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活著.就要一意孤行-回憶徐悲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03471
- 條形碼:9787520503471 ; 978-7-5205-034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活著.就要一意孤行-回憶徐悲鴻 本書特色
李苦禪、吳作人等著的《活著就要一意孤行(回憶徐悲鴻)\/百年中國記憶文化大家》是“百年中國記憶·文化大家”之一種。通過徐悲鴻的親人、朋友來描寫的回憶錄。 徐悲鴻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魯、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
活著.就要一意孤行-回憶徐悲鴻 內容簡介
徐悲鴻是我國著名畫家,對中國畫壇影響甚大。《活著,就要一意孤行(回憶徐悲鴻)/百年中國記憶文化大家》是徐悲鴻的同學、摯友、同時代的畫家、他的夫人、女兒、侄兒和學生,根據親身經歷和親見親聞,所撰寫的回憶錄。內容豐富翔實,情節具體生動,是一幅徐先生生平事跡的歷史畫卷。
活著.就要一意孤行-回憶徐悲鴻 目錄
追憶徐悲鴻先生吳作人
情深誼長盛成
記徐悲鴻在上海的一段經歷黃警頑
憶悲鴻先生李苦禪
一個藝術家的高尚品格李樺
與徐悲鴻先生相處的日子李瑞年
盡精微致廣大沈左堯
第二輯 師恩難忘:畫壇無悔鑄桃李芳華
循循善誘言傳身教艾中信
一代巨匠藝壇師表馮法禩
親身經歷的幾件事王臨乙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宋步云
既有硬功夫又有正義感夏林
我的老校長侯一民
終生難忘的情誼曾善慶
永遠懷念我敬愛的悲鴻老師楊建侯
患難之交畫壇之師蔣兆和
求師學畫記盧開祥
勤奮出天才盧伯衡(洛夫)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潘懋勛
各有靈苗各自探劉壽增
雙貓竹石意綿綿俞云階朱懷新
第三輯 親人追憶:此生只好墨韻悠長
致《徐悲鴻一生》的讀者廖靜文
爸爸和我徐靜斐
我的叔父徐悲鴻徐煥如
附錄
悲鴻自述
徐悲鴻年表
活著.就要一意孤行-回憶徐悲鴻 節選
《活著,就要一意孤行(回憶徐悲鴻)/百年中國記憶文化大家》: 追憶徐悲鴻先生 吳作人 自從徐悲鴻先生逝世以后,國內外有多少他的藝術知音,他遍天下的桃李,他的親人、朋友,莫不在緬懷著這位代表一個歷史時期的杰出畫家。從20世紀20年代起,他就以振聾發聵的大聲疾呼來力挽已經積贏將有兩三個世紀,陳陳相因、停滯不前的中國繪畫。有許多人寫過許多文章來紀念他,特別是闡述他在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進程中的幾個關鍵時刻,堅持主張以客觀生活為藝術創造依據的現實主義。我們經常想起20世紀20年代他同上海頹廢派的文人以及20世紀40年代他同北平國民黨反動派利用的保守派所進行的有關藝術的論戰。這一切都說明了徐悲鴻先生對有悠久歷史的中國美術傳統的繼承,和吸收外來藝術的優點,從而為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開辟了前景,并為繁榮社會主義藝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中國人民紀念他,他將在中國社會主義藝術的發展上長期起著應有的作用。 這30年來,我和許多其他同志一樣寫過一些文章來回憶徐悲鴻先生;*近我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印的《文化史料》第五輯發表了《回憶南國社時期的徐悲鴻和田漢》一文。這里我再補充對徐先生的回憶,把我所知道的徐先生的事跡,按照徐先生的性格,力求避免華麗辭藻,如實地記錄下來。 徐先生和田漢先生為了藝術革新運動——這是一個帶有進步意義的藝術革新運動,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而走到一起來了。在上海,當二三十年代間,有的人打著形形色色的自命“維新”的藝術旗號,在美術方面也有人將西方各種現代流派同思想上的先進混為一談。但是徐、田兩先生則主張藝術要以形式完美為手段,用以達到表達思想的先進為目的。正由于這個藝術觀的一致,他們建立了共同奮斗的基地一一南國藝術學院。當時所謂“南國精神”,不論在文學上,在戲劇上,在美術上,正如田漢先生所說過的:“……我們在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1928年春,當南國藝術學院成立不久,美術系被反動勢力所砸毀時,他們兩人曾有過一次長談,我相信他們之間,已就各自的藝術觀和在藝術活動相互支持上有了默契,這是為此后的一些事實所證實了的。(見拙作《回憶南國社時期的徐悲鴻和田漢》一文)我自己在1930年春去巴黎,對國內的情況了解甚少。1935年我回到南京時,徐先生首先告訴我田漢先生出獄的消息,并要我快去探望剛由他和宗白華先生(當年的南京中央大學哲學教授,現在北京大學的哲學教授)保釋出獄的田漢先生。這些細節都見上述《文化史料》第五輯,和1982年出版的廖靜文著的《徐悲鴻一生》一書。我深感徐、田兩位先輩的情誼是極其深厚的,因為當時在白色恐怖時期,以身家擔保的事,即使骨肉之親尚難免趨避。1953年9月,徐先生剛在北京醫院辭世之頃,在側的幾位老友中田先生沉慟獨切,這是不無緣由的。徐悲鴻先生從來沒有對田漢先生這位諍友在1930年所寫的《我們的自己批判》(見1932年《南國月刊》第2卷第1期)中對他的求全責備,流露過一點微詞。這篇文章發表的時間、地點,處在“左”的壓力普遍存在的時期(見《戲劇論叢》1981年第4期第4頁陳白塵《中國劇壇的驕傲》一文)。此后南京的營救,武漢的支援,桂林的重逢,尤其是北平解放前夕,田先生冒險密晤徐先生以完成中央交付之重托,亦都足以印證(詳見《文化史料》第五輯)。 徐悲鴻先生待人直爽真誠,不以小不舍而棄大義。1948年的年終前后,解放軍已指出北平的前途和國民黨的去從,問題就看傅作義將軍*后的抉擇。傅在一次邀宴北平學者名流數十人的席后茶余,向大家提出關于北平“戰”、“和”的問題。這不是一個一般的問題,因為當時傅將軍還舉棋未定,意向未明,而蔣介石還在叫囂反共到底,在這種情勢下說話的人是要擔風險的。當時誰也不敢發言,經過長時期的冷場后,徐先生首先發言,他說:“時至今日,傅將軍還有什么值得對蔣先生抱幻想的!?……(大意)”徐先生發言之后,在座的才相繼紛紛表態,贊成和平解決北平問題。這件事是徐先生參加傅宴后回來,親自給我講的,我為之深感歡欣。同時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當徐先生和田先生會晤之后,徐先生堅決保護學校,不使學校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破壞,他還表達了拒絕南遷的鮮明立場。這是由于黨的指示和關懷,使徐先生產生了無限的勇氣和力量。 ……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