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企業知識合作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97402
- 條形碼:9787514197402 ; 978-7-5141-974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知識合作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企業知識合作機制研究》從知識合作的角度來研究企業合作的創新問題。應用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和信息系統等多學科理論和方法,對企業知識合作機制進行了較為系統地研究。知識合作的機制是在知識合作的過程中實現的,因此,該書的結構安排圍繞企業“如何進行知識合作”來展開,用知識合作的機制把內容貫穿起來,并隨著內容的展開,逐步深入刻畫知識合作這一核心概念。
企業知識合作機制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2 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框架圖
1.3 創新點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企業合作的動機述評
2.2 企業間合作學習知識的理論述評
2.3 組合戰略與合作利益分配研究述評
第3章 企業知識合作的理論
3.1 企業知識合作研究的基礎
3.2 企業是知識合作的主體
3.3 企業知識合作的理論研究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企業知識合作的動力機制
4.1 知識合作的外生動力
4.2 知識合作的內生動力
4.3 企業知識合作的動力機制模型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企業知識合作的運行機制
5.1 知識集聚運行研究
5.2 知識供應鏈的運行研究
5.3 知識嫁接的運行機制研究
5.4 知識網絡的運行機制研究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企業知識合作的調控機制
6.1 企業知識合作創新的穩定性分析
6.2 企業知識合作的正反饋
6.3 企業知識合作的調控
6.4 知識合作中的發展與倫理問題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企業知識合作的組織
7.1 影響企業知識合作組織的因素分析
7.2 關于企業合作的組織形式選擇
7.3 企業知識創新的伙伴選擇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知識合作方式對知識合作剩余的貢獻
8.1 知識合作對企業產品價值的貢獻
8.2 知識對企業能力貢獻的測度模型
8.3 知識合作構建企業競爭優勢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總結與展望
9.1 本書結論
9.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企業知識合作機制研究 節選
《企業知識合作機制研究》: (2)企業知識創新的類型。 **,從創新知識類型對知識創新的分類。技術知識創新。技術知識可以細分為產品知識和工藝知識,是直接服務于企業生產過程的知識。產品知識創新指推向市場的新產品的知識創新;工藝知識創新是對產品的加工過程、工藝線路、設備等進行的創新。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欠缺的多是工藝知識,工藝創新涉及加工所用的設備、加工過程、工藝線路,這些都需要漫長的積累,在工藝創新領域遵循著“馬太效應”,工藝技術的原始擁有者在生產過程和科技進步的催化下不斷地進化,而使用者永遠喪失了在原有進化范式下的先機,除非原有范式被新生的工藝徹底地取代。比如,按照原有發展的范式,電子管技術、相機膠片等這些的發展優勢總是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晶體管和集成電路電子技術的出現徹底消滅了原有發展體系下的大鱷,新貴崛起。以汽車發動機的發展歷史為例,可以說汽車發動機的技術進步史就是德國協同其他歐洲工業強國在汽車發動技術上的貢獻史。在原有構造的邏輯下,汽車發動機的重大技術創新將不可能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因為他們不具備在該模式下的知識積累,但是在新的構造邏輯下,一切皆有可能。因此,我國的2025計劃,致力于新領域的研發合作和現有產品關鍵環節的技術攻破,如計算機制造中的芯片技術。 管理知識創新。管理知識是對企業進行全面地協調和管理的知識。管理知識創新旨在創造一種更有效的企業資源整合模式。主要包括組織機構的創新。組織機構是企業管理與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支撐體系。建立一個使企業有效運轉的組織機構是企業進行知識創新的保障;提出新的管理模式,即企業的總體資源如何更加有效地配置;提出制度創新來規范企業行為;提出新的經營思路并加以有效的實施等。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管理知識的創新。比如,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給原有的國有企業注入了市場經濟的活力、從計劃經濟到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降低國有制企業的比例、大力發展非國有制企業、鼓勵創業,等等,這些管理制度的變化都給企業帶來了活力,企業圍繞這一制度展開一系列的管理創新,使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管理知識也成為一些國家研究和學習的教科書。 市場知識創新。是指為了開拓市場而進行的知識創新。市場知識不是簡單地指與產品銷售有關的知識,而是幫助企業通過對市場的了解來更好地生產經營。比如,尋找新的用戶、發現產品新用途、進行市場細分等。強調市場的創造,而不是市場的分享。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促使顧客參與集體創新更加廣泛和深入,顧客的需求可能被反饋到各個生產環節中,從而進一步促進企業創新。市場知識成為企業越來越關注的知識。營銷學的鼻祖菲利普·考斯勒認為:“推銷只不過是營銷冰山上的頂點,營銷*重要的內容是把認識消費者的各種需求、開發適合的產品,以及定價、分銷和促銷等工作做得很好,這些產品就會很容易地銷售出去。”市場知識能夠幫助企業進行市場定位,預測市場規模,發現利基市場,得到消費者的偏好和購買習慣等與產品生產銷售有關的信息。這些信息經由研發部門的提煉,形成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設計方案。產品知識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貢獻始于產品生產之前,并一直延續到產品售出以后,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一個企業如果要生存、發展和盈利,就必須有產品知識,并且能夠根據產品知識來設計生產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第二,從創新取得的成就對知識創新的分類。從創新成果的貢獻來講,可將創新分為突破性創新、漸進性創新、應用性知識創新。突破性創新是以科學突破為支撐,在大多數情況下,突破性創新都是創造發明或是科學問題上的攻關突破,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范式突破。它往往打破了先前產業對知識的結構性控制和支配,將科學技術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并產生巨大成功。比如,對激光的應用,利用其單一的純色譜來進行距離的測定、醫療技術的應用,光驅的發明等;再比如,晶體管技術,貝爾實驗室發明了世界上**根晶體管并將之應用到電子計算機的制造中,這些都屬于突破性創新。漸進性創新則是通過對已有知識進行改進、完善,漸進性創新的成本與風險相應較小卻能獲得較好的利潤。比如,對生產線的改造就是對已有知識進行的改進和完善。然而,高科技領域的漸進性創新與突破性創新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晶體二極管的發明和**臺由晶體二極管制造的電子計算機是突破性創新,單片集成電路上可集成元器件的數量的改變,則可看成漸進性創新,如果突破性創新的知識被壟斷,在集成度上漸進性創新也只能是壟斷的。應用性創新是將原有知識找到新的商業化用途。比如,電子計算機*早用于軍事和科學計算領域中,現在被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與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核技術*早被用于核武器,在和平時期,人們把它應用于能源使用上。實際上,許多發明創造型的知識創新*早都是出現在軍事領域、航天技術領域中,而后商業化進人民用,比如,激光用于醫療器械、電子產品,計算機從軍事走進千家萬戶的各行各業,而牙科的修補牙齒、制造義齒的*好材料都來源于航天領域的制造材料的商業化。 ……
企業知識合作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何景濤,1971年6月生,漢族,籍貫為湖北沙市。現任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MBA導師。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美國TA&MUK大學訪問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562028)項目主持人。有十余年的企業管理崗位工作經歷。2010年入職寧夏大學,以作者或獨作發表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十余篇;參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承擔《管理學》《公共關系》《管理溝通》《企業文化》等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企業合作創新、企業倫理、組織行為。
- >
朝聞道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