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0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807103
- 條形碼:9787552807103 ; 978-7-5528-071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0卷) 內容簡介
本書系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編的一部論文集,主要收錄了目前與中國社會史研究相關的科研成果,主要涉及醫療、衛生、環境等內容。書為當前中國社會史的研究提供了較有價值的線索和資料,是從事中國社會史研究的推薦書目。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0卷) 目錄
明代社會對老年的界定
印象童年:明代士人的童年記憶與書寫
在家中玩耍
——兒童娛樂、家庭教育與民國上海“兒童游戲室”話語的興起
【政治與社會】
從對立到合流:漢代列侯與豪強關系芻議
“傳奇”的背后:宋季忠義袁鏞的歷史書寫及相關問題
——從《延祜四明志》未立袁鏞傳談起
漢北巖疆:寧陜鎮與清代秦嶺治理
【日常生活與物質文化】
環境史視野下的唐代嶺南飲食生活研究
重識茶葉:以民國報刊茶葉廣告為中心的解讀
別有奇芬日采擷:抗戰初期的中學教員日常生活
——從社會生活史角度對詹安泰的考察
【醫療社會文化】
走馬樓吳簡疾病詞語“刑”拾遺
漢唐醫方中的生育技術與性別權力
從寄生草到寄生蟲
——“寄生”概念的知識考古
【研究述評】
先秦社會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隋唐五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書評】
文武之道:讀《刻畫戰勛:清朝帝國武功的文化建構》
歷史社會學的新思考:《通向集體之路》何以可能?
編寫教科書與建構認同
——劉超《歷史書寫與認同建構: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歷史教科書研究》評述
編后語
英文摘要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0卷) 節選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二十卷 2018)》: 如果說昭宣以前,列侯對豪強的打擊是二者關系的主要內容,那么昭宣以后,列侯與豪強的合流就是二者關系的主流了。 (一)列侯的豪強化 文帝為消除群聚長安的功臣侯者集團的威脅,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文帝三年連發兩道詔書遣列侯就國,“其令列侯之國,為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②,“前日詔遣列侯之國,辭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③。從此列侯就國成為定制,列侯回到關東的封國后,因地緣性因素與“雄張閭里”的豪強產生了愈來愈多的交集。早在文帝時期,列侯與豪強就已經開始交通了,晁錯*先見其端倪,指出二者的交通是對于中央集權的重要威脅,“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④。武帝初年,列侯與豪強逐漸走向聯合,“(灌)夫家居,卿相侍中賓客益衰。及竇嬰失勢,亦欲倚夫引繩排根生平慕之后棄者。夫亦得嬰通列侯宗室為名高。兩人相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歡甚,無厭,恨相知之晚”⑤。灌夫通過交結魏其侯竇嬰來結識更多的列侯宗室,抬高自己的名聲,而魏其侯竇嬰更看重灌夫的經濟實力、宗族勢力,想依靠灌夫去報復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勢后又拋棄了自己的人。河內游俠型豪強郭解與長平侯大將軍衛青交情深厚,”及徙豪茂陵也,解貧,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衛將軍為言:‘郭解家貧,不中徙。’上日:‘解布衣,權至使將軍,此其家不貧!”’⑥ 漢武帝以后,列侯們看到了豪強的經營方式所帶來的巨額財富,紛紛仿效,開始向豪強轉化。崔向東先生認為食封貴族利用權力對于土地的兼并是其向豪強轉化的唯一手段⑦。其實除了土地兼并,以列侯為主體的食封貴族還通過經營工商業、高利貸,以及壯大自己的宗族力量等多種途徑來實現向豪強的轉化。 首先,王侯開始侵吞土地,兼并人口。漢武帝時,武安侯田蚡“治宅甲諸地,田園極膏腴”⑧,還要謀取魏其侯竇嬰的城南田。冠軍侯霍去病也為其父“買田宅奴婢”⑨。西漢末,兼并浪潮愈發高漲,公卿列侯貴戚們加入到土地兼并的大軍中,“公卿列侯親屬近臣,四方所則,未聞修身遵禮,同心憂國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務廣第宅,治園池,多畜奴婢,被服綺轂”①。王莽的叔父、紅陽侯王立通過南郡太守李尚,“占墾草田數百頃,頗有民所假少府陂澤,略皆開發”②。丞相安昌侯張禹,“多買田至四百頃,皆涇渭灌溉,極膏腴上賈”③。盡管漢王朝存在著限制王侯兼并土地、人口的法令,但王侯依恃著他們的政治特權,使得這些法令成為一紙空文。哀帝時期的大司空師丹提出“限田限奴”之策,“諸王、列侯得名田國中,列侯在長安及公主名田縣道,關內侯、吏民名田,皆無得過三十頃。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④。如淳日:“名田國中者,自其所食國中也,既收其租稅,又自得有私田三十頃。名田縣道者,令甲,諸侯在國,名田他縣,罰金二兩。今列侯有不之國者,雖遙食其國租稅,復自得田于他縣道,公主亦如之,不得過三十頃。”⑤在承認土地和奴婢買賣的前提下,要求對王侯的土地和奴婢的擁有量加以適當限制,但遭到丁、傅等外戚侯的極力反對,哀帝后來又一次賞賜其寵臣高安侯董賢土地二千余頃,這個改革方案被迫擱置起來。 列侯在兼并的土地上實行租佃制這種先進的剝削方式,“一人之作,中分其功”⑥,賺取對半分成的地租,使其身份發生一些變化,豪強性的因素增加了。當然在列侯兼并土地的過程中,權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身寵而載高位,家溫而食厚祿,因乘富貴之資力,以與民爭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是故眾其奴婢,多其牛羊,廣其田宅,博其產業,畜其積委,務此而亡已,以迫蹴民,民日削月,寢以大窮。富者奢侈羨溢,貧者窮急愁苦”⑦。劉澤華先生認為:“在整個中國封建時代,與政權的頻繁更迭和權力在個人手中的頻繁轉移相對應,封建地主個人地權的歸屬總是大集大散,處在經常的流動之中。有權則地多,權亡則地亡,地權流動的基本趨向是視權力為歸依的。”⑧劉先生的觀點雖不免夸大了權力在地權轉移中的作用,但倒是頗適用于列侯對于地權的攫取。 其次,列侯并不是坐等豪強的盤剝,坐看豪強勢力的壯大,而是主動經營工商業、高利貸以求利。司馬遷認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⑨列侯們在經營工商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權減免市租、關稅,周流全國,甚至辜榷一方的貿易,獲得高額利潤,迅速積累起巨額財富。富平侯張安世因善于經營工商業比大將軍霍光還要富裕,“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綈,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治產業,累積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于大將軍光”⑩。列侯們甚至直接派人深入境外進行走私貿易,宋子侯許九“坐寄使匈奴買塞外禁物,免”。 ……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