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制度經濟學-財產.競爭.政策-第二版(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9029
- 條形碼:9787100159029 ; 978-7-100-15902-9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制度經濟學-財產.競爭.政策-第二版(修訂版) 本書特色
經典必讀的制度經濟學教科書。 經典的制度經濟學教科書。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密切結合經濟現實,引領讀者認識當今世界的諸多經濟問題。
制度經濟學-財產.競爭.政策-第二版(修訂版) 內容簡介
《制度經濟學:財產、競爭和政策(第二版)》在初版的基礎上進行了系統修訂,擴展了內容,并加入了對全球新經濟與社會發展動向的思考。面貌一新的第二版(修訂版)體系完整,深入淺出,極富洞見,對不斷發展壯大的制度經濟學領域做了全面的介紹。《制度經濟學:財產、競爭和政策(第二版)》有助于從一個新穎獨特的視角理解現實世界中的各種問題,比如企業家、創新、福利社會的代價、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經濟發展等。
制度經濟學-財產.競爭.政策-第二版(修訂版) 目錄
1.1 制度何以重要
1.2 經濟增長的紀錄
1.3 解釋經濟增長
**部分基本原理
第2章 定義:經濟學、制度、秩序與政策
2.1 基本定義
2.2 當代制度經濟學的先驅
第3章 人類行為
3.1 知識問題
3.2 行為類型、認知和有限理性:詮釋現實
3.3 動機:愛、誠服、命令或自利
3.4 委托一代理問題
第4章 基本價值
4.1 共有的基本價值
4.2 自由、公正與平等
4.3 安全、穩定、和平與繁榮
4.4 環境保護
第5章 制度:單項規則
5.1 概論:規則和強制執行
5.2 內在制度
5.3 外在制度和政府的保護職能
5.4 制度的功能
5.5 有效制度的本質特征
5.6 交往成本和協調成本
第6章 制度系統和社會秩序
6.1 社會系統和規則層級
6.2 兩種社會秩序
6.3 秩序觀影響公共政策
6.4 規則系統是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6.5 社會秩序與人類價值:法治
第二部分應用
第7章 資本主義的制度基礎
7.1 資本主義:產權和私人自主
7.2 產權的本質特征
7.3 運用產權:自由契約和交易成本
7.4 關系性契約、自我執行與司法系統
7.5 資本主義的影響
7.6 保障貨幣功效和防止金融危機的制度
第8章 競爭動力學
8.1 競爭:爭勝和選擇
8.2 從供應者角度看競爭
8.3 對經濟競爭的各種限制
8.4 競爭系統
第9章 經濟組織
9.1 經濟組織:定義和目標
9.2 組織成本、關系性契約和要挾風險
9.3 所有權與控制權:企業中的委托-代理問題
第10章 集體行動:公共政策
10.1 與私人選擇相對的公共選擇
10.2 政府的職能
10.3 公共政策的自由主義模式:秩序政策
10.4 社會民主實驗的失敗
10.5 政治行動和尋租
10.6 控制政治代理人:權威、規則和開放
10.7 政治憲章和經濟憲章
第11章 國際維度
11.1 越來越重要的國際維度
11.2 國際交易的制度框架
11.3 政策爭論:國際經濟秩序
11.4 國際貨幣安排
11.5 國際遷徙與文化一體化
11.6 鞏固開放的經濟秩序
第12章 制度的演化
12.1 歷史回顧:對制度變遷的長期概觀
12.2 內在制度:在文化價值和元規則內的演化
12.3 變革外在制度:政治企業家的活動
12.4 外來的挑戰:制度競爭
12.5 競爭性的聯邦制
12.6 自由憲章是制度演化的框架
第13章 體制轉型
13.1 回顧蘇維埃的實驗
13.2 中國的演化
第14章 經濟自由與發展
14.1 一些增長比較
14.2 經濟自由與結果
14.3 經濟自由與發展
14.4 東亞:制度與現代化
