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間詞話全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41891
- 條形碼:9787511341891 ; 978-7-5113-418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間詞話全解 本書特色
◎內容全面 體例科學 本書集中體現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內容精辟獨到,觀點新穎,妙語連珠,是了解中國經典詩詞的必讀書。 ◎圖文全解 好讀好看 數百幅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圖文聯袂,相得益彰,幫你理解詩詞意境,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 ◎理想讀本 經典藏書 科學簡明的體例、精美珍貴的圖片、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合,打造出一個彩色的閱讀空間,全面提升本書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人間詞話全解 內容簡介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影響深遠的一部詞話著作,在中國詩話、詞話發展史上堪稱一部劃時代的作品。該書集中體現了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觀點新穎,自成體系,精義迭出。自1908年,《人間詞話》在《國粹學報》上公開發表以來,頗受世人的青睞與關注。 《人間詞話》是中國古典文藝美學史上的扛鼎之作。在這部書中,王國維以西方哲學、文學和美學的視野,對歷代詩詞名家名作作了精彩而獨到的點評,并提出了獨特的文學理論,可謂難得的國學經典、里程碑式的文藝巨著。本書選用了較完備的《人間詞話》手稿本,以重現其真容。全書分為三部分,上篇是王國維發表于《國粹學報》的《人間詞話》64條,下篇是未刊稿及刪稿,每條原文后都附有賞析文字,闡釋主要的理論觀點并對原文進一步拓展。在附錄中,則收錄了《人間詞》及王國維的生平事跡。與經典同行,與大師對話,怡情養性、開發性靈、提升品位。
人間詞話全解 目錄
上篇
有境格自高
真假無須辨
物我需兩忘
貴在靜中得
道法緣自然
實情虛景乃境
境于一字中
大小非優劣
境界為本也
氣象乃詩品
一池春水皺
深致乃優美
人正不易得
神秀出國色
后主之情調
難為赤子心
后主性情真
愛以血書者
開北宋風氣
池邊梅自早
“出”字何人道
情多無處足
細雨濕流光
望盡天涯路
憂生亦憂世
燈火闌珊處
看盡洛陽花
古之傷心人
少游境凄婉
秦詞存《詩經》
詞中詩氣象
在神不在貌
唯言情體物
語妙不必代
不可濫用代字
美成詞得荷之神理
和韻似原唱
無一語道著
如霧里看花
“隔”與“不隔”
年命如朝露
雖高意境弱
有性情境界
豪詞之胸襟
觀雅量高致
同歸于鄉愿
是別有人間
周旨蕩史意貪
水光云影遠
心事已遲暮
夜深千帳燈
盡在自然中
詞不易于詩
難以出新意
如觀佳山水
見真知者深
詩詞貴自然
小玉報雙成
文體尊卑論
能入亦能出
花鳥共憂樂
空床難獨守
寥寥數語絕
各有能不能
下篇
白石之慈悲
張狂之微笑
疊韻不平仄
詩詞之盛衰
天樂殊笑人
方回少真味
創作之難易
詩詞鳴不平
難覓之真我
景語皆情語
盡君今日歡
境闊與言長
不如言境界
借古人之境
誰*工長調
后人不能學
開通押之祖
不足比容若
清尊北宋詞
子龍彩花耳
淺論《衍波詞》
論近人之詞
兩首《蝶戀花》
令人不能懷
陷深文羅織
畫工化工殊
不樂聞此語
有詞卻無句
草窗玉田詞
不值許費力
文山之風骨
和凝《長命女》
若梅溪以降
后人群附和
詞失之膚淺
友人沈昕伯
用詩人之眼
小說不足信
詩詞之工拙
詞家有篇句
南宋俗子詞
六一《蝶戀花》
不可儇薄語
詞人須忠實
詞集之格調
明清人論詞之失
白石曠在貌
詞尤重內美
詼諧與嚴重
附 錄
人間詞話全解 節選
看盡洛陽花 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張愛玲有句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外在的豪放之灑脫,皆因內在的情深義重。豪放卻深沉含蓄,這是王國維對歐陽修《玉樓春》的感受。 先感受一下歐陽修的《玉樓春》: 玉樓春 歐陽修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開場便是一個離別的場景。喝酒送別,端起酒杯,人還未動身離開,便想問其何時歸來。可是一說話就牽動了別離的傷悲,為了送別叫人記住而精心打扮的妝容被這無法抑制的淚珠打濕了。真是欲語淚先流。 這一開頭的送別之景,就明顯帶有了深重的離別之傷,這離別之時恰是春歸之際,因為下文所寫的環境是洛陽城滿城是花。春歸之際正是大好時光,卻又偏逢離別之時,離別之傷,正是春歸之悵。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這一句雖是在感嘆離別之際的情深義重,感嘆人生自是有癡情之人的,這樣的遺憾似乎與風月是無關的。可是又似乎這樣一句話突然出現在剛才如此悲戚的場景,有點像轉移了觀眾的視角。似乎觀眾還沒有被悲傷渲染夠,就被拉了出來。 而這樣的一句評論,卻又是極其懂得這樣的離別之苦恨,才推心置腹發出的。表面看起來,好像是閱盡風月后的頓悟,遣玩之至后的飛揚,其中又隱含著對人世中悲歡離合的一種無奈,對人生有種沉著的悲慨。感覺是時時在閱紅塵之事,卻又是早已置身世外。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評論之后,又立馬回到了送別場景中來。離別撫琴贈歌,就不要再翻新的曲子了吧,這一首歌已經唱得叫人肝腸寸斷了。 這樣的寫法,又回到了歌詠風月詞的小情調之中。但是尾句又有驚喜之處,猶如峰回路轉,大浪淘沙。 “ 直須看盡洛城花, 始共春風容易別。”定要將這洛城花之美麗繁盛欣賞遍盡,皆因這開始于春風之花的一片錦華終不長久。詞到這里,情感上就由前面的肝腸寸斷轉到這里的豁達和解脫了。 離愁別緒在宋詞的題材之中,往往是愁容慘淡,凄慘之聲不絕于耳。但是歐陽修的《玉樓春》在*后將整體的風格擺脫了以前固定的套路,教人為之一振。 而王國維所說的“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恰恰在此表現*明顯。 從詞句的用詞來說也可以看出,整個句子表現的灑脫豪放之情,其中“直須”一詞的運用卻道出了內里蘊含的情意,“直須”就是“一定要”,這情意是深厚固執的。因為這“洛城花”盡管美麗,卻始終是要“盡”的,花共“春風”卻要別。兩人的情意再深厚,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所以越是豪放灑脫,也越是悲傷沉重。 懂得愛之情深、悲之沉重,才會在掙脫的豪放中產生一種外剛內柔的力量。 這樣的情感,是懂得。歐詞尤高在此。 讀之,灑脫豪放、風流瀟灑,卻又情意綿綿,叫人唏噓長嘆。 ……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