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揚子學刊(第1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110264
- 條形碼:9787553110264 ; 978-7-5531-102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揚子學刊(第1輯) 內容簡介
《揚子學刊》為四川省揚雄研究會會刊,由四川省揚雄研究會主編,主要刊載四川省揚雄研究會會員及海內外學者有關揚雄生平仕履、著述、思想、文學藝術、語言學、歷史學以及接受與傳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揚子學刊(第1輯) 目錄
在四川省揚雄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致辭陳華(3)
在四川省揚雄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唐永進(5)
在四川省揚雄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母濤(7)
在四川省揚雄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致辭楊東升(9)
在四川省揚雄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發言費凌(11)
中華孔子學會賀信(13)
四川省歷史學會賀信(14)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賀信(15)
四川省李白研究會賀信(16)
四川省杜甫學會賀信(17)
四川省郭沫若研究會賀信(18)
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賀信(19)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賀信(20)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賀信(21)
西南民族大學國學研究中心賀信(22)
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賀信(23)
阿壩師范學院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所賀信(24)
揚子著述研究
論揚雄《太玄·瑩》中福、禍、樂思 劉韶軍(29)
揚雄《方言》的詞匯分類編排和成書考察 俞理明(42)
揚雄《方言》方言詞考證 楊小平(50)
論《蜀王本紀》對古蜀歷史研究的意義 李殿元(56)
試論揚雄《酒箴》或《酒賦》一文的文體歸屬 沈如泉(67)
揚子思想研究
“西道孔子”揚雄的大一統觀與儒風在巴蜀的流布 譚繼和(75)
道德仁義禮:揚雄虛實結合的“五德”觀溯源 舒大剛(84)
揚雄的文學批評觀與發展意識 張思齊(95)
再論揚雄的哲學思想 金生楊(121)
揚雄德政思想述論 官性根(134)
推尊孟子以明圣道——揚雄的孟子學及其意義 吳龍燦(142)
揚雄的“沉郁頓挫” 方新蓉(154)
揚子褒貶研究
宋代“尊揚”思潮的興起與衰歇 劉成國(167)
試論揚雄在宋代歷史地位的變遷 劉保貞(192)
蘇氏父子論揚雄評議 楊勝寬(205)
揚雄與蘇軾:中國文化兩大節點的對話 鄧經武(221)
理性對待蘇軾不好揚雄 彭林泉(230)
揚子生平研究
亦論“揚雄至京、待詔、奏賦、除郎的年代問題”——解讀《漢書·揚雄傳·贊》的新思路 紀國泰(251)
揚雄樂山遺跡調查及初考 唐長壽(265)
“揚雄文化”研究
對千秋孤圣揚雄的傳神寫照——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發覆 范子燁(273)
揚雄與蜀文化潘殊閑(307)
儒家文化的創新發展與當代四川的文化建設——揚雄論之一 謝應光(321)
劉知幾眼中的揚雄 粟品孝(325)
揚雄對《文心雕龍》成書的影響 王萬洪(332)
附錄
近40年揚雄研究文獻目錄整理王學東 胡徑瑋(358)
稿約(373)
揚子學刊(第1輯) 節選
