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活下去先:提高創業成功率的24條法則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50085
- 條形碼:9787121350085 ; 978-7-121-3500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活下去先:提高創業成功率的24條法則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已經或者準備創業的人 作者本人有十余年企業管理經驗,2013年開始創業,先后創立了兩家公司,對創業和企業管理都有豐富的經驗,對創業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深有體會,因此能更有針對性地指出這些問題,并傳授給正在創業的人們一些避免技巧和解決方法,很有實用價值,可行性極強。 本書圍繞創業需要的宏觀布局、創業者的自我要求、團隊文化建設、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等五個方面,把*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指出來,指導年輕的創業者如何規避創業路上各種看不見的風險,從而更輕松地創業。
活下去先:提高創業成功率的24條法則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聚焦于創業過程中會出現的各種問題的書。創業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很多,但在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問題的出現都與創業者本身的知識缺口,或者經驗不足,或者對人性的了解不夠,或者對商業規則缺乏敬意等等因素相關,有些甚至是因為創業者自己的性格弱點造成的。對于以上大部分情況,本書都給出了相應的案例參考,并指出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處理方法,從而幫助創業者提高認識、彌補自身之不足,進而提前防范問題,減少錯誤,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活下去先:提高創業成功率的24條法則 目錄
第1章 布局
**節 憑什么開始創業
第二節 選擇合伙人
第三節 財務投資人
第四節 股權結構
第五節 明確責權利
第2章 個人修為
**節 領導者要有人追隨
第二節 行動力
第三節 親力親為
第四節 情商比智商重要
第五節 心態
第六節 視野和社交
第3章 團隊文化
**節 團隊文化建設
第二節 與員工溝通的技巧
第三節 計劃比想法更重要
第四節 提升執行力小技巧
第五節 慈不帶兵
第4章 人力資源
**節 人力資源管理小技巧
第二節 選擇合適的管理手段
第三節 技術團隊和營銷團隊
第四節 識人用人
第5章 經營管理
**節 杜絕大企業病
第二節 干離錢近的活
第三節 “ 完美”不一定完美
第四節 產品與定位
活下去先:提高創業成功率的24條法則 節選
第四節>>>股權結構 股權和股權結構這兩個概念,在法律和經濟學中有著復雜的定義。由于本書只針對初創的小公司,所以本書所講的股權是簡化的概念,僅指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人股份及相對應的權利。 股權結構是一個創業公司*基本的結構之一,它影響著公司的管理架構、決策體系、利益分配等許多方面。不科學的股權結構設計,對公司的管理、決策以及利益分配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我見過很多失敗的創業公司,它們都存在*初的股權結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 股權結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往往在公司運營初期表現得并不明顯,但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會逐漸顯現出越來越大的破壞力。很多創業者,尤其是初次創業者,在創業初期由于經驗不足,往往自認為做出了一個不錯的決定,卻在不經意間好心辦了壞事,為后期的發展埋下隱患。在這一節,我將會提供一些有關股權結構設計方面的建議,供創業者借鑒。這些建議,并不適合所有人,因為公司經營本就是一個復雜煩瑣的過程,當一個問題出現時,通常也會有其他問題交錯或者糾纏其中。更何況“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多只能借鑒,不可照搬。 