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感受即命名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3103
- 條形碼:9787208153103 ; 978-7-208-1531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感受即命名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上海極具潛力的文學批評家,書寫批評新浪潮。上海青年評論家的一次集體亮相。 ★廣涉中外文壇藝壇,談書論畫。聚焦近年作家作品;收錄個性化表達的書評;盡顯作者杰出的視覺教養。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感受即命名 內容簡介
上海極具潛力的文學批評家,書寫批評新浪潮。這部評論集廣涉中外文壇藝壇,談書論畫。“如是觀”聚焦近年作家作品;“橫截面”收錄個性化表達的書評;“真畫者”則盡顯作者杰出的視覺教養。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感受即命名 目錄
塵埃里的我們,染有現實*深的底色——楊遙《補天余》
與人無限貼近的沉默——周嘉寧《你是浪子,別泊岸》
列車要開往何方?——文珍《夜車》
“慢騰騰”的生機勃勃——舒飛廉《行人》
用自己的方式,講述未經的年代——張悅然《繭》
無處不在的“不可思議”——許舜杰《不可思議的左手》
那些不曾記載的名字——張翎《勞燕》
真實與虛構的博弈——梁鴻《梁光正的光》
向心與離心之間——讀何立偉新作
順乎心性的文學世界——關于孫颙和他的文學創作
作為詩人的批評者
李碧華:人魅如妖的奇情女子
曖昧的“非虛構”
“在一個世界里感受,在另一個世界里命名”
“沒有繪畫我也許走不了那么遠”——從黑塞的畫與《荒原狼》談起
橫截面
游蕩在荒誕與現實間的靈魂——羅貝托·波拉尼奧《遙遠的星辰》
“我們來自遠方,現在到站了”——西爾維婭·普拉斯《未來是一只灰色的海鷗》
“我是巴蒂,我冷”——杜魯門·卡波蒂《草豎琴》
舉重若輕的終極超脫——萊昂納德·科恩《渴望之書》
你為什么要放棄寫作?——恩里克·比拉—馬塔斯《巴托比癥候群》
人各有異,情有獨鐘——E.B. 懷特《人各有異》
生命本質的譯者——普魯斯特《追尋逝去的時光(讀本)》
“一切都處于灰色地帶”——菲利普·克洛代爾《灰色的靈魂》
老去的青春——朱天文《傳說》
“你不會停止生活,即使死亡必然來臨”——羅貝托·波拉尼奧《地球上*后的夜晚》
埃科的“氤氳”——翁貝托·埃科《埃科談文學》
飛鳥與魚——《伊塔諾·卡爾維諾短篇小說集》
遺落在歷史迷霧中的愛與陰謀——馬迪亞斯·埃納爾《和他們說說戰爭、國王和大象》
呼吸之間,來日方長——《來日方長—阿爾都塞自傳》
我早已經渾身濕透——萊昂納德·科恩《美麗失敗者》
卡明斯的六次“非演講”——卡明斯《我 :六次非演講》
人性交錯地帶的夢魘——伊恩·麥克尤恩《*初的愛情,*后的儀式》
人生就是一樁懸案——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別名格蕾絲》
別樣且開放的歷史圖景——埃德蒙·威爾遜《到芬蘭車站》
翻開里層的靈魂,每一個都很孤獨——李煒《孤獨之間——一部另類藝術史》
“我來自遠方,不存到達的希望”——基蘭·德賽《繼承失落的人》
紐約讓你想起了什么?——勞倫斯·布洛克《小城》
喧囂背后的騷動——吉爾伯特·阿代爾《戲夢巴黎》
一場“非常”的聚會,一個人生“非凡”的橫截面——伯恩哈德·施林克《周末》
無法選擇,因為生活如此——亨利—皮埃爾·羅什《祖與占》
“我希望讀者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說”——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
冥冥之中的默契——約翰·伯格《我們在此相遇》
“閱讀是創作的共謀”——托馬斯·福斯特《如何閱讀一本小說》
做自己的觀眾——納博科夫《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實生活》
暗合心底的密碼——高更《諾阿諾阿—塔希提手記》
通往奧威爾文學世界的后樓梯——《奧威爾日記》
因為孤獨,所以完滿——保羅·喬爾達諾《質數的孤獨》
安妮的不凡與平凡——錫德·雅各布森、厄尼·科隆《安妮·弗蘭克》畫傳
中國藝術的“手繪地圖”——福開森《中國藝術演講錄》
“小人物”們的芳華——嚴歌苓《芳華》
“真理從不簡單,也并不清白”——薩拉 · 沃特斯《指匠》
時間的抵制者——普里莫·萊維作品集
真畫者
“眼睛”的蛻變
以黑暗繪光明
從馬蒂斯的剪紙談起
清晰與模糊之間——從印象派看繪畫藝術中的筆觸問題
“他者”眼中的中國藝術——蘇立文的中國藝術研究
后記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感受即命名 節選
