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行為分析心理學-表情和動作反映的心理動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819227
- 條形碼:9787516819227 ; 978-7-5168-1922-7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為分析心理學-表情和動作反映的心理動機 本書特色
◆教你5秒鐘發現潛伏在身體里的另一個他 一個小動作破解他內心深處的秘密和欲望 ◆別再說你只是太單純,你是根本不懂人性! ◆讀懂小動作背后隱藏的秘密,沒有搞不定的識人難題
行為分析心理學-表情和動作反映的心理動機 內容簡介
世界上的人,遇到事情的反應大多有規律可循,只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人,你也可以聰明如斯! 這本《行為分析心理學:表情和動作反映的心理動機》是專門來點醒你的“識人技能”的,你不需要自己去琢磨識人規律,只需要把這些科學心理知識靈活運用。 在清晰的故事面前,把自己和身邊人對號入座分析,通過表情和動作反應泄露出的信號來分析其心理學動機,你會對周圍人的想法盡覽無余。
行為分析心理學-表情和動作反映的心理動機 目錄
**章 人心可測,破解他人內心密碼的洞察術 … 001
看透他人就是和人性作戰 … 002
人性的弱點是隱藏不住的 … 006
識人從身邊的人開始 … 010
不是所有人都是想象中的“好人” … 014
從口頭禪讀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 017
看人的關鍵在于突破思維定式 … 021
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實流露 … 024
第二章 覺察力,看透他人的基本功 … 027
抓住有效信息是提升覺察力的關鍵 … 028
發現隱藏在細節中的信息 … 032
有效提升覺察力的三個步驟 … 036
自省中學習,觀察他人中進步 … 040
巧妙擺脫邏輯錯誤怪圈 … 043
學會觀察,助你高效溝通 … 047
第三章 一臉有百相,微動作藏有大秘密 … 051
他的表情,另有含義 … 052
看懂面部表情,識破他內心活動 … 056
小心!別讓眼神出賣了你 … 060
識破笑容背后隱藏的“殺機” … 064
眉毛動,則心境變 … 068
注意!對方的肢體動作比語言更有價值 … 071
第四章 識人當識心,當心傷自身 … 075
見風使舵的人性格圓滑世故 … 076
喜怒形于色的人性格單純 … 080
孤傲逞強的本質卻是自卑 … 084
愛鉆牛角尖的人性格偏執 … 088
高調曬幸福的人*缺愛 … 092
性格內斂的人,要謹慎對待 … 096
作勢豪放的人,多是自以為是 … 100
第五章 一眼看穿你,別對我說謊 … 103
會說謊的情緒 … 104
說謊的眼睛 … 108
辨識說謊的聲音 … 112
說謊者的說話方式變化大 … 116
說謊者的肢體動作 … 120
行為互動有異常,誰是說謊人 … 124
“識謊”九式 … 128
別對我說謊 … 133
第六章 六個技巧,聽出“話外音” … 137
寧做耳聾的青蛙,不做沒腦子的人 … 138
酒桌上的場面話,就算是真言也難算數 … 142
大包大攬的承諾,大多是隨口一說 … 146
男人的承諾,有時只是為了討女人歡心 … 150
大多數恭維像香水,可以聞但不要喝 … 154
他人的甜言蜜語,也許另有所圖 … 158
第七章 人際交往中,不可不警惕的潛臺詞 … 163
“這真是太巧了!”——這是我有意為之的 … 164
“告訴你個秘密!”——我要玩貓膩了 … 168
“我并不想太高調!”——我需要你再三邀請 … 171
“我是為你好!”——我實際是為了自己 … 174
“歡迎你提意見”——其實我不想聽 … 178
“我一點也不介意”——其實我非常介意 … 182
第八章 透過現象,輕松識破他的套路 … 185
所謂付出不求回報,大多是自欺欺人 … 186
“好心腸”的建議未必是為你好 … 190
當心突如其來的熱情 … 193
準確獲取女人的“求助”信號 … 197
從不接辦公室電話的人都在想什么? … 201
如何應對愛發牢騷的人? … 204
第九章 不入人心,就看不清世界的真相 … 207
他并沒有那么真誠 … 208
憤怒的背后,卻是恐懼 … 211
強調和你有共同點的人,其實只為了博取好感 … 215
忌妒,代表對方的愛嗎? … 219
敏感,因為他過于自卑 … 223
喜歡吹牛的人通常都有一點自卑 … 227
愛炫耀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 … 231
