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哲學的希望:歐洲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機遇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19145
- 條形碼:9787214219145 ; 978-7-214-21914-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的希望:歐洲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機遇 本書特色
本書是葉秀山先生的遺著,集中反映了葉先生人生*后五年的思路歷程。全書以問題視角為導向,梳理了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的歷史發展,著重從理論層面上探討了西方近現代哲學發展的特點、優勢及問題,并與中國傳統哲學的思路歷程相對照。全書堅持走歷史與邏輯相結合、學術與思想創造并重的道路,積極探索中國和西方哲學視野下對同一哲學問題的不同思考。*后,全書寄望于中國哲學以自覺的融會貫通和批判精神,吸收眾家之長,創造性地發揚自己的傳統,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哲學之林。
哲學的希望:歐洲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機遇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分析歐美哲學20世紀以來當代歐美哲學的發展趨勢, 進而與“西學東漸”以來歐洲哲學對于中國傳統哲學革新的思路歷程相對照, 探討我國固有傳統哲學在西方哲學影響之下的變革發展及所面臨的問題, 對于中國哲學吸收眾家之長, 創造性地發揚自己的傳統, 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哲學之林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哲學的希望:歐洲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機遇 目錄
哲學的希望:歐洲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機遇 相關資料
這部作品是葉先生的絕筆。作品的上編以現代學者從西方哲學所能獲得的*深度的思想視野,重新闡釋西方哲學史上的各個主要關節點,宏大而又精準地呈現了西方哲學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展開歷程,使這些關節點成為人們觸碰人類精神在西方達到的各個思想高度的階梯,成為人們進入人類理性在西方開展出來的各個思想廣度的切入口。作品的下編則是以同樣深度的思想視野重新解讀、呈現中國的傳統思想,試圖從代表著人類在現代所能達到的思想高度的近現代哲學出發,本真地映現出中國傳統思想的實質與真身,展示了中國傳統思想乃至整個傳統文化轉型、更新的可能性理路。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裕生
自2009年出版《科學·宗教·哲學——西方哲學中科學與宗教兩種思維方式研究》后,“哲學作為科學”的觀念比先前更加明確地成為葉先生心目中哲學的“標準”。《哲學的希望》就是在這個“標準”之下,“以史帶論”地解讀了西方和中國哲學傳統中的關鍵節點與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跨越時空地開啟了中西哲學傳統在學理層面上的溝通和對話。這本書之所以重要絕非因為它是葉先生的遺著,而是因為它為如何創造性地構建漢語哲學樹立了一個典范;而以開放的心態打破古今中西哲學的壁壘、創造“中國”“哲學”的機遇的前景,也將成為未來中國哲學界努力的方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齊
哲學的希望:歐洲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機遇 作者簡介
葉秀山(1935—2016) 出生于江蘇鎮江,成長于上海。1952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1956年畢業后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去世時,在哲學的園地里辛勤耕耘60載。生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哲學所研究員。主攻西方哲學,兼及中國哲學和美學,愛好京劇、書法并有專著出版,業余時間喜聽西洋古典音樂。自20世紀60年代起共出版論著20余部,其中多部多次再版,多次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
- 主題:葉秀山:歐洲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機遇
本書是葉秀山晚年最后五年的作品——也是2010年葉秀山申請國社科重點項目(2014年結題?)的成果。康德的“哥白尼革命”,使過去“主體圍著客體轉”變成現在的“讓客體圍著主體轉”;換句話說,過去是“理性圍著經驗轉”,到了康德這里,變成“要讓經驗圍著理性轉”。用原書中的文字:西方的“落日”(這里的“落日”不一定是貶義詞,而是與“日出-外化-開顯”相對的“日落-內化-內在化”,把世界萬物吸收到“思想”中之意,“日落”避免了人類陷于外化的“現象”之中)與東方的“朝霞”,“試看今日哲學之領域中,究是誰家的天下?”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