一、關于股權的**個問題:將股權看得過于廉價 創業者,尤其是初次創業者,犯得*多的錯誤之一,就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把公司的股份看得太廉價。 創業公司在起步的時候,只是畫出藍圖,雛鷹尚未展翅,星星之火尚未燎原,這個時候的公司也許沒有什么有價值的資產。于是,在一些人的眼里,公司的股份好像不值錢。所謂的股權,也只是幾個人商量出來的數字而已。于是,很多創業者,在初期股權的劃分上就比較隨意:有的創業團隊本來就是同事、同學、同鄉或者朋友關系,出資多少好商量,股份占比上也很隨意,每個人都差不了太多;有的創業者為了吸引某個心儀的人才,在股份上慷慨大方;有的創業者,急于拿到資金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對財務投資人的要求無底線地滿足…… 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一個創業者,如果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創立的公司的股份不值錢,那很可能在潛意識里就沒有把這個公司做大的雄心或者信心。創業者在剛起步的時候,無論面臨什么樣的情況,都要把自己創立的公司的股權看得比金子還珍貴。在創業者心目中,一定有一張自己公司發展的藍圖,比如希望在什么時候達到什么樣的規模。在剛開始的時候,創業者就要盡量以心中的藍圖為標尺來衡量公司股權價值。 我的朋友小I ,是一個做銷售出身的創業者。在創業初期,為了拉攏一個技術高手入伙,他只要求對方象征性地出一點資金,就很慷慨地給予對方40%的公司股權。但是在后期發展過程中, 隨著產品的不斷升級,所涉及的技術范圍越來越廣,漸漸地超出了這個技術高手所擅長的范圍。要求一個某一方面的技術高手具備全方位的技術儲備是不現實的,即便其自身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也不夠,因為某些技術能力的獲得需要時間和經驗的沉淀。所以在后來,公司更多的技術工作都是由后續招聘的員工處理的。 這個技術合伙人非常愿意學習,對本職工作也盡心盡力,只是隨著公司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產品發展方向的不斷調整,他能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甚至被邊緣化。這種局面,不是他本人愿意看到的,也不是小I當初能預計到的,而此時,公司還沒到對外融資的階段。 小I的問題就來了。剛開始的時候,公司40%的股權在他看來只是一個數字。但現在,卻是非常有價值的資產,融資之后,這些股權就是實實在在可貨幣化的權益。此時的小I,相當于用40%的股權換取了一個只在公司發展初期起部分作用的合伙人。 如果你是小I,你會怎么辦呢?心里會產生怎樣的想法?你該如何向后期的投資機構解釋你的團隊構成?又該如何平衡后期對公司骨干的激勵? 這些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也會選擇不同的解決辦法。在這里,我們只是反思小I*初的做法是否妥當,在當時是不是應該選擇更科學的處理方式,既能顧及當時的情況,又能有預見性地防范后期出現的問題?比如,采用期權或者帶限制條件的股權等方式。有的創業者在剛開始起步的時候,甚至“免費”送股份。在我看來,只要有任何其他的辦法,都不可以采取這種形式。有些年輕的創業者,對人性的認識過于膚淺,往往把事情想得過于簡單。請記住,在創業的起步階段,無論任何理由,不愿意和你一起投錢的人,都不是一個有誠意的合作伙伴。 還有更多這方面的例子,其中也涉及創業者或者合伙人的人品問題。在公司的起步階段,股權好像根本不值錢,到了中期,隨著公司的發展,股權有價值了,此時就會有不靠譜的人跳出來:有的人因為家庭財務出了狀況,便急于將股權兌現,拆大家保小家;有的人在公司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想著同舟共濟而是落袋為安;還有的人在公司發展壯大后,嫌當初的股份分配不公平,擁兵自重……各種問題,牽扯創業者大量精力,消耗公司元氣,甚至內耗內斗。
活下去先:提高創業成功率的24條法則 作者簡介
蘭遠華,男 ,1978年生,祖籍湖北恩施,學歷大學本科,畢業于南昌航空工業大學材料科學系。2000年開始成為一名軟件程序員,有近18年的IT行業從業經歷。2004年因為工作需要轉為營銷策劃崗位,從事IT行業的品牌策劃、營銷活動、宣傳推廣工作,主導了三十多項營銷策劃案例。2008年開始在大型企業擔任管理職務,有10年的企業管理經驗。2013年開始創業,先后創立了兩家公司,貴州漢輝移動互聯網技術有限公司和貴州漢合瑞信互聯網有限公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