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xué)、文學(xué)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文化研究輯刊-第一輯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0165075
- 條形碼:9787100165075 ; 978-7-100-16507-5
- 裝幀:80g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研究輯刊-第一輯 本書特色
一部集中呈現(xiàn)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新研究成果的學(xué)術(shù)輯刊。
中國文化研究輯刊-第一輯 內(nèi)容簡介
《中國文化研究輯刊》作為集中反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階段性研究成果的學(xué)術(shù)輯刊,匯輯、編撰、刊發(fā)中國文化研究相關(guān)的國內(nèi)外重要論文,反映中國文化新研究成果,以便專家學(xué)者了解本領(lǐng)域的新學(xué)術(shù)動態(tài)、新文獻發(fā)布、中外新著評論等。 《中國文化研究輯刊(**輯)》以“絲綢之路與漢唐文化”為主題,輯錄了20余篇新的相關(guān)學(xué)術(shù)論文,以饗海內(nèi)外學(xué)界同人及廣大中國文化愛好者。
中國文化研究輯刊-第一輯 目錄
絲綢之路起點唐長安城的三大標識
絲綢之路對漢代的影響
玄奘對唐代絲綢之路拓展的歷史貢獻——以《大唐西域記》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中心
元代絲綢之路上的香料藥物流通及影響
中國方法:絲綢之路的歷史高度以及艱難度
探索紅河三角洲古代都市之謎——越南交趾郡治贏陲遺址的發(fā)掘成果
從西域到東瀛——長安青龍寺與密教祈雨東傳
中國文化及對外傳播研究
體貌與文相
中國文化中的“工具理性”
社會流動視閾下南朝韋華家系勢力遷轉(zhuǎn)及其文化意義
道要譯、譯有道:中華思想對外翻譯傳播模型建設(shè)
“一帶一路”概念下的文化傳播與譯介
朝鮮文人次韻李白《潯陽紫極宮感秋》詩考察
美國現(xiàn)當代英文詩中的李白本土化小議
漢唐文史研究
高陽古原有新篇——《長安高陽原新出土隋唐墓志》初讀述感
一帶流動的音樂風景——隋唐西域音樂與中國性的體現(xiàn)
關(guān)于唐代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的整體性思考
從《涼州詞》創(chuàng)作看聲詩的斷代
流行文化對經(jīng)典文本變異的影響——論白居易“七老會詩”與“九老圖”、《九老圖詩》的源流關(guān)系
漢唐詩文中“胡馬”義的嬗變——兼論李白、杜甫詩“胡馬”意象的特征
唐代的音樂環(huán)境與唐代樂府邊塞詩的繁榮
紙抄時代文集編纂、流傳方式與文學(xué)的傳播——以李白諸小集到正集衍變過程考察為中心
從“鏈體”結(jié)構(gòu)看陸贄駢文的功能突破
中國文化研究輯刊-第一輯 節(jié)選
《中國文化研究輯刊(**輯)》: 元人商船還從東南亞地區(qū)的桑給巴爾島上換取象牙和龍涎香。元時大量香料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輸入,元人宋本所撰《舶上謠送伯庸以番貨事奉使閩浙》之八有:“薰陸胡椒膃肭臍,明珠象齒駭雞犀。”‘21這充分表現(xiàn)出當時海路運輸?shù)姆比A。 元代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人的香料數(shù)量也不在少數(shù),上文提到《大德南海志》記錄了當時廣州地區(qū)通過南海的71種商品中香料就有36種。元時中國對胡椒的消費數(shù)量龐大,杭州市場上“每日上市的胡椒有四十三擔,而每擔重二百二十三磅”。