是這樣。比如,“木頭”指的是“與人類自身有關系的木頭”,而“石頭”也是“作為人類生活元素之一的石頭”。
不幸的是,總有人試圖繞開事物的意義去思考周圍的環境,其結果就是喪失了與周圍人的溝通,使自己孤立了起來,而這于人于己都沒有好處。總之,人無法脫離生活的現實意義而存在,將自己與現實隔絕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所感受到的現實,其實并不是現實本身,而是我們人類賦予現實的意義,也就是我們對現實的理解。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每個人感受到的意義總是有缺陷的,當然也不可能永遠正確。
事實上,這個到處充滿意義的世界,一個重要大特征就是包含著各種謬誤與荒誕。
如果我們問一個人:“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他往往給不出答案。人們通常都不愿自尋煩惱,去探求問題的本源。然而,我們無法否認,自從有人類以來,就有這個問題了。
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也還時常會被提起,無論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困惑:“我們活著是為了什么?人生有什么意義呢?”當然,客觀來講,人們一般在遭受了挫折后,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而如果一個人的人生之路十分順遂,沒有遭遇任何的困難或挫折,他通常不會出現這樣的念頭。不過,這種問題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必須正視它們。
我們發現,對人生意義的解讀好像影響著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拋開言論不談,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對“人生意義”的各種詮釋。這種意義通過他的姿勢、態度、動作、表情、愛好、志向、習慣及性格特征等,很好地表現了出來。
換句話說,人們先對世界及自己進行總結,然后將其通過行為舉止展示出來。我們仿佛聽到了這樣的宣告:“我是這樣的,世界也是這樣的。”這便是一個人對自己以及人生意義的好注解。如前面所說,我們對人生意義的解釋不一定全都正確,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認為的正確的理解。反過來講,由于“絕對正確的真理”是什么無人知曉,所以不管是哪一種解讀,只要是相對有效的,就不能判定它是“絕對錯誤”的。
事實上,人生意義的全部內容都包含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然而,人生的意義還是存在高下之分的:有些特別美妙,有些很糟糕;有些錯誤甚少,有些卻錯誤百出。我們會發現,那些較好的解讀總是大同小異、不約而同的,而那些令人失望的解讀則往往難掩其偽。
因此,通過對經驗進行歸納總結,我們就能找到一個普遍的標準和意義,這對揭開有關人類問題的現實之謎是很有幫助的。不過,我們必須要牢記一點,這個真理的標準是以人類為目標而言的,是一種相對的真理。至于絕對的真理,則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和人類無關—因為我們根本不可能掌握它,所以它對我們而言是沒有現實意義的。
自卑與超越-無刪節全譯本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的20世紀三大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首任主席。弗洛伊德的學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譯者簡介:
呂正,心理學碩士,留學美國,致力于現代心理學理論研究與實踐多年,完成了多部外國心理學專著的翻譯與校對工作,深受業內人士好評。他的翻譯作品語言簡潔流暢、文風成熟穩健,全書不但文意翻譯準確到位,同時行文通俗易懂,使得心理學理論得到很好的傳播。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