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禪在紅樓第幾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398067
- 條形碼:9787561398067 ; 978-7-5613-980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禪在紅樓第幾層 本書特色
禪,是靈性。 《紅樓》處處見禪機: 寶玉聽曲;黛玉葬花;湘云醉臥…… 劉姥姥醉臥怡紅院;平兒喜出望外理妝容…… 《紅樓》的禪,不“玄虛”,不“神秘”;《紅樓》的禪,不是“俏皮話”,不是“機鋒語”;《紅樓》的禪,有真,有假;是有,是無。 沒有靈性的人,無法進入《紅樓夢》。 紅學泰斗周汝昌作序推薦,探索《紅樓夢》與禪關系*深刻的著作。
禪在紅樓第幾層 內容簡介
寶玉聽曲,悟了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拉開紅樓人物談禪的序幕。 黛玉葬花、湘云醉臥、寶玉出家……,隱晦而微妙地透露出濃厚的禪意。本書通俗易懂地講述了《紅樓夢》與禪的關系,區分了續書與前八十回書中真偽之禪,勾勒出《紅樓夢》里“雪芹禪”的真意。紅學大師周汝昌說:“歸智此書,就質量水平而觀之,當推龍首。”
禪在紅樓第幾層 目錄
寶玉悟禪因緣起
賈寶玉卷入姐妹情感糾紛而參禪 / 001
寶玉悟禪歷程分析 / 003
從佛教義理看寶玉悟禪/ 007
“四圣諦”之苦、集、滅、道 / 008
大乘與小乘佛教的義理分歧 / 013
“四圣諦”之道 / 014
八正道與戒定慧 / 015
賈寶玉悟禪的情節進展 / 016
黛玉和寶釵的禪家機鋒 / 018
借花獻佛禪何物
禪到底是什么 / 020
禪的中國文化特色 / 022
禪之本旨何在? / 026
禪的三個核心要點:詩、哲、活 / 032
寶玉悟禪尋本質
賈寶玉:詩人哲學家 / 034
詩與禪 / 036
寶玉的本質與禪的指向 / 041
《紅樓夢》故事情節的禪意 / 043
體現“無常”的故事情節 / 046
心心相印的禪機故事 / 048
史湘云醉臥的禪意 / 053
紅樓探佚窺佛意
紅學探佚學 / 057
佚稿中賈寶玉一度出家為僧 / 058
賈寶玉“懸崖撒手”以后 / 060
賈寶玉出家:遭遇“好了”——無常 / 062
賈寶玉重會史湘云:離空證情 / 068
賈寶玉人生五階段:以情悟禪 / 071
證情方悟雪芹禪
張祥龍論賈寶玉天性之癡 / 088
禪在《紅樓》第幾層? / 093
“明心見性”后, 禪乃世間覺 / 095
色空相即的理趣和意義 / 098
賈寶玉的癡情——特殊的禪意 / 101
《紅樓夢》的詩意:“天道”“存在”之“終極視域” / 103
《紅樓夢》的“情禪”:中華文化的“天道” / 105
須辨真禪與假禪
后四十回續書之偽禪 / 107
馬道婆敗露與妙玉走火入魔 / 108
寶玉黛玉妄談禪 / 112
失玉·扶乩·鳳姐求簽·符水驅妖 / 113
雨村見士隱·惜春要出家·寶玉再夢游 / 115
和尚送玉·寶玉離家 / 116
中舉·辭父·成佛 / 117
頑空否情野狐禪 / 119
劉小楓的誤解:真禪與假禪 / 123
清初禪悅且共參
清朝的宗教政策 / 126
順治與康熙對佛道的異同 / 130
雍正控制利用三教 / 132
乾隆收納佛教入皇權 / 139
曹家命運與康雍乾政治 / 140
“雍正禪”:為專制皇權服務的政治工具 / 154
“雪芹禪”與“雍正禪”針鋒相對 / 157
葛藤紅學有禪機
活:中華文化與禪的基本精神 / 159
曹雪芹創作《紅樓夢》也是“活法” / 162
《紅樓夢》是“意境小說” / 163
懂得詩境才能欣賞中華藝術 / 167
《紅樓夢》以花喻人的“活法”藝術 / 168
禪思維失落的困擾 / 179
“鑒賞考證”的理論 / 184
附錄
“紅學”何以應定位于“新國學”的思考 /189
禪在紅樓第幾層 節選
寶玉聽曲文悟禪機 讓我們首先從《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談起。 這一回的回目叫《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故事說賈母為薛寶釵過生日,叫了一個戲班子演戲,寶釵很會迎合賈母老年人的審美心理,專點打斗熱鬧戲,其中有一出是《魯智深醉鬧五臺山》。 寶玉是個詩人型的情癡,喜歡詩意抒情的戲文,就對寶釵抱怨說:“只好點這些戲。”寶釵回答說:“你白聽了這幾年的戲,那里知道這出戲的好處,排場、詞藻都好呢。”寶玉說:“我從來怕這些熱鬧。”寶釵笑道:“要說這一出熱鬧,你還算不知戲呢!你過來我告訴你這一出戲熱鬧不熱鬧。是一套‘北點絳唇’,鏗鏘頓挫,那音律不用說是好了,只那詞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極妙,你何曾知道?”這引起了寶玉的興趣,央告寶釵念出來。寶釵就念了下面這支曲子: 慢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里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后面鳳姐說有一個小戲子扮起來像一個人,大家都知道是指黛玉,怕黛玉不高興,都只笑而不言。湘云心直口快,說了出來。寶玉給湘云使個眼色。