泉州港口的胡椒出口量在當時也非常大,而且利潤可觀,“精細貨物必須付該貨物總價的百分之三十作為運費,胡椒等需付百分之四十四,而檀香、藥材以及一般商品則需付百分之四十。據(jù)估算,他們的費用連同關(guān)稅和運費在內(nèi),總共占貨物價值的一半以上,然而就是剩余的這一半中,他們也有很大的利潤”。但這些貨物中僅有不到百分之一的胡椒被運往西方的亞歷山大港。 除以上私人海外貿(mào)易外,元時亦有朝貢貿(mào)易。東南亞諸國多以香料藥物前來朝貢,其中來華*多的是安南國。安南國也稱交趾,位于今越南北部地區(qū),該地主要出產(chǎn)阿魏、訶黎勒、郁金、朱砂等藥物以及沉香、檀香、降真香、香附子等香料。至元二十六年(1289),安南進貢的香料藥物名稱記載于元人徐善明的《天南行記》:“一蘇合香油盛用銀瓶三口(油共重一百六十三兩,瓶共重七十九兩),一白檀香二齊(共重十斤十五兩),一梅香檀五齊(七十斤),一甘麻然香一百斤,一草果十斤,一象牙二十扎,一犀角二十株。”其他如占城、爪哇、真臘等地都曾人貢,元政府給這些國家朝貢來的使臣回贈的物品中也有香料藥物,《元史》卷二百九《安南傳》中記,中統(tǒng)四年(1263)十一月,“光昺遣楊安養(yǎng)充員外郎及內(nèi)令武復(fù)桓、書舍阮求、中翼郎范舉等奉表人謝,帝賜來使玉帶、繒帛、藥餌、鞍轡有差”。 三 元代香料藥物被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祭祀禮儀、飲食、計時、熏香居室、房屋建筑、喪葬等都可見到香料。元代外來香料對于普通百姓而言仍然是價格高昂的物品,元初人有詩:“薰陸番椒各有差,海南方物到貧家。自慚不及前人德,投我瓊琚報木瓜。”但這也并不妨礙這些香料被人們喜愛追捧。 元代香料是皇族大型儀式中不可或缺之物。在所有皇族參與的慶祝新年的白色節(jié)日上,“行禮完畢后,大主教走到一個陳設(shè)富麗的法壇前,壇上有一塊紅牌,寫著大汗的御名,靠近牌位的地方有一個香爐焚著貢香。大主教以朝會眾人的名義,手捧香火,對著牌位和祭壇畢恭畢敬地敬禮。這時,每個人都必須跪在地上”。 元代,香木料依然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皇宮建筑以及富貴人家家具制作的重要材料就是紫檀木。元皇宮內(nèi)有一座修建精妙的紫檀殿,所用紫檀木料來自印度南部的馬八兒王國。除了用為建筑材料,香料木也被用來制作家具,元末明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元時春閣寢殿內(nèi)的紫檀御榻是首次將紫檀木制成坐具的記錄。 蒙元時期香料藥物在飲食中的使用情況可見忽思慧成書于元文宗天歷三年(1330)的《飲膳正要》,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祜年間(1314-1320)選任飲膳太醫(yī)一職,其書中所記是對之前元代宮廷飲食的總結(jié)。該書卷三“料物性味”部分載有:胡椒、小椒、良姜、茴香、蒔蘿、陳皮、草果、桂、姜黃、蓽撥、縮砂、蓽澄茄、甘草、芫荽子、干姜、生姜、五味子、苦豆、紅麴、黑子兒、馬思答吉(乳香)、咱夫蘭(藏紅花)、哈昔呢(阿魏)、穩(wěn)展(阿魏樹根)、胭脂、梔子、蒲黃、回回青(扁青)等二十八種香料藥物。 該書所載使用香料藥物的湯品、飲品主要有馬思答吉湯、苦豆湯、桂漿、桂沉漿、荔枝膏、梅子丸、五味子湯、人參湯、仙術(shù)湯、四和湯、茴香湯、橘皮醒酲湯等,餅類食物如蒔蘿角兒、黑子兒燒餅、橙香餅兒、牛髓膏子的制作也都需要添加香料。茶類的制作同樣添加香料,如卷二“諸般湯煎”中“香茶”的配料是:“白茶一袋,龍腦成片者三錢,百藥煎半錢,麝香二錢同研細,用香粳米熬成粥,和成劑,印做餅。”香料藥物用于釀酒、煮粥、服食等各方面知識在該書中都有詳細記載。這些記載集中體現(xiàn)了元人對香料藥物在食用方面的認識及使用情況。 ……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xu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