嘴上說“我很忙”的人,真的忙嗎? … 235
第十章 進可交心,退可懂人心 … 239
要了解一個人,看他結交的朋友 … 240
貧困時,金錢是*好的試金石 … 244
請遠離與你有利益沖突的人 … 248
敵人帶來問題,朋友帶來解決方法 … 251
不怕真敵人,就怕假好人 … 255
自動上門的好處一定要小心 … 258
行為分析心理學-表情和動作反映的心理動機 節選
人性的弱點是隱藏不住的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條小河邊,有一只烏龜和一只蝎子,它們都想過河到對岸去。蝎子不會游泳,于是它懇求烏龜說:“烏龜先生,你能不能馱著我到河對岸去?”烏龜笑了笑,說道:“你以為我傻嗎?天下人都知道蝎子*毒,如果我背你,被你咬了怎么辦?我可不想冒險!”蝎子連連承諾道:“如果我半路咬了你,那我豈不是也要掉進河里淹死了。你放心,這個道理我是懂的!” 烏龜覺得它說得有道理,于是善心大發,將蝎子馱在自己的背上,下了河,向對岸游去。然而它剛游到河中間,就被蝎子一口咬住了脖子。烏龜臨死前不甘心地問蝎子為什么要咬自己,蝎子回答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突然控制不住自己……”*后,烏龜和蝎子一起沉入了河底,喪了命。 蝎子明明知道自己和烏龜是拴在一根繩上的利益共同體,為什么還要咬死烏龜,*后害得自己也丟了性命呢?因為本能。 自然界中但凡有生命的,都具有本能,比如求生的本能、趨利避害的本能、交配繁殖的本能、對抗天敵的本能等等。這些本能是與生俱來的,是身體自發的一種行為。 而我們人類,作為一種具有社會性和感性的高等動物,比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具有更多的本能和欲望。這些本能和欲望對我們來說是有利有弊的,因為它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們勇往直前,不斷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卻也為我們增添了許多難以隱藏的人性弱點。 中國有一句古話:“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一個人只有做到無欲無求,才能無懈可擊,但是捫心自問,你能夠做到無欲無求嗎?答案肯定是做不到。就算是圣人,也不可能做到沒有一點兒需求和欲望,何況我們還是遠遠趕不上圣人的普通人呢! 就算你行為高尚,能夠做到淡泊名利,但是不要忘了,就算是四大皆空的得道高人,也是擺脫不了生理上的需求的,他的身體至少還是需要吃飯,需要睡覺,需要呼吸。需要吃飯,食物就是他的弱點-需要呼吸,空氣就可以成為他的弱點,這樣看來,誰又能真正做到無欲無求呢? 我們總以為自己是身體的主宰,認為我們可以聽憑自己的控制,想說話就說話,想走路就走路,想睡覺就睡覺,但是其實,你能控制的只是你身體行為的很小一部分,你的身體和思想在大多數時候,都依靠身體自發的本能和沖動。 如果你不相信,那么可以想一下,你的每一次憤怒、妒忌、傷心、害羞、緊張都是出于本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可以控制,你當然不希望自己生氣,不希望自己陷在悲傷的情緒里無法自拔,也不希望自己因為緊張而在眾人面前出丑,可是你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情緒,它們感到難過或者感到激動,并不是出于你大腦發出的指令,而是身體和思維在應對外界狀況時的一種自發反應。它們常常會主宰你的身體,與理智形成對抗,從而讓你做出一些不受意志控制的舉動。 所以,理智其實是在為你的生存和欲望效力的,只有當你的欲望平息的時候,它才能夠清晰完美地發揮作用。 欲望是一個亦正亦邪的東西,如果你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它可以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推動力,但是如果我們放任它生長,那么就會被它蒙蔽和利用,*終迷失自己,誤入歧途。 比如,誰都知道做人不應該太過貪婪,可是還是有那么多人因為貪得無厭,做出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人人都想要更好的物質生活,想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這種欲望如果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的,它就會成為我們的動力,鼓勵我們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去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金錢和地位。