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書如我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95136
- 條形碼:9787506095136 ; 978-7-5060-951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書如我友 內容簡介
低著眉,垂著手,怯怯的,匆匆的,和羞而來,御風而去。這是何玥給我的*初的印象。然而,漫隨時間的浸潤,作為一個師者,我對何玥的認識和了解漸漸清晰、明朗起來:綿柔里透著執著,隨性中滿富才情。一泓清可,冷暖自知;一片逸云,霞色自倚。她是我從教以來少見的一名個性獨立,不循俗禮而極有思想的學生,其才情其文思常常讓人嘆賞,讓人稱羨!古人云:“言者,心聲也;書者,心畫也。”又云:“文如其人。”何玥的文章,大抵是性情使然。讀其文,便能知其心,明其意。 《書如我友》中,她詩心自品,史言為鑒,思慮尤多。她說她與書結下了“蘭契之交”,于書中得益甚豐。對此,我深信不疑。讀書伴隨著她生活和學習的全部。她在《“癡”是我的名片》中稱自己是一個“書癡”,不無動情地說,“吃飯時看,走路時看,連坐車時也在看,真正做到了‘曲不離口,卷不離手’”。也許正因為“癡”,她的文筆才如此燥然生色吧。 讀書讓何玥嘗到了甜頭,從《兒童畫報》《兒童文學》到《讀者》《格言》“世界名著系列叢書”……她讀小說,讀散文,讀議論文,讀一切她認為可讀的書。正如她在《我嘗到讀書的甜頭》中所言,她讀書達到了“求書若渴的地步”。博觀而約取,讀書使她的思想變得深刻起來,文筆變得豐潤起來。 年少時候誰沒有夢想?何玥在諸多文字中就表達了自己對夢想的執著追求。此類文章也許是因為作者真情所至,情發由衷,寫得尤為暢意。她在《追夢》中,以第二人稱方式深情回憶了曾經想當一個詩人的夢想。她說,“即使是*幼稚的詩句,那些所謂出入頭地的追求在她面前都成了‘豬欄一般的人生理想’”。她還狂熱地愛上了畫畫,愛上了動漫。在《“癡”是我的名片》中她是一個“漫畫癡”;在《我和照相》中她理解了照相與美術的真義。然而,夢想總是與現實充滿矛盾。這種郁結不時在她的文字中泛起,又摩搓成一條串起諸多文字的感傷的脈線。 隨著年歲的增長和閱讀的豐厚,何玥的筆觸日漸凝重、深沉。這體現在她的文字中所透出的責任意識和人文情懷。一次倡導環保的活動,讓她心旌搖蕩、意興盎然地寫下《地球,地球!》。全文以時間為序,以看似枯燥的時間變化,真切生動地刻畫了自己當時不相信而又切望、疑惑而又擔心的心理狀態。作者不避瑣細的描寫,環環相扣,蓄勢鋪陳,引人入勝。當所有燈盞熄滅,“我激動地大喊”“視線已經模糊”。其情懷熾熱灼人,其真誠可感可鑒。《我是“衛生委員”》一文,雖然取材于常見的學校生活,卻寫出了別樣的意蘊。“我”做了小小的學生干部,而且是臨時性的,但因為自己的疏忽而使集體蒙羞,這便觸發了作者深刻的反思:“因為愛,所以要承擔責任。從‘掃一室’到‘掃天下’,從承擔‘班’的責任,到承擔‘國’的責任。”至此,她已然明白了什么是責任。
書如我友 目錄
——一泓清可,靜遠流深
書如我友
致希望武漢變得更美好的武漢的建設者們
復興中華從我做起
我從腳下出發
新書
談教育
播種希望,讓人生更精彩
為了自己的夢想
改變一點點
愛,還要會愛
陽光的力量
寧靜
追夢
慢慢來
觀而知之
因為年青
在夢想中前行
遠方
出彩
我所理解的家規
比
把握遠方
缺陷
我是這樣長大的
原來我沒懂
在選擇面前
靜下心來
向前走
簡單地愛你
——讀《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我嘗到了讀書的甜頭
母愛在心頭
地球,地球!
——記一次活動
我和照相
書如我友 節選
《書如我友》: 教育是潤澤的甘霖,教育是化雨的春風;教育是一縷璀璨的星光,指引船只乘風破浪,教育是一聲悅耳的鳥鳴,喚醒心中整個春天。 *重要的是,教育使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陶行知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管仲有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愛因斯坦則這樣想:“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教育使人獨立,使人善思,使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教育,應育人以美。近代史上的偉人,北大校長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替宗教”,他認為美的教育能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的思想更加高尚和純潔,并將這種思想活用于北大,使北大校園形成了自由平等、互相關愛的良好風氣;反觀當今社會,臺灣有龍應臺曾抨擊學校“發長不能過耳,不能穿V字領毛衣”的制度。“為什么我們的學生的頭發非得像個倒扣過來的西瓜皮不可”?大陸有熊培云曾慨嘆南京一所中學要給學生定做“韓版”校服,卻遭家長強烈抗議。我們的社會在壓抑孩子們發乎心底的對美的訴求,可見當今社會,中國人缺乏創造力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美的教育,美的教育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激發,我們需要美的教育。教育,應當育人以美。 教育,應育人以德。“孟母三遷”是為孟子能擁有靜心的品德和堅定的志向;華盛頓的父親贊揚承認砍了櫻桃樹的孩子,是為華盛頓能擁有敢作敢當、誠信做人的品格;傅雷夫婦嘔心瀝血寫成186封家書,是為教導傅聰作為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些事例中懵懂的孩子們,后來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們接受了高尚品德的教育。德行是促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品德來源于青少年時期的教育,可見教育,應當育人以德。 ……
書如我友 作者簡介
何玥,女,在校高中生,現就讀華中師范大學第1附屬中學人文實驗班。寫作愛好者、音樂愛好者。閱讀廣泛,對世界文學名著、中外歷史、哲學、教育方面的書籍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善于在閱讀中思考,寫作創作靈感都來自平常的積累。9歲開始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文章。曾獲2012年武漢市第八屆青少年主題讀書教育活動競賽初中組一等獎。2012-2014年在武漢國際中小學生楚才杯作文競賽中連續獲獎三屆。2013年獲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金雞百花杯”學生影評大賽二等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