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19世紀英國文學中的趣味焦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9859
- 條形碼:9787520329859 ; 978-7-5203-298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世紀英國文學中的趣味焦慮 本書特色
何暢著的《19世紀英國文學中的趣味焦慮》共分七個章節,分為上下兩篇,即“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私人空間”篇涵蓋了閱讀、音樂和情感等較為私人的話題,而“公共空間”篇則涉及了風景、旅行和環境保護等公共話題。實際上以“空間”劃分章節的設想,頗讓筆者躊躇。*終落筆,理由有二。其一、筆者認為,我們不應將“趣味”問題簡化為個人品味問題。繪畫、音樂和閱讀趣味雖看似屬于私人選擇,卻擺脫不了其背后共同的階級意識。因此,任何一次私密的“趣味”選擇都具有“公共性”。這是本書的主要觀點。與此同時,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有一些關于“趣味”的討論涉及了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社會公共文化運動。
19世紀英國文學中的趣味焦慮 內容簡介
在英國19世紀中產階級日益壯大的語境中,本書以若干具有典型意義的小說文本為中心,考察“趣味”概念在19世紀英國文學中的發展軌跡,尤其關注上述階級焦慮與其他社會意識形態(如科學、音樂、美學等)之間的對話,以發現在這個特殊的社會轉型期,中產階級是如何獲得自身的文化認同并成為英國19世紀文化觀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書共分七個章節,分為上下兩篇,即“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私人空間”篇涵蓋了閱讀、音樂和情感等較為私人的話題,而“公共空間”篇則涉及了風景、旅行和環境保護等公共話題。實際上以“空間”劃分章節的設想,頗讓筆者躊躇。很終落筆,理由有二。其一、筆者認為,我們不應將“趣味”問題簡化為個人品味問題。繪畫、音樂和閱讀趣味雖看似屬于私人選擇,卻擺脫不了其背后共同的階級意識。因此,任何一次私密的“趣味”選擇都具有“公共性”。這是本書的主要觀點。與此同時,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有一些關于“趣味”的討論涉及了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社會公共文化運動。
19世紀英國文學中的趣味焦慮 目錄
緒論 “趣味”概念在英國文學中的“前世今生”(1)
**節 “趣味”概念在18世紀的美學轉向(5)
第二節 “趣味”概念在19世紀的文化轉向(15)
第三節 “大眾趣味”“日常趣味”與“現代性”(26)
上篇 私人空間
**章 《月亮寶石》中的科學趣味(39)
**節 不可靠的“感官事實”(41)
第二節 科學話語(44)
第三節 科學趣味與中產階級寫作(48)
第二章 《女王50周年大慶》中的閱讀趣味(55)
**節 閱讀的時代與閱讀趣味(56)
第二節 閱讀趣味與“文化正確性”(63)
第三節 “文化正確性”背后的“錯位感”(68)
第三章 《理智與情感》中的“趣味之爭”(73)
**節 瑪麗安的“趣味”觀(74)
第二節 埃莉諾的“趣味”觀(80)
第三節 “口水仗”背后的文化深意(83)
第四章 《丹尼爾·德隆達》中的音樂趣味(89)
**節 “壞”趣味與“好”趣味的沖突(91)
第二節 “趣味”沖突背后的文化反思(98)
下篇 公共空間
第五章 “如畫”美學背后的階級符碼(109)
**節 “如畫美學”與“如畫”熱潮(111)
第二節 奧斯丁筆下的“如畫”趣味(115)
第三節 美學批判還是階級批判(120)
第六章 “如畫”的趣味
——19世紀英國旅行者筆下的風景(128)
**節 “如畫”趣味與帝國敘事(129)
第二節 “如畫”趣味與階級敘事(138)
第七章 自然的“趣味”與英國19世紀綠色
公共領域建構(153)
**節 綠色公共領域與19世紀英國中產階級(154)
第二節 湖區保衛運動引發的公眾討論(159)
第三節 圣喬治社引發的公共實踐(164)
第四節 《19世紀的暴風云》引發的公眾關注(169)
第五節 綠色公共領域與中產階級文化認同(175)
結語(182)
參考文獻(189)
后記(209)
19世紀英國文學中的趣味焦慮 作者簡介
何暢,女,文學博士,教授,執教于浙江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英國文學和西方文論。代表著作:《環境與焦慮:生態視野中的羅斯金》,在國內外權威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教育部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3項,其中省級重點1項。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