但是,如果欲望過度,它就會變成魔鬼,慫恿你不計后果地去鋌而走險、尋找捷徑。那些貪官污吏就是沒有控制好貪婪的魔鬼,才會身敗名裂。 自私也是人性中的另一大弱點,誰不是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呢?遇到事情先考慮自己的利益,這原本沒有什么錯。 但是你不要忘記,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一個巨大的關系網中,如果你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他人的利益,那么別人也會同樣對待你,*終吃虧的還是你自己。所以,自私也要有一個限度,不要事事只考慮自己,多為他人考慮,才能收獲別人的真心。 再比如虛榮、懦弱、貪圖享樂、消極、傲慢、草率……每個人都想要追求完美,都希望能夠改正自己的弱點,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但是人性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弱點,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不受我們的意志控制的,所以才常常會有人為此感到沮喪,明明知道自己的弱點,卻因為無法控制自己而感到無能為力。 人人都有弱點,你要學習的,不是如何將它隱藏,而是如何將它克服與轉化。水面在平靜的時候,就像一面鏡子,可以清晰地照出自己和世界的真實-但是當它波濤洶涌的時候,就渾濁得令人什么也看不清了。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的欲望和情緒得到很好的控制,我們的理智就可以清晰地思考和控制我們的言行,從而幫助我們克服弱點,完善自己。 所以,學會將自己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讓它成為你前進的動力,學會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時刻保持在一個能夠清晰思考、應對外界各種狀況的狀態之內,才能收獲一個更好的自己,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人際關系。 從口頭禪讀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你有口頭禪嗎?你記得你朋友的口頭禪是什么嗎?或許你僅把口頭禪當作說話時的一種調味品,并不曾把自己和別人的口頭禪放在心上。但是,看似普通的口頭禪里,卻隱藏著很大的學問,透過它可以看出一個人心里的很多秘密。 你可以不相信對方的話,卻要相信對方的口頭禪中流露出來的信息,因為我們看到的表情、聽到的語言或多或少經過了對方精心的偽裝的,夾雜著許多表演的成分,但是口頭禪卻可以成為你了解對方的一個媒介。 口頭禪,作為一個人無意識流露的信息,是能夠幫助我們探查到對方真實心理狀態的一個重要媒介。所以,你可千萬不要小看了口頭禪的重要性。 哪怕再微小的事情都有其必然存在的道理,而所有結果的展現,也必定有它的前因。雖然口頭禪在語言交流中,只不過處在一種輔助情緒發泄的地位,與語言中的主旨往往沒有多大的聯系,但是,它卻能夠客觀反映出許多的事情。而探究這其中因由的過程,就是我們挖掘對方真正的性格與想法的過程。 口頭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習慣積累的過程,很多人的口頭禪的形成都是在無意識中形成的。那么,口頭禪是怎么養成的呢? 口頭禪形成的**種原因,是出于情感的宣泄。 “天好熱啊,煩死了。”舍友小琴剛進門,就對大家抱怨道。 “你們不知道,我今天去食堂打飯,排到我這兒糖醋排骨就沒有了,煩死了。”她一邊打開電腦一邊說著,“哎,這電腦怎么這么慢,真是煩死了。” “煩死了”三個字,小琴每天要說好多遍,室友們都已經聽習慣了。大家一開始沒覺得有什么,可是時間久了,就聽煩了,對于她這個口頭禪感覺很無奈。室友跟小琴說了幾次,小琴說她會改,可是每次話到嘴邊就無意識地說出來了,根本改不了。室友每天聽著“煩死了”幾個字,心情也莫名其妙地跟著不好起來,這三個字就像有魔力似的。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將“郁悶”“煩死了”“糾結”“沒意思”這種口頭禪掛在嘴邊的人,性格往往是消極的,凡事喜歡往不好的方面去想。