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機.智-從數字化車間走向智能制造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609612
- 條形碼:9787111609612 ; 978-7-111-6096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機.智-從數字化車間走向智能制造 本書特色
作者團隊由來自國內智能制造大咖專家和一線資深技術派專家,以全球化的視野將國內外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理論體系、前沿技術悉數融合到書中,并以高屋建瓴的行業觀察和氣貫長虹的落地引導為目的,從戰略、理論、體系、技術、生態、落地6個維度對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制造進行全方位的剖析與呈現,了解全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制造業,這一本書就足夠! 本書創新性地以“取勢、明道、優術、利器、實證”五大篇章為主線,為讀者次第展開了一幅取新工業革命之大勢、明事物趨于智能之常道、優賽博物理系統之巧術、利工業互聯網之神器、展數字化車間之實證的智能制造美好畫卷。
機.智-從數字化車間走向智能制造 內容簡介
本書從企業微觀視角,將三體智能模型中的基本邏輯用于對智能制造進行深入研究。本書是一本既從頂層設計的視角討論智能制造的本源、發展趨勢與應對戰略,首次匯總對比了德美日中智能制造發展戰略和參考架構模型,又從企業落地實施的視角研究了智能制造的戰略戰術與實現路徑,并詳細介紹了制造執行系統(MES)與設備物聯網等數字化車間建設方法的著作。兩個視角,上下呼應,力圖體現戰略結合戰術,理論結合實踐的研究成果。對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具有很強的借鑒與參考價值。 作為國內智能制造大咖專家和一線資深技術派專家,作者在本書中以制造業為主體,用全球化的視野,從發展趨勢、戰略戰術、理論體系、實現路徑、落地產品全方位地講解智能制造。無論您是制造業領域的創業者、投資者、管理者、技術人員,還是相關政策制定者或是高校師生,只要您想了解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智能制造大潮下的中國制造業,本書一定會對您大有裨益。
機.智-從數字化車間走向智能制造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取勢篇 大勢所趨,全球工業體系大轉型
**章 智能制造,風從何處來 ┆2
德、美、日、中這些工業強國和大國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相近的國家戰略,掀起了全球史上*大的智能制造浪潮。這并非是因為突然有什么顛覆性的技術突破,而是因為在當前全球制造業嚴峻形勢下,各國結合自身問題及特點,在快速增長的數字經濟發展進程中,希望借助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新技術尋求突破,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推動本國制造業的發展。
制造業面臨四個難題┆3
寄希望于新技術體系┆11
新常態下的中國制造┆12
數字經濟扛鼎新動能┆14
第二章 務實戰略,客觀認識德國工業4.0 ┆19
越是時髦、喧囂的熱潮,越需要冷靜、獨立的思考。我們既要積極學習德國工業4.0的先進理念,也要看清楚其戰略本質,不要照搬照抄,一定要結合國情與企業情況,制定出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才能在這場全球工業革命中取得主動,助力企業的健康發展。
內憂外患,德國制造不樂觀┆20
工業4.0,絕地反擊利器┆25
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立潮頭┆42
對工業4.0的四個認知誤區┆47
第三章 同場競技,美、德、日、中各顯身手 ┆54
作為制造企業,不僅要深入研究與借鑒德、美、日等國家先進理念,博采眾長,為我所用,還要深刻理解“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意義及實施路徑,在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戰略“三范式”指導下,抓住稍縱即逝的歷史發展機遇,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在企業的落地,促進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
美國借助“巧實力”重歸制造業┆54
日本工業價值鏈頗具價值┆60
中國以智能制造獨辟蹊徑┆67
“一智各表”,內涵有別┆76
明道篇 因勢利導,走中國道路的智能制造
第四章 以人為本,智能制造戰略落地之道 ┆82
從“人機網三元戰略”“三體智能模型”到“人-信息-物理系統”,反映出了中國“以人為本”的東方哲學思想與西方先進技術的交匯與融合,讓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在以智能為標識的新工業革命中,明確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的定位,推出適合本國國情的智能制造發展戰略。
多國競合,智造路徑各不同┆82
智能制造,終須以人為本┆88
歷次工業革命,“人”是核心要素┆95
三元戰略,中國企業制勝之策┆101
第五章 審時度勢,經營戰略再定位 ┆111
在向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外部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不能墨守成規,固守以往的“成功經驗”,貽誤戰略發展機遇,應該內外兼修,不僅要有過硬的硬實力,也要有深厚的軟實力。在瞬息萬變的發展中,企業的經營戰略和文化等需要根據形勢的變化而調整。
企業經營戰略的選擇與制訂┆112
智能制造的“新四化”┆121
文化,企業無形競爭力┆131
優術篇 技術使能,智能制造的落地戰術
第六章 CPS賦能,智能制造的核心驅動力 ┆138
CPS被認為是“德國工業4.0”的核心技術,美國也將其列為八大關鍵的信息技術之首。既然CPS如此重要,我們就需要追根溯源,廣泛地求證、深入地學習與思考,然后實地力行。只有深入理解CPS,并以之為抓手,才能促進它在企業智能制造中落地。
眾說紛紜,共話賽博淵源┆138
劃層分級,CPS一統江湖┆143
數字孿生,CPS構建基礎┆150
CPS織網,數據自動流動┆153
第七章 工業互聯網,“換道超車”新機遇 ┆159