14.5 改革的擴散
14.6 成熟經濟體中的宏觀(制度)改革
14.7 西方文明與“政治**”
后記 制度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
附錄 鉛筆傳奇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跋
制度經濟學-財產.競爭.政策-第二版(修訂版) 節選
《制度經濟學:財產、競爭和政策(第二版)》: 當我們分析來自外部強制和進攻的安全問題時,外部和平這個目標就與安全密切相關。這種安全是未來在國際關系中免受暴力和強制的自由。內部安全與和平不僅包括沒有內戰,而且還包括沒有暴力對抗,如廣泛的犯罪、暴力罷工和騷亂,以及社會和諧的普遍盛行。 安全與和平的定義與用武力對待人民的暴力行為和霸道行為有關。正常的日常沖突和爭執在任何一個有活力的社會中都不可避免。在從這些沖突和爭執到名副其實的不安全狀態之間,存在著一個漸進的轉變過程。小的人際沖突是人們在價值和欲望上存在差異的必然后果。個人追求幸福當然經常會有涉及他人福利的外部后果。確認安全與和平受到了損害的界線在于,有人為達到個人目的而運用了暴力手段、欺騙手段和霸道手段,沖突再也不能靠討論、私下協商或第三方中介來解決,而廣泛持有的規則遭到了破壞。顯然,對安全與和平的侵害不僅有國內戰爭,還有小范圍沖突和犯罪,這在非洲、中東和中美洲的貧窮國家中是普遍存在的(World Bank,2011)。 在討論安全時,必須弄清是誰來評估安全:是個人在對其自己的安全作評估,還是第三方對某人或某個集團的安全作評估。由于未來不可避免的不確定性,不同個人對安全性的評估大相徑庭,有些人堅信他們能夠駕馭風險,而另一些人則厭惡風險,易于感到不安全。評估安全永遠需要大量地搜集信息和預測,同時也需要評估對意外事件做出反應的能力。因此有人認為,在易變的世界中就不可能有安全。防止飛機出現空難事件的唯一途徑就是讓飛機都待在地面上——但是這類追求安全的絕對辦法并不現實,而且還會付出經濟福利的代價。因此追求絕對安全只會損害其他社會價值,是難以持久的。因此,在一個演化的世界中,決不能把安全等同于僵化。實際上,當變動不居的現實更遠地脫離良好狀態時,抱著維護現狀的愿望,試圖回避適應性變革,從長期來看,只會導致更大的不安全。我們為自己的安全所能采取的*佳策略往往是保持應付不測的警覺、靈活性和反應能力。 既然安全與未來有關,它就永遠具有一個時間維度(a time di-mension)。這在很多時候使安全的定義變得復雜起來。正如剛才所指出的,追求短期安全易損害長期安全。例如,要是人們選舉的政治領袖僅僅重視保證今后幾年內的物質生活標準并拒絕作長遠打算,那么他們就選擇了長期安全上的巨大風險。因此,對安全的恰當認識需要具有一種可變的時間范圍,并要在安全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之間做出權衡,還需要對主觀上視什么為安全做出*大化解釋,并由此出發進行推論。 如果社會的成員將安全追求放在高于其他一切目標的位置,那么過一段時間之后他們一定會發現,保守取代了嘗試和演化。那時,他們將失去對變革的敏感性和適應性,他們保衛未來自由的手段會遭到侵蝕。當人們喪失了對變革的興趣和建設性地適應變革的能力時,他們就開始在主觀上感到不安全,他們會喪失信心。因此,他們可能會努力抑制競爭和開放,即抑制經常對既有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發出挑戰的源泉。當人們越來越偏好強加的安全時,這會妨礙各種保障長期安全的、真正的適應性調整——如一個資深獨立觀察者所判斷的那樣。 ……
制度經濟學-財產.競爭.政策-第二版(修訂版) 作者簡介
柯武剛,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經濟學榮譽退休教授。 史漫飛,德國馬普經濟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貝彼得,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