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泰山文化研究:泰山學院學報“特色欄目”專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04744
- 條形碼:9787520504744 ; 978-7-5205-047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泰山文化研究:泰山學院學報“特色欄目”專輯 內容簡介
《泰山學院學報》開設“泰山文化研究”欄目,為泰山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被評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欄目作者群來自全國各地乃至日本、越南等,有季羨林這樣的國學大師,有魏建、周郢等學術骨干,有來自基層的泰山文化愛好者,有來自高校的在讀博士、碩士生等等,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特長,對泰山文化的歷史、封禪、祭祀、歷代人物、文物、考古、石刻、文獻、文學、藝術、中外交流、宗教、民俗、旅游等諸方面進行了研究探討,基本體現了這一時期泰山文化研究的前沿水平。《泰山文化研究(泰山學院學報特色“欄目專輯” 套裝上中下冊)》將1998年至2018年間發表在《泰山學院學報》“泰山文化研究”欄目上的130多篇文章集腋成裘,可以說基本體現了這一時期泰山文化研究水平。
泰山文化研究:泰山學院學報“特色欄目”專輯 目錄
綜論
泰山文化定位探討
論泰山文明對中華文化的獨特貢獻
“群峰拱岱”的歷史文化意蘊
華人的亡魂世界觀與精神家園
“士”與泰山
天壇泰山——泰山與中國政治文化
人文泰山——泰山與中國名人文化
天下泰山——泰山文化在全國的傳播
和諧:泰山文化的核心
歷史
贏秦人發祥于泰山地區與西遷初探
大汶口文化泰山文化曲阜孔孟文化一體論
泰安市域先秦古邦國歷史地理考察
兩漢泰山經學述略
從“神圣山”到“文化山”——唐宋金元時期泰山文化之變革
東平古文化的運河印跡
泰山“天門”系列地名研究
古代泰山地震的政治影響
略論古人的泰山綠化意識
尋找失落的城市名片——泰山城區清末民國時期建筑物探訪考證
封禪、祭祀
論泰山文化——談天說地話封禪
漢代封禪的文化特色
唐代封禪的功能及意義
宋真宗“泰山封禪”動機補論
泰山**祭祀史論
魏晉南北朝泰山祭祀考
除魅與離心:晚清泰山祈雨禮的變革
歷代人物
孔子與泰山
明代泰山孔子廟考論——兼論“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主題形成
泰山羊氏溯源
泰山羊氏家族文化研究綜述
北宋名士姜潛生平考略
金朝文人的泰山情懷管窺
流寓韓國的泰安名臣世家——明末遺民王以文族系新考
兩朝游宦物外逍遙——試論趙弘文思想的儒道情結
文物考古
將軍崖巖畫與大汶口陶符考釋——史前泰山文化追蹤之一
泰山大河舊石器文化遺址考察報告
從巨石文化看泰山地區的早期文明
岱廟建筑群的文化及保護措施研究
石刻
《泰山石刻》序言
泰山石刻在石刻**的位置與意義
泰山:一部中國書法史
泰山石刻的佛學價值
泰山石刻的旅游價值
泰山文化研究:泰山學院學報“特色欄目”專輯 節選
《泰山文化研究(泰山學院學報特色“欄目專輯” 套裝上中下冊)》: 世界遺產委員會是這樣評價泰山的:莊嚴神圣的泰山,兩千年來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征。的確,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談自己對泰山的認識。有人說,泰山是“中華文化史的一個局部的縮影”;還有人說,“泰山文化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形象的代表”;又有人說,“泰山是個‘大文物’”……我說“泰山是個大天壇”。 一、泰山始終吸引著中國歷代*高當權者的眼光 泰山很早就與中國政治發生聯系了。上古時候,我們的祖先就以泰山象征高大、象征穩重、象征安定、象征悠久,繼而看作民族精神的象征。《史記·封禪書》開頭就告訴我們:自古以來承受天命的帝王……沒有見到祥瑞之象而不到泰山去封禪的。*早記錄這一現象的《管子》中說:“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包括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大禹、成湯、周成王等。自有正史以來,中國有影響的政治家大都來到泰山。僅皇帝就有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十多位帝王先后到泰山封禪祭祀。還有一些帝王雖然沒有到泰山拜祭,但表現出極大的恭敬,如元世祖、后唐明宗、明太祖等人對泰山神稱號的加封、詔封或改稱;還有的一而再、再而三準備到泰山封禪,總是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未能成行,如唐太宗等。 在古代中國帝王眼里,泰山是關乎生死、關乎尊卑、關乎交替、關乎天道、關乎風調雨順、關乎國泰民安、關乎至高無上、關乎江山永固的神山,豈敢不對它頂禮膜拜? 二、泰山封禪濃縮了中國的皇權文化 封建中國的*高統治者們為什么那么關注泰山呢? 先得從封禪說起。封禪是古代帝王*高的祭祀禮儀活動。要知道封禪有多么高貴,你就去天壇吧。天壇是紫禁城的三倍。皇帝按時都得來,到了這里無不低三下四。為什么呢?因為這里祭天。北京的天壇距今才500多年,而5000年以前就有封禪了。北京的皇家建筑是很講究地點選擇的,日壇在正東,月壇在正西。天壇卻不在正南,北京*重要的建筑大都建在中軸線上,偏偏更重要的天壇卻不是,正南偏東。有人說,這是泰山的方向。在過去幾千年、或許是萬年以上的中國歷史上,封禪,不在京城,幾乎都是在泰山舉行。泰山就像是一個大天壇。 在泰山上筑一個土壇進行祭天儀式,報上天之功,稱為“封”。在泰山下的小山上除地,報大地之功,就叫“禪”。凡是所謂“受命于天”的帝王,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積土為壇意味著增泰山之高以祭祀天神,報答上蒼的功績;到泰山附近的小山丘上堆積泥土,來增加地的廣厚以祭祀地神,報答厚土的功績。這就是中國歷代帝王狂熱追求的泰山封禪。其實,是中國古代政治和迷信造就的特異現象。 ……
泰山文化研究:泰山學院學報“特色欄目”專輯 作者簡介
王雷亭,山東臨邑人,1965年9月15日出生,教授。大學與博士研究生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就讀于華東師范大學。現任泰山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泰山研究院院長,萬里圖書館常務副館長,中國改革發展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 兼任中國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會專業委員、山東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山東省旅游專家委員會委員、泰安市旅游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泰安市規劃委員會委員等。 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旅游規劃與管理,參加援藏旅游規劃項目、主持援疆旅游規劃項目,為上海、北京、山東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制定旅游規劃,出版有《旅游規劃的市場分析》、《泰山旅游發展研究》等專著。 滕先森,男,1957年8月生,山東夏津人,民建,研究員,泰山學院學報原主編。 1997年——2017年,先后擔任《泰安師專學報》副主編、《泰山學院學報》主編。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和辭書編纂,發表論文20多篇,擔任副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試題庫獲省教委優秀成果一等獎。參加囯家重點科研項目《漢語大詞典》的編寫,受到國家新聞出版署的表彰,與人合作出版《八用成語詞典》(齊魯書社)、《近代漢語詞典》(語文出版社)、《新編聯綿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古代散文鑒賞辭典》,獲全國圖書金鑰匙獎、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等。 2001年——2017年,先后擔任民建泰安市委副主委、主委,泰安市政協副主席、泰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山東省政協委員、常委,多項參政議政成果獲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