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6452
- 條形碼:9787520326452 ; 978-7-5203-264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研究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為核心內容的“協商民主”制度創新和實踐活動成績顯著,它不僅為黨和政府找到了一條治國理政的新途徑,而且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建設和實踐水平推進到了一個從來沒有的高度。 《中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研究》以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為指導,討論了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條件,分析了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各類成果的內容、表現形式、應用程序和適用性,構建了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各類形式的選擇模型,探討了我國在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現存的問題、原因和改進的對策。 《中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研究》旨在為我國公民有效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創新和實踐活動提供方法論指南。
中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研究 目錄
**節 重要概念界定
第二節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一般理論分析
第三節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
第四節 國內外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歷史進程
第二章 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現實基礎
**節 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社會需求不斷增長
第二節 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礎條件日趨成熟
第三節 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保障體系逐漸完善
第三章 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實踐成果分析(一)
**節 關鍵公眾接觸
第二節 由公民發起的接觸
第三節 公民調查
第四章 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實踐成果分析(二)
**節 公民聽證會
第二節 民主懇談會
第三節 專家咨詢
第四節 村(居)民議事會
第五節 公共論壇
第五章 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實踐成果分析(三)
**節 公民旁聽制度
第二節 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
第三節 社會公示制度
第六章 公共政策制定中有效選擇公民參與形式
**節 公共政策制定中影響公民參與形式有效選擇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參與形式的選擇模型
第三節 對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參與形式選擇有效性的判定
第七章 不斷提高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水平
**節 當前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造成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現存問題的主要原因
第三節 提高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水平的基本路徑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研究 節選
《中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研究》: 第三節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 界定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徑 公共政策立足于“公共”二字,意思是社會公眾所共同擁有的政策、并要共同承擔政策后果,“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價值取向。但關于公共利益該如何界定,長久以來,一直存在尖銳的分歧和爭論。爭論的焦點在于在多元利益相互沖突的社會中,是否存在公眾共同認可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依靠何種方式實現? 古希臘的大部分學者都承認公共利益的客觀存在,霍布斯、洛克、盧梭等也多追隨這一政治思想傳統。對公共利益界定較有代表性的是功利主義學派,其代表學者邊沁認為:“公共利益是組成共同體的若干成員的利益的總和。”②在這里,雖然正確地承認了公共利益的存在,但由于其采用將“個人利益”疊加的方式來把握“公共利益”,并不能為公共利益概念提供一個清晰的理解。因為在利益多元的社會中,眾多社會成員的個人利益不僅復雜多樣,而且往往互相矛盾,將其簡單疊加,便有可能互相抵消,這樣一來,哪里會有利益*大化的狀態。因此,在深受功利主義影響的近、現代公共管理中,許多由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雖然都打著維護公共利益的旗號,號稱代表“*大多數人的*大幸福”,但在本質上,只不過是制定公共政策的精英們所做的一種利益選擇,是將一部分社會成員的個人利益上升為公共利益,而將另一些社會成員的個人利益當作了滿足所謂公共利益的犧牲品。 到了20世紀下半葉,對于公共利益的功利主義理解開始有了爭議。熊彼特、本特利等人都拒絕承認公共利益的存在,其中影響*大的當屬公共選擇理論學派。該學派認為,每個社會成員個體的行為“總是在決策中追求盡可能大的收益和*少的成本。人們從根本上都是自私自利的,關心自己的,并且其行為具有工具性”。①作為決策者的政治家自然也是如此,政府及其政策制定必然會受到“經濟人”動機的影響,總是代表著某些人的個人利益。所以,公共利益在現實中并不存在。用布坎南的話說就是:“如果認為國家代表著社會的公共利益,那是一種無知……除了個人目標之外,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社會目標或國家目標。”②因此,在現實社會中,公共政策制定過程常常出現背離公共利益的現象。政府中的政策制定人員并非擁有完善的道德,他們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會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所以,人們決不能迷茫于對公共利益的功利主義理解中,必須懂得為了“*大多數人的*大幸福”這一政策目標往往是政治精英所做的利益選擇的代名詞。 公共選擇理論對公共利益的功利主義理解的沖擊是巨大的。但是,他們在揭示對公共利益的功利主義理解的“惡”的同時,卻通過對公共利益這一重要概念的拋棄,得出了公共政策應以個人利益為價值取向的有害結論。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共利益呢?馬克思曾經說過:“共同利益就是自私利益的交換,一般利益就是各種自私利益的一般性”,“共同利益恰恰只存在于雙方、多方以及存在于各方的獨立之中。”③因此,就公共利益的內容而言,公共利益必定與社會公眾能夠親身體會和感受到的,有實質內容的個人利益密切相關。如公眾生命和健康的利益,公眾正常生活和生產的利益,公眾社會保障與福利的利益,公眾享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成果的利益等等。 ……
中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研究 作者簡介
王建軍,男,1953年8月生,1982年6月畢業于四川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任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行政管理學碩士導師、中外政治制度碩士導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主要著作有《社區管理的理論與方法》、《非營利組織管理》及《管理思想史》等。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主決策、基層社會治理及社區建設等。 王建容,女,1971年7月生,2000年6月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畢業,獲行政管理學碩士學位。任四川大學副教授,主要著作有《社區管理的理論與方法》。主要研究領域為行政管理及服務型政府建設等。 唐娟,女,1977年2月生,2005年6月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畢業,獲行政管理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專業在讀博士生。任西南科技大學講師。發表的主要論文有《和諧社會視角下的公共決策機制建設》及《論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等。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共決策及社會治理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