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見春天
-
>
谷圍南亭
-
>
流浪之月
-
>
告白
-
>
言情小說:三生三世枕上書(全兩冊)
-
>
天堂旅行團
-
>
浮生物語(5下裟欏敖熾上下)
島嶼玫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24181
- 條形碼:9787559424181 ; 978-7-5594-2418-1
- 裝幀:68g輕涂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島嶼玫瑰 本書特色
《十年一諾》后 暢銷書作家花涼書寫青春長愛 《花火·彩版》傾心連載 植物學家任樹 x 園林設計師陸桑 對你這只是植物園/對我這卻是人間的伊甸 對你這只是藍色的牽牛花/對我這卻是你溫柔的碧眼 “對不起,我來晚了。但是這一次,不管怎么樣,我都絕對不會再放開你。”
島嶼玫瑰 內容簡介
一場相遇, 植物學家任樹結識了職場精英陸桑, 而從見她的**面, 心中便埋下了疑惑的種子。即便是容貌和氣質全改, 她都同他少年時期在南方島嶼上結交下來的共同承擔著風雨與秘密的朋友方棠有著不可言說的相似之處……
島嶼玫瑰 目錄
楔子
**章 重逢(上)
第二章 重逢(下)
第三章 相聚
第四章 薄霧
第五章 風暴
第六章 擁抱
第七章 星星
第八章 命運
第九章 哨音
第十章 新生
第十一章 破碎
第十二章 舊夢
第十三章 真相
第十四章 釋然
第十五章 告別
后記 孤獨
島嶼玫瑰 節選
楔子 是夜。 濃重的,潑墨一般的夜色。漆黑的海面水天一色,只遙遠處似有通紅的火光。 海水腥咸,不停地灌進鼻孔和嘴巴里。她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更加用力地劃動雙手,蹬著雙腿,試圖盡快離開這片危險的海域。 不知道游了多久,也不大能分清方向,她只知道拼命向前游,越快越好。 海面上起了風,有浪翻滾而來,幾次把她往后拍了一些。 太疲憊,甚至有了隱約的放棄之意,腿微微地抽筋,擺動的幅度小了很多。 “對不起……” 被海水包圍,眼淚可以肆無忌憚地流下。 “對不起……”她輕輕地呢喃,“我堅持不住了……” 身體在緩緩下沉,頭發上的發繩崩斷,一頭烏黑的長發在海水中散開,鼻腔進水之后引發劇烈咳嗽,可每咳一下便會有更多的水灌進嘴巴去。世界變得異常安靜,只聽得見不斷撞擊耳膜的水聲,還有強烈的窒息感一陣陣襲來。 此時,她覺得自己的身體輕得像羽毛,非常輕柔。沒有了剛開始時的恐慌,她竟然頗為平靜。沒有痛苦,沒有死亡,周圍的一切安寧祥和。 耳邊卻忽然響起一個聲音:“棠棠。” 她本能地“嗯”了一聲,輕輕擺擺頭,努力探尋聲音的來源。 “棠棠,往前游,不要怕……” 她打了個激靈,立即睜開眼來,四處張望。 四周仍是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應當只是自己的幻覺。 海水仍舊猛烈地沖擊著她整個人,咽下的海水,加上猛地刺痛瞳孔的痛感,使得耳膜傳來的撞擊感更加厚重,穿透七竅的疼和心臟的壓迫感深深植入大腦。 她用牙齒死死地咬住下嘴唇,強忍住疼痛,雙臂用力地拍打著海水。 腦海中涌現出的“活下去”三個字替代了方才的“對不起”。 活下去。 平安地活下去。 唯有平安,才能重逢。 **章 重逢(上) 1. 任樹在IBC2017上做的報告主題是人的活動對于植物演化的影響。