結果后面湘云和黛玉都怪怨寶玉,寶玉“細想自己原為他二人怕生隙惱,方在中調和,不想并未調和成,反自己落了兩處貶謗。正與前日所看《南華經》上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盜’等語。因此越想越無趣,再細想來,目下不過這兩個人,尚未應酬妥協,將來猶欲何為?” 后來襲人勸解,說:“這是怎么說,好好的大正月里,娘兒們姊妹們都喜喜歡歡,你又怎么這個行景了。”寶玉冷笑道:“他們娘兒們姊妹們歡喜不歡喜,也與我無干。”襲人又笑道:“他們既隨和,你也隨和,豈不大家彼此有趣。”寶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們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談及此句,不覺淚下。寶玉再細想這一句的趣味,不禁大哭起來。翻身起來至案遂提筆立占一偈云: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不證,斯可云證。無可云證,是立足境。 寫完了,又填了一支《寄生草》曲子: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何因?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寶玉“自己又念了一遍,自覺了無掛礙心中自得,便上床睡了”。 這是寶玉悟禪的前半段,表現寶玉從與姊妹情感糾紛的體驗,上升到對人生意義的反思,觸發禪機,獲得“覺悟”。寶玉這種思想情感的體驗,分析起來,有以下幾個階段: 一、自己怕湘云得罪了黛玉,于是維護二人的關系,調解二人的情感沖突,本是一片熱心腸。這說明寶玉的情感太豐富,總是對別人抱有一腔深情,為他人打算,而沒有任何自己的利害權衡。 二、誰知自己對別人的好意不僅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反而使兩方面都對自己不滿,惹出了無限的煩惱。他急得對湘云說:“我到是為你,反為出不是來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化成灰,叫萬人踐踹。”而湘云并不領情,反唇相譏:“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說。這些沒要緊的惡誓散話歪話,說給那些小性兒、行動愛惱的人,會轄治你的人聽去,別叫我啐你。” 同時黛玉也責怪寶玉:“你為什么又和云兒使眼色?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頑他就自輕自賤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貧民的丫頭,他和我頑,設如我回了口,豈不他自惹人輕賤了呢?是這個主意不是?這卻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個偏又不領你這好情,一般也惱了。你又拿我作情,到說我小性兒,行動肯惱。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惱他,我惱他與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與你何干?” 三、寶玉因這種感情遭受誤解的經歷,想到多情反被無情惱是人生的根本狀態,這樣的人生有什么意義呢?“因此越想越無趣。” 四、寶玉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就感到情感其實是不值得依靠的,也就是情感并不能作為人生的價值根據和意義寄托。人和人之間難以獲得心靈上的真正互相了解。情感是靠不住的,很虛無的。自己的熱情也只是累贅。人生活在世界上十分孤獨,這是人的根本命運。 他因此從人生的終極意義上體驗到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句戲文的真實和殘酷,那種真正的冰冷無情。這太讓人悲哀了,因此“不覺淚下”,再仔細品味體驗,就“大哭起來”。 五、寶玉的哭,是形而上的哭,是哲學、宗教性質的悲哀,是為人生的價值虛無而痛苦。 六、但就這樣沉浸在痛苦中,豈不太讓人難以忍受了?要怎樣才能從這種讓人痛苦的感情中獲得解脫呢?這時,禪起作用了,寶玉“立占一偈”,并又填了一支曲子。 七、禪宗真的讓寶玉獲得了精神的解脫,他“自覺了無掛礙心中自得”,心變得平靜,“上床睡了”。 ………… 那么,曹雪芹真的是要寫賈寶玉覺悟到人間的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勘破“情”之虛妄也“應作如是觀”嗎?
禪在紅樓第幾層 作者簡介
梁歸智,師從章太炎關門弟子姚奠中,私淑紅學大師周汝昌。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大連明清小說研究中心理事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資格。開創了紅學研究中的一個分支——“探佚學”,影響廣泛。已出版《新評新校紅樓夢》《紅樓夢探佚》《紅樓風雨夢中人:紅學泰斗周汝昌傳》等著作二十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