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毛詩傳箋 本書特色
《毛詩傳箋》二十卷,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是現存首部完整的《詩經》注本。
五經從先秦到漢代,主要依靠師生口授相傳,西漢時才由經生記錄下來,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文本。傳授過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的家法,所以文本和注解也多有不同,好比太極拳有陳氏太極、楊氏太極等。漢代注解《詩經》的主要有四家,即“魯詩”、“齊詩”、“韓詩”、“毛詩”,毛詩在東漢成為官方之學,經過鄭玄的注釋而更加盛行,以致魯、齊、韓三家逐漸亡佚。到了唐代,《毛詩傳箋》獨尊于世,我們今天讀到的傳世《詩經》文本,幾乎全是《毛詩傳箋》的傳本。
毛傳注釋《詩經》以注解字義、詮釋句意為主,并以史證詩,把詩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與政教倫理相結合,以助人理解詩意。鄭箋對毛傳作補充注釋,使詩意更加詳明。鄭箋之后又綴以陸德明音義,對《詩經》、毛傳、鄭箋中的疑難字注音,兼注釋字義。《毛詩傳箋》注釋簡約精煉,是一部開創之作、奠基之作,是今天學習、研究《詩經》的基礎讀物。
此次整理采用全式標點,以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仿刊相臺岳氏五經本《毛詩》為底本,校以唐石經、宋刻白文本、巾箱本、監圖本、纂圖本、日抄本、十行本、漢簡、敦煌殘卷、《毛詩要義》、《經典釋文》等,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簡明而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讀本。《毛詩傳箋》二十卷,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是現存首部完整的《詩經》注本。
五經從先秦到漢代,主要依靠師生口授相傳,西漢時才由經生記錄下來,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文本。傳授過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的家法,所以文本和注解也多有不同,好比太極拳有陳氏太極、楊氏太極等。漢代注解《詩經》的主要有四家,即“魯詩”、“齊詩”、“韓詩”、“毛詩”,毛詩在東漢成為官方之學,經過鄭玄的注釋而更加盛行,以致魯、齊、韓三家逐漸亡佚。到了唐代,《毛詩傳箋》獨尊于世,我們今天讀到的傳世《詩經》文本,幾乎全是《毛詩傳箋》的傳本。
毛傳注釋《詩經》以注解字義、詮釋句意為主,并以史證詩,把詩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與政教倫理相結合,以助人理解詩意。鄭箋對毛傳作補充注釋,使詩意更加詳明。鄭箋之后又綴以陸德明音義,對《詩經》、毛傳、鄭箋中的疑難字注音,兼注釋字義。《毛詩傳箋》注釋簡約精煉,是一部開創之作、奠基之作,是今天學習、研究《詩經》的基礎讀物。
此次整理采用全式標點,以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仿刊相臺岳氏五經本《毛詩》為底本,校以唐石經、宋刻白文本、巾箱本、監圖本、纂圖本、日抄本、十行本、漢簡、敦煌殘卷、《毛詩要義》、《經典釋文》等,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簡明而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讀本。
本書后附鄭玄《詩譜》,本知人論世之旨,論列《詩經》的世次、地理、政治、風俗等,對十五國風、二雅、三頌有總括式的闡述,也是鄭玄解詩的大綱,與《鄭箋》相為表里。
毛詩傳箋 內容簡介
1.《毛詩傳箋》是《詩經》的漢代注本,也是現存shou部完整的《詩經》注本。
2.《詩經》在漢代有魯、齊、韓、毛四種版本,《毛詩》因為有鄭玄的注釋發揚,經過三國六朝隋唐,只留存了《毛詩》一種版本,我們今天讀到的《詩經》文本,都是《毛詩傳箋》的傳本。可以說《毛詩傳箋》是傳世所有《詩經》讀本的基礎中的基礎,本源中的本源。
3.《毛詩傳箋》的注解特色是,前有詩序,闡明詩人作詩的本事本意;注釋簡明扼要,詞省義富;著重注釋閱讀《詩經》時較難理解的名物、典章、地理等,有助實學;以禮箋詩,注重教化。
4.本書為shou個全式標點整理本,標點以乾隆四十八年的句讀(或是南宋以來相傳)為基礎,參考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的疏義,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古人閱讀《詩經》的理路。
5.本書整理,通校七個善本,參校《經典釋文》、敦煌本以及宋人引文等,校勘豐富而簡明。
6.本書排版,對《詩經》本文、詩序、毛傳、鄭箋、陸德明音義、整理者校勘記等六個層次,均作了精心的設計處理,展卷了然,享受輕松舒適的閱讀體驗。
毛詩傳箋 目錄
點校凡例
毛詩卷**
國風
周南關雎詁訓傳**
關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漢廣
汝墳
麟之趾
國風
召南鵲巢詁訓傳第二
鵲巢
采蘩
柏舟
…………
…………
附録
詩譜
詩譜序
周南召南譜
邶鄘衞譜
檜鄭譜
齊譜
魏譜
唐譜
秦譜
陳譜
曹譜
豳譜
王譜
小大雅譜
周頌譜
魯頌譜
商頌譜
毛詩傳箋 作者簡介
毛亨,西漢經學家。一說魯(郡治今山東曲阜一帶)人;一說河間(郡治今河北獻縣東南)人。治古文《詩》,開創古文詩學“毛詩學”。受學于荀子,稱傳自子夏。曾作《毛詩故訓傳》,以授毛萇。世稱“大毛公”,毛萇稱“小毛公”。有《毛詩》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
鄭玄(127—200),東漢經學家。經學是注釋與闡述儒家經典的正統學問,在中國經學史上,z突出的是漢、宋兩派,鄭玄集漢代經學之大成,朱熹集宋代經學之大成。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自幼好學,博通群經。一生聚徒講學,潛心著述。他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遍注群經,成為漢代經學之集大成者,世稱“鄭學”。所注群經以《毛詩箋》、《三禮注》影響z大。另注《周易》、《論語》、《尚書》等。對《詩經》除箋注外,另撰《詩譜》三卷。又作《六藝論》、《駁五經異義》等。
孔祥軍,江蘇揚州人,文學碩士,歷史學博士,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目前主要從事經學文獻及中國古代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清人地理考據文獻集成與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清人經解地理考據整理與研究”、教育部后期資助項目“阮刻《毛詩注疏》圈字匯校考正”等多項科研項目。在《中國經學》、《清史研究》、《考古與文物》、《域外漢籍研究集刊》、《古典文獻研究》、《西域研究》、加拿大《文化中國》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八十多篇,撰有《阮刻圈字匯校考正》、《阮刻圈字匯校考正》、《出土簡牘與中古史研究》等專著七部,相關學術成果曾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