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海洋文明研究-(第三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14566
- 條形碼:9787547514566 ; 978-7-5475-1456-6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洋文明研究-(第三輯) 本書特色
本書《科舉學論叢(2018第2輯)》是由上海市嘉定區文廣局主管、上海嘉定博物館與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辦的科舉研究學術輯刊。以古代科舉史為研究對象,內設斷代科舉、臺灣科舉、科舉文化、科舉學家訪談、科舉學動態等常設欄目和專題欄目,研究內容主要有科舉史史料研究、相關文物研究、科舉制度研究、科舉史相關人物研究、科舉文化研究等。本研究輯刊的出版填補了中國科舉學術界專業出版物的空白,代表著世界科舉學研究的前沿水平。
海洋文明研究-(第三輯) 內容簡介
《海洋文明研究(第三輯)》是2017年“海洋文明與城市變遷——‘一帶一路’視野下的沿海城市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之結集。本輯共收錄論文23篇,從“一帶一路”的視野出發,探討古代的海洋知識、海洋與沿海市鎮經濟的發展,近代沿海港口市鎮、海洋貿易的發展等問題。本輯涵蓋的內容豐富,充分展現了“開放、多元、包容、進取”的藍色海洋文明精神對于城市發展變遷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意義。
海洋文明研究-(第三輯) 目錄
黃純艷:中國古代官方海洋知識的生成與書寫——以唐宋為中心
王煜焜:豐臣秀吉“入寇大明”的情報、外交戰略與其侵略目的
張海英:明清時期中朝民間貿易與政府的政策應對
沈 洋、朱金龍:室町時代日本遣明船與寧波城市變遷
吳巍巍:西力東漸與近代福州城市經濟變局——以西人的記錄為觀察中心
蔣宜蘭、尹玲玲:淺論歷史時期利津縣境的鹽場與鹽業
于新娟:海外貿易與近代江南經濟變遷——以絲、棉業為例
陸偉芳:從藍煙囪碼頭看中英貿易變遷
周育民:開埠初期基督教在上海的活動
嚴海建:東京-上海-內地:清季網絡格局中的中國公學
江文君:江河匯海:近代上海經濟社會發展與海洋文明因素
陳 曄:隨海而逝:上海的金山三島
張曉東:歷史時期上海地區的地理特征與絲路地位
張 箭:西、葡三分世界海上霸權論略
張赫名、孫曉光:近代中國人眼中的國際海權角逐
姚永超:20世紀初年海關洋員視域下的邊陲口岸——以《調派琿春、龍井村關關員旅行指南》為中心
趙海濤:海關設立與廣西近代對外貿易中心的變遷
邵 雍:中法戰爭爆發前海盜在越南的活動
趙 宇:南京國民政府打擊海盜與維護主權的關系初探(1927-1937)
趙德旺、孫曉光:日本人對南海磷礦的掠奪——以恒藤規隆為中心
孫 巖:近代貿易與航運的關聯度研究——基于1901-1928年海關數據的實證分析
蕭明禮:控制與獨占:全面抗戰前期中國淪陷區之日本航運統制企業(1937-1941)
張 魁:海洋文明與城市變遷——“一帶一路”視野下的沿海城市發展研討會綜述
海洋文明研究-(第三輯) 節選
由古迄今,海洋賦予了沿海人民寶貴的物質財富和巨大發展空間。近世以降,伴隨海上交通的發展、海洋貿易的興盛、海內外思想文化交流的增加,一大批沿海港口城市漸次興起。城市,是文明發展的前沿,也是文明成果的集中體現。沿海城市深受海洋文明的影響,具有多元、開放、包容與進取的特征。即便在專制朝廷的禁海鎖國政策下,海內外的貨物貿易、思想文化仍然通過沿海城市不絕如縷地交流傳遞。國門被打開后,沿海城市更成為中外交往的主陣地和中國近代化的縮影,無數個近代化“**”在沿海城市中誕生,推動中國社會逐漸加入全球化潮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中國港口城市躋身世界名港之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與實施,無疑是沿海城市全面發展的又一重大契機。
海洋文明研究-(第三輯) 作者簡介
蘇智良,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上海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曾任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人文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院長。 兼任上海歷史學會副會長、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