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資源依賴視角的民間組織行動策略研究-以北京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9304
- 條形碼:9787509659304 ; 978-7-5096-593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資源依賴視角的民間組織行動策略研究-以北京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為例 本書特色
本書選取北京協作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強政府依賴特性和資源依賴動態變化的過程,基于社會創新階段理論,將北京協作者的發展歷程界定為追求合法性認可的過程,分為探索成立、復制推廣、創新傳播以及系統變革四個階段,分別從資源基礎、資源依賴和行動策略三個視角動態分析北京協作者對外部環境的掌控和對資源依賴的變化過程,為研究我國民間組織發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也為促進我國民間組織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基于資源依賴視角的民間組織行動策略研究-以北京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為例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北京協作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強政府依賴特性和資源依賴動態變化的過程,基于社會創新階段理論,將北京協作者的發展歷程界定為追求合法性認可的過程,分為探索成立、復制推廣、創新傳播以及系統變革四個階段,分別從資源基礎、資源依賴和行動策略三個視角動態分析北京協作者對外部環境的掌控和對資源依賴的變化過程,為研究我國民間組織發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也為促進我國民間組織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基于資源依賴視角的民間組織行動策略研究-以北京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為例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個案簡介
1.1.3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資源依賴理論”研究述評
1.2.2 “民間組織研究的多維理論視角”述評
1.2.3 “民間組織特征與行動策略”研究述評
1.2.4 “民間組織系統變革”研究述評
1.2.5 “社會企業家理論”研究述評
1.3 研究問題的提出
1.4 研究設計
1.4.1 基本概念
1.4.2 分析框架
1.4.3 研究方法
2 社會組織發展的資源依賴理論框架
2.1 資源依賴理論簡介
2.1.1 資源依賴理論的基本假設
2.1.2 資源依賴理論的核心概念
2.2 中國社會組織的特征:強政府依賴性
2.3 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網絡:政府主導與企業聯動
2.4 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資源依賴關系:非對稱性網絡依賴
2.5 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未來行動:共生性依賴與行動者網絡
3 北京協作者的探索成立:資源困境的突破
3.1 資源基礎:社會需求、組織使命與制度規范
3.1.1 社會需求的產生:政府與市場對農民工權利保護的“失靈
3.1.2 組織使命的探索與確立:保障農民工群體的社會經濟權利
3.1.3 制度規范的探索與建立:組織規劃、組織架構與運行機制
3.2 資源依賴:制度環境的適應與內部資源的建設
3.2.1 “企業”規制合法性的取得:發展的障礙
3.2.2 資金的渴求:收支緊平衡
3.2.3 人力資源的需求:數量缺乏
3.3 行動策略:政治互信的構筑與社會影響力的建設
3.3.1 政治互信的構筑行動之一:引導農民工群體參與社區公共服務
3.3.2 政治互信的構筑行動之二:支持農民工問題的科學決策
3.3.3 社會影響力的建設行動之一:組織農民工群體的公眾教育
3.3.4 社會影響力的建設行動之二:加強與其他組織的互動關系
4 北京協作者的復制推廣:資源聚集的產生
4.1 資源基礎:社會需求、政策環境與社會影響力
4.1.1 社會需求的區域擴展:珠三角與長三角地區農民工權利亟待保護
4.1.2 政策環境的改善:農民工專項政策與民間組織促進政策的逐步完善
4.1.3 社會影響力的提高:有效的工作模式和較高的社會美譽度
4.2 資源依賴:北京分支的規制合法性認可與內部資源的穩定性
4.2.1 規制合法性認可的缺乏:北京分支的資源“瓶頸
4.2.2 人力資源不充足:南京與珠海分支擴張中數量與質量亟待提升
4.2.3 資金資源穩定性較低:項目合作的期限較短與企業經營狀況的變化
4.3 行動策略:政治互信的加強和組織模式的擴展
4.3.1 政治互信的加強行動之一:農民工志愿者的培育
4.3.2 政治互信的加強行動之二:支持他民間組織的發展
4.3.3 組織模式的擴展行動:促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5 北京協作者的創新傳播:資源依賴的“反轉
5.1 資源基礎:外部環境變化與內部競爭力提升
5.1.1 外部環境變化之一:適應農民工需求多元化
5.1.2 外部環境變化之二:“社會共治”理念的提出
5.1.3 外部環境變化之三:政府購買社會服務
5.1.4 內部競爭力提升:志愿模式創新、規制合法性認可與政治互信強化
5.2 資源依賴:多層次志愿資源的短缺與資金資源的來源較少
5.2.1 志愿資源的短缺:與農民工多樣化需求的匹配不足
5.2.2 資金資源的來源較少:缺乏農民工雇主企業的支持和政府的穩定支持
5.3 行動策略:政治互信的深化與組織定位的深拓
5.3.1 政治互信的深化:承接政府委托項目并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5.3.2 組織定位的深拓:支持和培育新興社會組織發展
5.3.3 組織形象的提升:增強對外輻射能力
6 北京協作者的系統變革:共生性依賴的形成
6.1 共生性依賴形成的現實基礎:農民工需求在深度與廣度上的延展
6.1.1 物質需求的深度延展:增加收入到減少不平等
6.1.2 制度需求的廣度延展:生存需求到發展需求
6.2 共生性依賴形成的理論依據:共生性依賴理論和行動者網絡理論
6.3 共生性依賴的構建過程:邊界、要素與互動機制的確立
6.3.1 邊界的確立
6.3.2 要素的設立
6.3.3 互動機制的確立
6.4 其生性依賴的萌芽與形成:從支持型組織到行動者網絡的升華
6.4.1 支持性角色的確立
6.4.2 行動者網絡的建設
7 討論與結論
7.1 討論
7.1.1 探索成立階段
7.1.2 復制推廣階段
7.1.3 創新傳播階段
7.1.4 系統變革階段
7.2 主要結論
7.3 研究不足與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基于資源依賴視角的民間組織行動策略研究-以北京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為例 作者簡介
多宏宇,男,1981年10月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政策與管理專業博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