與人無限貼近的沉默——周嘉寧《你是浪子,別泊岸》 讀周嘉寧的小說,會感覺陷落在一個黑洞里,孤獨,無助,同時堅強。愛爾蘭作家弗蘭克·奧康納說:“短篇小說*善于處理孤立的個人。”周嘉寧表達“孤立的個人”的方式,是轉而向內,聚焦于人的內心世界。即使沒有跌宕連貫的情節(事實上,她的短篇的大多數情節是缺損的,場景是倏忽而變的),我還是能感覺到一種強烈的畫面感。這畫面感緣于她小說深處流淌出的一種色調。 黑灰嗎?這樣的冷色調似乎妥帖著周嘉寧小說里的孤寂。然而明明,她的故事是熱鬧的。每一個人都過著獨特而獨立的生活。而她展現出來的是這生活的“橫截面”。讀她去年新出的短篇集《我是如何一步步毀掉我的生活的》,感覺是在看“公路片”的合集。雖然故事的發生地各異,并非都在旅途,卻有著一種強烈的“不見前路,不知過往”的“在路上”之感。并且,常常戛然而止,仿佛突然將讀者遺棄在某個路口。 這篇《你是浪子,別泊岸》讓我感覺到周嘉寧在試圖改變些什么。盡管小說所選擇的主角小元本身就是一個飄蕩無依的女孩子,天然適合安放周嘉寧以往所期傳達的感覺,盡管小說依然延續周嘉寧常用的“我”作為敘述主體,卻不再具有她以往的小說里給人的“若即若離”之感。 但我想,這“若即若離”之感不是周嘉寧主觀上要舍棄的。因為故事的主體就是記敘“我”與小元的那幾次若即若離的相遇和交往。只是這一次,這些“若即若離”是為了移步換景地串聯起小元的生活和境遇變化。小元的故事不再無頭無尾。 與故事同樣完整和清晰起來的,還有周嘉寧在小說中所要表達的主題。“距離”“放棄”“被放棄”“位置”這些就像是關鍵詞,不止一次地在文中出現。這讓我感覺這篇小說的故事和人物依然是周嘉寧既往的偏好,但是,氣象和色調卻明朗起來。 我可以明白地觸摸到周嘉寧的講述背后蘊藉著怎樣的主題思想—小元與“我”、小元與男友、小元與她的父親、小元的父親與母親、“我”與朋友們……這些雙雙對對出現的關系,在小說中的分量有輕重,卻都是為了探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或者說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我甚至覺得,從這些關鍵詞中,我們的“完形”心理就多少可以觸碰到這些思想。 這在既往周嘉寧的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中極其少見。 如果說她以往的短篇,更像是沒有輪廓的“印象派”,需要讀者調動自己的感官來還原物象,那么現在,她在意圖讓小說中的人、事、思想的邊界清晰起來。 這種意識在她創作的**稿《你是浪子,別泊岸》中顯得更為外露。很重要的一處表現,在第二稿(現在大家看到的)中她曾提及的霍桑的小說《威克菲爾德》,也出現在**稿中,只是位置不同—**稿在結尾: (小元說:)“……我想到了那篇小說的結尾。大概是講每個人都在世界 上有一個位置,個體與整體之間也被協調得十分微妙和妥帖,以至于個體 只要離開自己的位置片刻,他就有永遠失去自己位置的危險。嗯,但是吸 引我的倒不是這個說法,而是*后的*后,霍桑給這些人一個名字,他稱他 們為──宇宙的棄兒。” …… “我的爸爸啊,他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浪子。他不過是一個被放棄的人。” (小說結束) 到了第二稿,這一處被移到了小說的中間,并且表達明顯不同: (小元說:)“我是說那個結局并不重要。……就像作者在結尾說的, 每個人都在世界有一個位置,個體和整體之間也被協調得十分微妙 和妥帖,以至于個體離開自己的位置片刻,就有永遠失去位置的危險。 所以*后作者給這些人起了一個名字──宇宙的棄兒。” (“我”說:)“你是說他和大雄(小元前男友)有相似的地方?” (小元說:)“不,不。當然不是。只是我們剛剛談起了善良。” 她突然沉默起來。 這其中的差異很可玩味。對作家而言,有時起意寫一部小說,會有一個初始的原型意指。霍桑的小說會不會是周嘉寧一開始在構思這部小說時就定下的所要表達的主題元素之一?然而周嘉寧為什么要在第二稿中這么改動?她是意識到了自己勾勒的邊線太濃重了,試圖做的轉變用力過猛了嗎? 我還是喜歡她改后的格調。“她突然沉默起來”,這句話回復了周嘉寧小說獨有的神秘氣質,而不是**稿那樣赤裸裸地點題。 這些差異讓我開始明白為什么周嘉寧以往的短篇明明色彩濃烈,傳遞出來的卻是冷色調。她的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于“沉默”。就像是莫奈的畫,明明用色明快,但是*終的物象是溶化于大氣之中的,所以會給人一種冷漠之感。周嘉寧以前的短篇無法讓人明白無誤地拿捏到她所要表達的主題,或者說其實她所要傳達的就是這種奇異的冷漠感。用周嘉寧自己的話來說“明明想要與人無限貼近,卻又忍不住懼怕親密”。 當這一次,她的思想脈絡清晰起來之后,所傳遞的復雜感覺被沖淡了。表達思想和傳遞感覺似乎是一對無法調和的矛盾。至于她為何要做出這些改變,我想或許是她不想再繼續沉溺于內心世界的描摹,想走出來,想面對更廣大的外界。如果是這樣,如此的改變應該是一種在調試中的過渡。當然這只是臆想。 用小說為思想命名,恐怕是一件危險的工作,用米蘭·昆德拉的話來說,“發現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乃是小說唯一的存在理由”。那么,在一部小說中能捕捉到關鍵詞,究竟是否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呢? ……
新書--述而批評叢書:感受即命名 作者簡介
來穎燕,1980年生于上海,現任《上海文學》雜志編輯部主任。曾在《上海文化》《南方文壇》《山花》《周末畫報》《晶報·深港書評》等刊物發表文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