他們將口頭禪作為一種情感的宣泄通道,把對生活的不滿,通過口頭禪的方式表露出來。 而相反的,那些積極向上、性格開朗的人,則更多的是把“沒問題”“太好了”等等的口頭禪掛在嘴邊。這也是一種內心情感的宣泄,只不過他們的情感更加積極更加陽光。 口頭禪形成的第二種原因是習慣的積累。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有些詞語或者句子,一開始覺得新奇或者有趣,就常常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這些詞語或句子總會在說話的時候不受控制地蹦出來。 尤其現在網絡用語泛濫,很多新興語言頻頻出現,大家覺得好玩,爭相效仿,而說得多了,就變成了自己的口頭禪。 口頭禪形成的第三種原因,是特定生活狀態造就的。 孩子有孩子的口頭禪,大人有大人的口頭禪,各行各業的人都可能有特定的口頭禪,這是因為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以他們的口頭禪也會有所不同。 比如學生中常常會出現“點名了嗎”“作業還沒寫”“考砸了”……這些適用于學生人群的口頭禪,這些口頭禪在其他人群身上就很少出現。同樣的道理,大學生、職業白領與農村婦人之間的口頭禪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不同的,這些口頭禪來自于他們不同的生活經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們的生活狀態。 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就會發現,有些人的口頭禪其實是與對話毫無關系的,甚至是詞不達意的,那么他們為什么流露出這樣的口頭禪呢?這其實隱含著說話人的潛意識,只要仔細分析,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 比如說,一個人如果說話的時候常常會有“嗯”“啊”“這個”等等這些用來延緩語言速度的有明顯思考性質的口頭禪,無非有三種情況:**,這個人比較謹慎,說話之前會再三考慮,出口的話十分慎重-第二,這個人的思維反應比較遲鈍,他跟不上對方說話的節奏-第三,他的心思可能不在你們談話的內容上,對你說的內容不感興趣或者并不了解,在隨口敷衍你。 再比如,常常把“但是”“不過”“然而”“可是”這樣的帶有轉折意思的詞語作為口頭禪的人,通常是比較有主見的人,他們樂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且以此為榮,不喜歡被別人控制。他們希望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又不想因此得罪人,所以喜歡采用這種婉轉的方式來表達。 口頭禪是“可能吧”“也許吧”“大概吧”這種模糊詞語的人,剛好與喜歡說轉折詞語的人相反,他們有更強的防范意識,不喜歡將自己的想法輕易表露在人前。因此,有這種口頭禪的人多數是比較內向、不太善于與人交流的人。 說話時總會說“必須”“一定”“絕對”這種肯定性質的詞語的人,通常是比較強勢的人,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與做事能力,習慣去主動把控事件的過程,并且喜歡說服別人,喜歡被人服從、被人仰慕的感覺。 經常把“說真的”“不騙你”這樣的強調性詞語掛在嘴邊的人,多數是不自信的人,他們因為害怕自己說的話不被重視或者不被相信,所以養成具有強調意味的口頭禪。這種人的性格多數時候是缺乏安全感的,比較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希望去取悅別人,得到別人的信賴。 而常常把“我聽說”“聽人說”“他們說”等等這樣的話作為口頭禪的人,多數是做事圓滑,喜歡給自己留余地的人,他們在說話或者做事時總是會先給自己留好退路。 所以,千萬別小看了這些小小的口頭禪,它們可是有著大學問的,只要你在生活中仔細去聽,去分析,就一定會找出口頭禪與人的性格、觀念之間的聯系。 ……
行為分析心理學-表情和動作反映的心理動機 作者簡介
浩強,男,山東臨沂人,畢業于臨沂大學。現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中國魯迅文學院新銳青年作家,自1996年至今已在多家文學刊物以及文學網站發表作品500余萬字。著有《有效溝通的技巧》《不可不讀的1000個感動心靈故事》《不可不讀的1000個人生哲理故事》等圖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