和其他一些年紀較長的植物學專家的報告比起來,他的報告顯得很是通俗易懂,觀眾席中不時爆發出一陣陣歡笑聲。 報告的*后,他呼吁要重視對兒童的自然教育,點開視頻播放軟件,展示自己準備的自然教育宣傳片。 他以自己的少年時期為例——“小時候,我的家中,就宛如一個植物園。我的父親每次出差,都會給我帶回各種稀有的植物,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知道了馬齒莧、石斛蘭、秋海棠這些浪漫的名字。” 提到自己的少年時期,任樹還特意在中間插入了一些當時的照片,偌大的一個庭院里,全部是花花草草,還有一些是他和花草的合影,十四五歲的少年,像一棵小白楊樹一樣,和那些花草融為一體。 有一張照片出來的時候,現場爆發出一陣笑聲。陸桑抬起頭來,看到那張惹得全場爆笑的照片——任樹在樹下,樹上坐著一個女孩兒,那女孩兒的腳正好耷拉在他的腦袋上方。 那張照片在屏幕上雖然只是一閃而過,坐在下面黑壓壓的人群中的陸桑,卻還是有機會看清。 女孩兒和任樹差不多的年紀,頭發短短的,容顏嬌俏,眼神卻很是凜冽地看著前方。 參會的緣故,包中的手機調成靜音,中場休息的時候,陸桑才看到上面有三四個未接來電。 她眉頭微微蹙起,走出會場站在一個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回電話,聲音里有一絲不安:“齊姐,小南瓜怎么了?” 電話里傳來的是一個四十來歲女人擔憂的聲音:“陸桑,小南瓜這會兒喘得上氣不接下氣,我有點擔心……” 掛斷電話之后查了查機票,*近是旅游高峰期,回廈門的票已經售空,陸桑只能打了鐘寅的電話。 生怕鐘寅正在執行任務,聽到電話接通的時候她松了一口氣:“阿寅,要拜托你做件事情,齊姐剛才給我打電話,小南瓜犯病了,我現在在深圳,一時間趕不過去……” “沒問題,”鐘寅應聲道,“我這就接她去醫院。” “好,那就先麻煩你了,我這兩天就回去。” “跟我還客氣什么,”鐘寅笑笑,“回來的時候和我說,我去接你。” 陸桑此時站的位置,是五樓的電梯口,她低頭往包里塞手機時,電梯門打開,側著頭和身旁的小助理說話的任樹,大踏步走了出來。 她發梢碰到了他的手臂,走出電梯時,任樹微微愣了愣,有些疑惑地轉過頭去。 電梯門緩緩地合上,*后的一絲縫隙中,任樹看到的,只是一個模糊的身影。 小助理不解:“怎么了?” 任樹有些自嘲地笑笑,搖搖頭:“沒什么。” 小助理看了看時間:“任老師,下一場會議還要半個多小時,要不要去看畫展?” 植物科學畫展,任樹的心中微微一動。 那年他還是個內向的少年,封閉在自家的植物園里,直到有一天,一個女孩兒闖進去。 他愛養植物,她愛畫畫,園里的很多草木,她都畫過。 “任樹,你知道國際植物大會嗎?” “當然知道。”任樹一副見多識廣的樣子。 “你看我畫的這幅,以后能不能在上面展出?” 任樹瞄了一眼,呵呵一笑。 “哼。”她佯裝生氣,動作敏捷地爬到樹上,摘下一個杏子扔到他頭上。 他好脾氣地笑笑,俯下身將那個杏子撿起來,擰開水龍頭洗了一下,往上伸出手去:“棠棠,下來吃。” 六月初,初夏的午后,斑駁的陽光和樹影,打在他和她的臉上。 當時只道是尋常。 2. 先前任樹對畫展也有所耳聞,是從全球十二個國家成百上千的優秀作品中選出的畫作,參與者很多都是世界一流的植物畫師。在如今國內植物科學繪畫尚不被重視的環境下,辦一場如此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畫展,自然是意義非凡。 每一幅畫作都異常精美,任樹駐足觀看,從一幅畫作前走過去之后,又折了回來,在畫前面站定,微微蹙起眉頭。 