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會權力的來源(第1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39497
- 條形碼:9787208139497 ; 978-7-208-1394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權力的來源(第1卷) 本書特色
邁克爾·曼的《社會權力的來源》以四卷本形式分析社會權力及其來源。它是一部引起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和人類學等學者們*多贊賞和批評的作品之一!睹绹鐣䦟W評論》的書評認為,曼的這部巨著直承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的宏大敘事傳統,表現出驚人的廣博、罕見的深刻、雄辯的理論。大部分書評相信,自1914年韋伯發表自己的巨著到1986年曼的*卷問世,西方學術界有了兩座可以相提并論的社會思想里程碑。
社會權力的來源(第1卷)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人類社會權力性質系列研究的靠前卷。作者定義了社會權力的四種來源,即經濟、意識形態、軍事和政治。通過從新石器時代,到地中海的古典時代、中世紀歐洲乃至工業革命前的英國的權力敘述,探討了這四種來源之間的相互關系。他舍棄了陳舊的“社會”概念,取而代之以一個重疊交叉的社會權力網絡的模型。運用這個模型,作者在本卷中對國家的出現、社會分層、城市政治、軍事帝國、宗教、中世紀和近代早期歐洲的動態變化提供了自己的解釋。
社會權力的來源(第1卷) 目錄
新版前言
中文版前言
前言
**章 作為有組織的權力網絡的社會
第二章 一般社會進化的結束:史前人如何躲避權力
第三章 美索不達米亞的分層,國家和多種權力行為者文明的出現
第四章 對分層.國家和多種權力行為者文明出現的比較分析
第五章 *初的支配性帝國:強制性合作的辯證法
第六章 “印歐人”與鐵器:擴張中的多樣化權力網絡
第七章 腓尼基人和希臘人:分散化的多種權力行為者文明
第八章 復興的支配性帝國:亞述和波斯
下冊:
第九章 羅馬人的領土型帝國
第十章 超越性意識形態:基督教信徒世界
第十一章 世界宗教的比較:儒教,伊斯蘭教,(尤其是)印度種姓
第十二章 歐洲的動態發展(一):深入階段,800至1155年
第十三章 歐洲的動態發展(二):協調性國家的興起,1155至1477年
第十四章 歐洲的動態發展(三):國際資本主義與有機的民族國家,1477至1760年
第十五章 關于歐洲的結論:歐洲動力的解釋——資本主義.基督教和國家
第十六章 農業社會世界歷史發展的模式
譯者后記
社會權力的來源(第1卷) 節選
《社會權力的來源(**卷):從開端到1760年的權力史(套裝上下冊)》: 這是接近終極首要性問題的門徑,但并不是一個答案。對馬克思和韋伯理論之間的主要爭論點——我們是否能揀出經濟權力作為決定社會模型的*終決定因素——我甚至還完全未作評論。這是一個以經驗為根據的問題,因此,在試圖于第十六章作假定性回答和在第三卷作全面回答之前,我首先要重新審查證據。 經驗主義的檢驗之所以必須是歷史主義的,有三個原因。**,這模式在本質上關系到社會變革的進程。第二,我反對把社會看作單一的,這使得一種可替換的研究方式,即“比較社會學”方式,更加困難。社會并不是可橫過時空作簡單比較的獨立單元。它們存在于區域互動的特殊框架之中,這種框架按照它們的某些主要特色甚至是獨一無二的。當可比較的事例如此之少的時候,比較社會學的機緣是非常有限的。第三,我的方法論是“用數量表示”權力,描繪出它的確切基礎構成,而且這一點是直接而明顯的,即在整個歷史當中,許多權力有了巨大發展。史前社會的支配能力(對于自然和人),比方說,就遜色于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支配能力又遜色于晚期羅馬共和國,而晚期羅馬共和國又被16世紀的西班牙大大超過,之后又有19世紀的英國,如此等等。比較重要的是把握住這一段歷史,而不是作全球對比。這是一個有關“世界時代”的研究,用埃伯哈德的說法(Eberhard,1965,p.16),按照這一研究,權力發展的每一進程都影響著周圍的世界! *適當的歷史是*強大的人類社會——即現代西方文明(包括蘇聯)——的歷史,這一歷史從公元前3000年左右近東文明的起源幾乎一直綿延至今。它是發展的歷史,盡管不是進化的或目的論的歷史。關于它,不存在任何“必然的”東西——它恰恰發生在那一范圍(而且結束于若干場合)。它并不是任何單一社會或地理空間的歷史。正像這樣的事業通常所做的那樣,我是以新石器社會的一般條件為開始,然后逐漸移向西方和北方,貫穿安那托利亞(Anatolia)、小亞細亞(Asia Minor)以及地中海東岸諸國和島嶼(Levant)而到達地中海東部地區。然后它將移向歐洲,結束于18世紀歐洲*西部的國家——大不列顛。每一章都關注權力的“主要界限”,在那里,把人與空間結合為支配性結構的能力在基礎構成上得到了*大發展。這樣的說法在某種意義上是非歷史的,但它的跳躍也是一種力量。支配能力在跳躍中的發展是參差不齊的。因此研究這些跳躍和試圖對之作出解釋就給了我們*好的進入首要性問題的經驗主義門徑! ≡谶@部歷史中我忽略了什么?當然有極多的細節和復雜性,除此之外,每一種模型都把某些現象置于中心舞臺,而把其他置于舞臺兩側。如果后者曾占據中心舞臺,那么這模式就不能有效地處置它們。本卷有一個顯著的缺陷:性關系。在第二卷中,我謀求根據它們在歷史中的實際不平衡性證明我不平衡的處置是有道理的。我將論證,性關系經歷漫長有記載的歷史,直至18、19世紀歐洲開始發生急劇變革的時候還依然如故,仍然是一般的家長制(patriachy)形式。不過這一討論要等到第二卷。本卷所討論的權力關系,通常是男性家長間在“公共領域”的那些關系!
社會權力的來源(第1卷) 作者簡介
邁克爾·曼(Michael Mann),牛津大學社會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社會權力的來源》(四卷)、《不連貫的帝國》、《法西斯主義者》、《民主的陰暗面》。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