《揚子學刊(**輯)》: 二、福禍思想與揚雄的身世、個性。 以上分析了《太玄·瑩》中關于福與禍、福與樂等思想的內在含義,以下則要分析揚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想。為此需要分析揚雄的身世及其個性,從中找出他之所以能夠產生此類思想的根源所在。 揚雄寫作《太玄》,有其必然的原因,且有特定的思想主旨,為此需要了解他的家世傳統、人生經歷、個人性格、人生態度。 揚雄的祖先為周代的貴族,在黃河、汾河之間食有采邑,到周王朝衰弱時,也號稱“揚侯”。戰國時,受到晉國六卿的逼迫,其家逃避到楚國的巫山地區。楚漢相爭時,又為了躲避戰亂而再次移居,這次是溯江而上,移居到巴郡的江州。漢武帝元鼎年間,其家又為了躲避仇人而再次溯江而上,移居到蜀郡的郫縣。由此可見,揚雄家族對于戰亂、險難、仇禍,一向采取避讓態度,幾百年來,這就成了其家族獨特的思想傳統:不與人爭,主動避讓。這與《太玄》所說“故君子內正而外馴,每以下人,是以動得福而亡禍也”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這種避禍全身以為福的思想,正是《太玄》的思想主題之一。 從揚雄的個人性格看,亦與其家族傳統和《太玄》的思想相符合。《漢書·揚雄傳》稱他: 為人簡易佚蕩,口吃不能劇談,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靜無為,少嗜欲,不汲 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修廉隅以僥名當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 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可見揚雄性格的特征是孤寂內向,淡泊名利,好學深思。這種性格決定了揚雄必然會走通過深思而著《太玄》以自守的道路,決定了《太玄》必然以君子修德自善、避禍全身為主旨。 揚雄的人生態度,由其家世傳統和個人性格決定。揚雄的人生態度,在對待屈原沉江的問題上表現出來。《揚雄傳》云: 又怪屈原文過相如,至不容,作《離騷》,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讀之未嘗不 流涕也。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 這是表示不贊成屈原投江自殺,提出得時則行、不得時則縮的人生方針。這與其晚年所撰《解嘲》《解難》《太玄》的思想完全一致,表明揚雄一生皆以此種態度步履人生。 揚雄的《反離騷》一文,反復說明了他對屈原自殺的看法,如: “靈修既信椒、蘭之唼佞兮,吾累忽焉而不早睹?”批評屈原不能識微知機,洞悉時勢之變,以致遇變遭禍而無思想準備。 “知眾嫭之嫉妒兮,何必飆累之蛾眉?”批評屈原不能適時藏善弢光以保護自己。 “夫圣哲之不遭兮,固時命之所有,雖增欷以于邑兮,吾恐靈修之不累改。”指出圣哲不遭乃固有現象,對此抱有仇怨心理,亦不可使昏君悟改,從而使圣哲的命運有所改變。 “昔仲尼之去魯兮,斐斐遲遲而周邁,終回復于舊都兮,何必湘淵與濤瀨?”說明時勢可以變化,遇禍險時應堅韌挺住,豈可以一時之難憂而自盡?所以揚雄認為屈原自殺是“棄由、聃之所珍兮,跖彭咸之所遺”,誠不足取。 揚雄從屈原的遭遇及命運,聯系到歷史上更多圣哲的遭遇與命運,做出了與屈原不同的判斷與選擇,表明揚雄與屈原思想傾向的不同。揚雄在其青年時期的作品《反離騷》中表現出來的人生態度和思想,在經過更長的人生經歷之后,到晚年終于表述于《太玄》中。《反離騷》中的語句及思想,在《太玄》中盡可找到更詳盡明白的表述,由此可知揚雄一生思想的軌跡。 揚雄之所以做出與屈原不同的判斷與選擇,一是因為其家世傳統與環境及個人性格,一是因為他對舊有文化的學習以道家為主。揚雄出身平民,有退避全身的傳統,性格淡泊。屈原則出身貴族,一直受到重用,屬于事功型性格,一旦受挫遭禍,則承受不起。揚雄所接受的文化是廣博的,據《漢書·揚雄傳》記載,他“博覽無所不見”“非圣哲之書不好”,這種思想文化的博覽,自可拓寬人的胸懷。揚雄又曾到成都師從嚴遵(即莊遵)學習。嚴遵的人生態度與治學傾向,深深影響了揚雄。據《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記載,嚴遵修身自保,不出仕做官,以卜筮為業,每日得錢足以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又依老、莊之旨著書十余萬言。可知嚴遵乃道家學者,揚雄從之學習,必亦深受道家思想影響。 ……
揚子學刊(第1輯) 作者簡介
四川省揚雄研究會是在“揚雄故里”成都郫都區成立。作為工作性學術研究團體,為切實推動揚雄文化研究,該研究會主要致力于研究揚雄文化、探源天府文化、尋根古蜀文明。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