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阿德勒談人性:識人方能識己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0964
- 條形碼:9787100160964 ; 978-7-100-16096-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阿德勒談人性:識人方能識己 內容簡介
《阿德勒談人性》旨在使普通大眾了解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與此同時,也對這些原理在日常關系處理過程中的實際應用進行了闡述。這里所說的日常關系不僅包括人與世界的關系、人與同伴的關系,還包括人的生活模式。阿德勒專著的《阿德勒談人性》就是在這一系列講演的基礎上寫成的。本書的目的在于:首先,指出個體的錯誤行為在如何影響社會和公共生活的和諧;其次,教會個體認識自己的錯誤;很后,指導個體如何融入社會生活。商業或科學方面的錯誤固然代價高昂、令人惋惜,但生活模式上的錯誤往往會危及生活本身。本書的任務正是要幫助人們更透徹地理解人性。
阿德勒談人性:識人方能識己 目錄
推薦序(一):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曾文志
推薦序(二):還沒學好的功課成了缺陷/洪仲清
推薦序(三):從了解人性到認識自己/吳毓瑩
英譯者序:阿德勒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也了解別人
作者序:看見自己的錯誤
緒論:從生命體驗心靈的震蕩
上篇 我們的人格是如何發展的
**談:什么是心靈
自由令生命不凡/自卑感不一定讓人痛苦/目標使我們成長
第二談:我們與他人的關系
絕對的真理/為什么我們不能獨自生活?/接受不完
美/社會意識(社會情懷)
第三談:每個人都必須知道自己與他人是一體的
塑造人格的嬰幼期/過多的愛或缺乏愛都是傷害/我
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
第四談:我們居住的世界
感官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我們眼中的世界/幻想是一
種心靈的創造力/夢的概說/同理心與認同感/催眠與暗
示的背后意義
第五談:探索內心
在自卑感中成長的生命/自卑感的補償/連接童年經
驗與主要要求
第六談:潛意識里的你是什么模樣
游戲之于孩童/專注與分心/健忘的原因/從行為模
式看進潛意識/夢境所傳遞的訊息/心智能力
第七談:男人與女人之間
兩性的分工/男性握有主導權?/壓抑女性的地位是
為了掩飾男性的不安感/完美女性不過是男人的精心杰作
兩性的拉鋸戰/別扮演不適合自己的角色
第八談:從家中排行認識自己
老幺/老大/老二/獨生子女
下篇 性格分析
第九談:性格概論
性格是為了順應生存環境的外顯行為/社會意識對于
人格成長很重要/人格發展的方向/改變人們行為的利器
內分泌會影響性情嗎?/性格的形成
第十談:激進型人格
虛榮心與企圖心/忌妒/妒羨/貪心/恨意
第十一談:非激進型人格
離群索居/焦慮/怯懦/野性是缺乏社會化的表現
第十二談:其他人格特質
開朗/欠缺思考能力/幼稚學童心態/賣弄學問/順
從/霸道/情緒與性情/命運迫害/宗教狂熱
第十三談:情感與情緒
分離性的情感/連接性的情感
結論: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附錄:教育對心靈所造成的影響
展開全部
阿德勒談人性:識人方能識己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并稱心理學界“三巨頭”,代表作有《自卑與超越》《生活的科學》《神經病的形成》《自卑感》等。
譯者簡介:林曉芳,臺灣中興大學外文所碩士,曾任職出版社與雜志編輯,譯有《最重要的事》《然后,我們就Bye了》等,合譯有《未來一百年大預測》等書。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