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面向自主創新的財稅激勵政策有效性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93701
- 條形碼:9787514193701 ; 978-7-5141-937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面向自主創新的財稅激勵政策有效性研究 內容簡介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技術創新驅動的內生經濟增長理論高度吻合。技術創新源于R&D投資,但R&D的正外溢性、不確定性和融資約束等導致的R&D市場失靈需要政府支持。R&D補貼、稅收激勵是供給面支持手段,政府采購是需求面支持手段。自2006年中國提出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以來,政府在R&D財稅激勵和政府采購上不吝投入。2006-2015年,政府對企業的R&D補貼從96.8億元上升到419.1億元,年均增長17.680/0。R&D稅收激勵盡管沒有詳盡的稅式支出預算,但零星披露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R&D稅收激勵的規模也相當可觀:2008~2011年,高新技術企業累計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2259億元,2014年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613.1億元,2015年高新技術企業減征企業所得稅1000多億元。與此同時,政府采購規模也逐年增加,以環保產品為例,2015年達到1360億元。但慷慨的R&D財稅激勵的有效性究竟如何一直缺乏深入、系統、科學的研究。研究面向自主創新的財稅激勵政策有效性進而優化財稅激勵政策體系,是提高財政科技資金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诖耍睹嫦蜃灾鲃撔碌呢敹惣钫哂行匝芯俊芬2009—2013年中國上市公司微觀數據為樣本,運用能克服樣本自選擇性的計量方法(獲得R&D補貼和稅收激勵的樣本均具有自選擇性),如傾向評分匹配法(PSM)、處理效應模型、CDM模型等,系統研究供給面R&D補貼和稅收激勵的有效性:R&D補貼、R&D稅收激勵分別對企業創新投入(研發支出)、創新產出(專利)和創新績效(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并提出了改善R&D財稅激勵政策有效性的改革建議。而對于需求面的政府采購,基于數據的可得性,只能選用省級面板數據來分析其技術創新效應(創新產出),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2章研究制度環境約束下R&D補貼的研發支出效應及其影響因素。PSM估計表明,R&D補貼對企業的總研發支出和私人研發支出均產生了顯著的激勵效應,該效應分別占總研發支出和私人研發支出的比重為26.33010和15.85%,R&D補貼對企業研發支出具有擠入效應。分組檢驗表明,該激勵效應還因行業、所有制和地區制度環境而異。對R&D補貼激勵效應的回歸分析發現,制度環境強化了R&D補貼的激勵效應,即制度環境越好的地區,R&D補貼對研發支出產生的激勵效應越大。上述結論得到了穩健性檢驗的支持。同時,為實現“產業政策要準”,宜采取差別化的補貼政策。而提高R&D補貼激勵效應的關鍵,則在于優化地區制度環境! 〉3章研究知識產權保護下R&D補貼的創新產出效應及其作用機制。從創新產出來看,與沒有接受R&D補貼的廠商相比,平均而言,接受R&D補貼的廠商其專利總量、發明專利更多,但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沒有顯著差別,R&D補貼的專利產出效應因專利類型而異。R&D補貼對不同類型專利的作用機制不同。R&D補貼引致的研發支出顯著增加專利總量,R&D補貼引致的研發支出、反事實研發支出以及二者在知識產權保護的調節下顯著增加發明專利,但這些因素對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均沒有顯著影響。同時,對技術新穎度高的發明專利而言,R&D補貼的激勵效應主要是通過反事實研發支出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的調節作用來實現的,R&D補貼引致的研發支出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的調節作用對其貢獻非常有限,中國的R&D補貼在將引致研發支出轉化為發明專利上呈現出的低效率,與“歐洲悖論”相似! 〉4章研究R&D補貼的生產率效應。采用CDM模型的研究發現,R&D補貼能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支出、專利產出,但由于專利質量不高和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并不能激勵企業的生產率提升,中國R&D補貼的生產率效應也面臨類似的“歐洲悖論”困境。進一步采用一步法(以PSM直接估計R&D補貼的額外生產率效應)和兩步法(先以PSM估計R&D補貼的研發支出效應,再以GMM估計后者對企業生產率的影響)的穩健性檢驗,也得到了相同的結論。因此,從短期來看,中國的R&D補貼對于提升企業生產率乏善可陳! 〉5章研究制度環境約束下R&D稅收激勵的研發支出效應及其影響因素。采用PSM的估計表明,R&D稅收激勵對企業的研發支出產生了顯著的擠入效應,且該擠入效應占企業研發支出的比重為11.39%。分組檢驗表明,R&D稅收激勵的擠入效應還因行業、所有制和地區制度環境而異。進一步對影響R&D稅收激勵擠入效應的回歸分析發現,制度環境強化R&D稅收激勵的擠入效應,即在制度環境越好的地區,R&D稅收激勵產生的擠入效應越大,制度環境與R&D稅收激勵之間具有互補性。該發現也通過了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和關鍵變量替換的穩健性檢驗。
面向自主創新的財稅激勵政策有效性研究 目錄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