那幅畫作,是秋海棠,乍一看過去,在眾多畫作中,并無異常。 任樹卻覺得有哪里不對。 他自小記憶力驚人,閉上眼睛用力回想,從小到大看過的所有秋海棠的圖片在腦海中一一閃現。 是姿態。 是這株秋海棠的姿態。 竟與他十四歲那年,棠棠遞過來的那張畫紙上的,一模一樣。 一個大膽的念頭從他的心底冒出來,把自己都嚇了一跳。他趕緊睜開眼,在那幅畫作的下方搜索作者名字。 卻是只有花名,畫師名字那欄,是空白。 任樹拿出手機,在通信錄翻了翻找到號碼:“趙姐嗎?我是任樹,這次畫展負責人的聯系方式你有嗎?” 十幾分鐘后,在辦公室里,負責人皺著眉頭回想:“我們原先是不接受匿名投稿的,但這幅畫,幾位評委都覺得水平很高,希望能給更多的人看到,所以還是掛在了這里……對,是直接寄過來的,沒有留地址。” 小助理是剛考進農業大學的學生,喜歡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同任樹一起吃晚飯的時候問他:“任老師,你有沒有女朋友?” 任樹搖搖頭。 小助理一臉難以置信:“我都有男朋友,我男朋友是我高中同學,我們那個時候是……” 十五分鐘的時間,任樹一邊吃蝦一邊靜靜聽完小助理的戀愛史。 她繼續問:“那你之前有過女朋友嗎?” “之前啊,”任樹想了想,“算差一點就有了吧。” ——算差一點就有了,如果那晚他在看了棠棠的那封信之后,把那條短信發出去。 把那條“我也喜歡你”的短信發出去。 他們是一定會在一起的吧。 “是什么時候?”小助理難掩八卦之心。 “很久以前了,”任樹輕描淡寫道,“那年我十七歲,她十六歲。” 任樹那年十七歲,棠棠十六歲。 如今他二十八歲,棠棠……十六歲。 彼時,在酒店西餐廳,陸桑正一個人就餐,順勢撥通了鐘寅的電話:“小南瓜怎么樣?” “暫時穩定住了,”鐘寅正在醫院的病房外面,“你不用太擔心,你那邊怎么樣?” “都挺順利的,”陸桑開口道,用叉子叉起一小塊牛排放到嘴里,“阿寅,Gavin向我求婚了。” 鐘寅一愣:“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打算答應他,越快越好,這樣就可以帶著小南瓜一起去美國。醫院那邊你也知道,小南瓜有重度的肺動脈高壓,ASD封堵術沒法做,心肺移植危險系數太高,阮醫生不也是建議去美國治療嗎?” “可是你就因為這個,要答應Gavin的求婚嗎?” 陸桑笑笑,西餐廳的玻璃上映照出她好看的側臉:“阿寅,Gavin的身家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嫁過去可就完成階級跨越了。” 鐘寅知道她在開玩笑,但還是有微微的擔心:“你和Gavin沒見過幾次面,還是多了解一些為好。” 吃完晚飯,陸桑回到房間休息。原本她并沒有準備來參加這次國際植物學大會的,她這兩年做的是園林設計方面的工作,雖說是有點關聯,可關聯確實也不大。 前幾天恰好來深圳辦點事兒,交接方給了邀請函,事情辦完難得空閑幾天,她索性就過來看看。 會議流程、參會嘉賓名單以及會議議題,她是昨天晚上才拿到的,坐在沙發上粗略地瀏覽一下,很多都是國際上的知名學者,她亦有所耳聞。 眼睛落到中國部分的區域,掃過去幾眼之后,她看到了一個名字。 四號黑體。 任樹。
島嶼玫瑰 作者簡介
花涼,90后,青春作者,文學碩士,現居南方。 文字記錄愛情,記錄生命,愿在虛構的故事中,給予真實的慰藉與感動。 已出版:《歸鳥不知春曉》《十年一諾》《摘星者》。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