工業互聯網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工業革命的關鍵基礎設施,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對產品、設備、人力、知識、信息等實現資源、能力的共享與協作,是匯眾智、用眾力的新型商業模式。
加快其發展有利于加速智能制造發展,更大范圍、更高效率、更加精準地優化生產和服務資源配置,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新動能。
互聯革命,經濟發展駛入新賽道┆160
工業互聯網平臺,新工業體系操作系統┆164
工業互聯網,既“姓工”也“姓公”┆168
重塑制造業,新范式開始發力┆171
利器篇 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主戰場
第八章 從數字化車間走向智能制造 ┆178
《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車間建設是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環,是制造企業實施智能制造的主戰場。
前面我們一起探討了智能制造的一些原理與方法,本章將以離散制造行業為例,探討數字化車間建設時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基本原則,采取什么樣的靈活策略以及系統選型方面的注意事項,確保智能制造在車間沿著正確方向推進。
數字化車間的定義與建設主線┆178
數字化車間實施策略┆188
數字化車間實施效果┆193
數字化車間系統選型原則┆195
第九章 設備互聯,機器不再“聾啞” ┆198
再先進的設備,單機工作也是潛力有限。需要改變傳統的設備孤島式生產模式,發揮生產設備集群化的生產潛能,在網絡化通信的基礎上,實時采集生產設備的關鍵運轉數據,對設備進行可視化、智能化管理以及預測性維護,并通過與信息化系統進行深度集成,實現設備網絡化、集群化、智能化的生產管理模式,為促進企業智能制造落地打下堅實基礎。
數字化車間從設備“治啞”開始┆198
互聯互通,設備攜手變聰明┆205
預測性維護,打造無憂生產┆220
設備物聯網建設注意事項┆225
第十章 MES賦能,智造精益雙落地 ┆233
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客戶要求越來越高、人力與生產資源成本不斷上漲,企業既需要進行宏觀的統籌與規劃,又需要對具體事項進行“精打細算”。
車間有眾多設備、設施、物資及人員,還有大量的生產任務,且產品屬性不同、交貨期不同、緊急程度不同,做到精細、精準、精益的管理,難度很大。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MES就是幫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的信息化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生產管理數字化、生產過程協同化、決策支持智能化,可有力地促進精益生產落地及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
MES有關概念┆234
MES模塊組成┆240
MES模塊功能簡介┆243
理念需要與時俱進┆267
第十一章 大數據賦智,車間走向新時代 ┆277
不同于設備、物料等有形的物理實體,無形的數據是企業的一種新資產、新資源和新生產要素,是企業正常生產的基礎,是企業進行智能化管理的關鍵。對這些數據進一步挖掘,以量化、可視化等方式,定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優化,這對提升企業競爭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數字化車間不只是智能制造的主戰場,也是工業大數據的富礦,是新一代智能制造的測試床。采集、存儲、挖掘、使用好這些工業大數據,可為企業智能制造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工業大數據,車間的無形資產┆277
APS,MES智能化的源頭┆284
3D可視化,制造新境界┆293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引擎┆299
實證篇 知行合一,智能制造重在落地
第十二章 各具特色,數字化車間案例集錦 ┆306
古人說,知易行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智能制造一定要產生有效的經濟與社會價值,一定要能切實推動傳統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2016年2月2日,李克強總理視察寧夏共享集團,將該企業比喻為“傻大黑粗”轉型升級成了“窈窕淑女”,稱贊是“展示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的融合,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生動體現。”
海爾模具:設備互聯 效益明顯┆307
中信戴卡:精益為魂 智造典范┆311
寧夏共享:數據流動 新舊轉換┆314
西安交大:虛實融合 教學創新┆318
后 記 ┆321
參考文獻 ┆323
參考資料 ┆328
機.智-從數字化車間走向智能制造 作者簡介
朱鐸先:北京蘭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智能工廠實戰型專家。先后在航天第二研究院、PTC公司工作過多年,有二十多年制造業信息化研究與應用經驗。指導研發的設備物聯網、制造執行系統MES等產品已在航空航天等數百家企業得到成功應用。是“人機網三元戰略”“六維智能工廠”等理論提出者,《三體智能革命》作者之一。兼任中國機電一體化協會MES分會副理事長等職。 趙敏:走向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發明協會常務理事,發明方法研究分會會長,工信部 CPS 發展論壇副秘書長,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中國工業APP聯盟)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工業信息安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參與工信部CPS白皮書、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工業互聯網APP白皮書的研究與審定工作,參與工程院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部分研究工作。國內知名智能制造、兩化融合及創新方法論專家。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